《芳华》:谁的青春不是一段芳华?

书影里 2025-01-06 08:22:37

在女性作家中,我是很喜欢严歌苓的,她的作品笔触细腻,在讲述一段段过去的故事同时,又充分展现了人性的不同侧面,间或流露出一种类似母性的宽容与慈悲。

《芳华》是严歌苓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17年。小说以20世纪7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部队文工团中一群年轻人的故事,记录了独属于他们的一段芳华。

《芳华》的原著小说,封面上的英文名是“You Touched Me”,直译过来,“你触摸了我”。书中主要人物萧穗子就是以严歌苓本人为原型的,严歌苓在接受采访时曾谈起过“萧穗子”这个名字的由来——因为我在部队时的外号是“小米”,由此起名叫“穗子”。我爸的笔名姓萧(严歌苓的父亲是作家萧马,本名严敦勋),萧和穗子放在一起就很配。

可见,严歌苓对这本小说,对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倾注了很深切的感情的,她通过这段小说记录了他们那一代人的芳华,也缅怀了自己的青春,更深刻地剖析了年少时的自己。

这种剖析是对自己的一种真实触摸,不管这真实是好是坏,严歌苓都如实地记录了下来,书中曾有过这样的描写:

“之所以为人,总得有点儿人的臭德性,比如找个像何小曼这样的弱者捉弄捉弄,在背后说说郝淑雯这种强者的坏话,甚至趁人不备,悄悄地飞快地倒点儿炊事班的香油,更甚者,坚决不买牙膏,轮流偷挤别人的牙膏。刘峰就是好得缺乏人性。他的好让我变得心理阴暗,想看他犯点儿错,露点儿马脚什么的。虽然我当时只有十六岁,偶尔也会有心理不光明的时候。”

严歌苓将十六岁少女的隐秘心事剖白得如此透彻,让人并不觉得阴暗猥琐,反而有种会心莞尔在其中。

书中的其他人物,如刘峰、何小曼、郝淑雯等,也都是有血有肉,丰富饱满。但和严歌苓以往的作品相比,《芳华》的故事性其实并不够好,结构布局都比较松散,这对于一贯会讲故事的严歌苓来说,多少有点不应该,猜想是投注太多感情的缘故,反而不能刻意为之吧。

和老谋子拍摄的电影版《芳华》对比,小说讲述的东西更多、更杂,而电影呈现的故事更完整、更流畅。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和小说所展示的芳华并不能算是同一个故事。

严歌苓历来喜欢挖掘和探索人性,《芳华》这部作品也不例外。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时段,在部队文工团这个特殊的环境,人性的复杂性必然更加突出。

正如严歌苓在《芳华》中总结的那样:“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他有着令人憎恨也令人热爱,令人发笑也令人悲悯的人性。并且人性的不可预期、不可靠,以及它的变幻无穷,不乏罪恶,荤腥肉欲,正是魅力所在。”

试问,谁的青春不是一段芳华?每个人的青春都将一去不复返,这样的失不再来让它自然有种美妙的滤镜。不管在青春这段时光里有没有发生过精彩纷呈的故事,它都必然会成为人生中的一段芳华。而在青春的懵懂与无知里,那些有心或无意犯下的错误,即便日后无法弥补、充满懊恼与悔恨,也终究会在岁月的淘洗后,成为记忆里不可再得的纯真年代。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