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风靡成行的“嗑药”,磕的具体是一种什么东西?

弯弯聊历史 2023-02-22 04:12:11

说起魏晋风度,我们可有太多话说了,他们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他们喜欢清谈,饮酒,嗑药和纵情山水的生活方式,清谈,饮酒我们都知道,那么作为最具魏晋特色的之一“嗑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药品呢?

这个药品叫做五石散,据说最早是来源于名医张仲景,那是专门用来治伤寒的,不过成分跟后来的也不太一样,“五石”,顾名思义,就是指五种跟“石”有关的药——石钟乳、石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这些“石”药,在咱们古人眼里,可都是能“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老”的。这五种珍稀的“石”凑到一起,就成了赫赫有名的“五石散”。

那吃这种药,到底有什么功效呢,真的可以养生吗,不管我们现代人怎么来看,至少那会的人们是相信它是养生的。魏晋时期吃“五石散”的名士可谓数不胜数,从何晏开始吃,嵇康、王羲之、王恭、谢安等,都称赞服食之后如何“美妙”,曾大赞这“五石散”服食之后是如何如何“美妙”。何晏自己也说:五石散非唯治病,更觉神明开朗。五石散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摇头丸,而且还带有毒性。

据说,吃“五石散”是有严格规矩的,吃了之后,必须要吃冷食,喝冷饮,洗冷水澡,总之是越“冷”越好。不过酒却是和例外,酒却一定得喝热的,寒食”之后,必须穿很少的衣服,跑到大街上去溜达,不能停下,这就叫“行散”。这样,让身体里的“散力”发出来,就产生“神明开朗”、“飘飘欲仙”的感觉了,大名士兼美男子王恭,“行散”行到朋友家门口,也不管人家正在干什么,开口就问:古人的诗里哪句最好呢?人家正要回答,他却又不理会,自顾自地说起来: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然后沉浸在自己的情怀里,又接着“行散”去了……

不过这东西如果你没有按着规矩办,“散力”没发出来,那是非常可怕的,苦不堪言不说,弄不好还会丢了性命。王羲之的几个亲戚,就曾写信给他,倾诉这“服散不当”的惨状。但即使如此,人家王羲之却依然照服不误。

那既然五石散是毒品,还有这样大的副作用,为何魏晋名士们还是趋之若鹜?

能规避政治混乱麻痹精神

魏晋时期社会混乱,生活动荡不安,服用五石散可以麻醉神经,让人短暂的忘却仇怨,对于一些魏晋名士而言,服用五石散可以规避政治漩涡,竹林七贤中的王戎为避免齐王司马冏的杀害,竟然伪装药性发作,掉进茅坑,始免遭杀身之祸,而另一些内心有抱负,却又苦于报国无门的文人,都会选择靠五石散来麻痹自己,获得短暂的精神快乐。

能够壮阳改变肤色

吃五石散身体会燥热,有壮阳之效,据说,何晏吃了五石散以后,可以一夜御女数人。真是古代的伟哥。此外,食用五石散还能让人的肤色呈现一种病态的白皙,这让当时爱好簪花傅粉的魏晋男子不胜欣喜。

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服五石散,在当时是上层社会的标志。较早服散的人都是如何晏、嵇康、王羲之、王恭、谢安等这样的社会名流,而且五石散造价昂贵,不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能够消费得起的。因此,在那个竞相嗑药的时代,服用五石散成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

有钱者,径直服散,没钱爱虚荣者,装时尚摆阔气假装服散,据《太平广记》载,有个穷书生躺在闹市中辗转反侧大叫热得受不了。围观者问他怎么了?书生说,他石发即行散,问他“什么时候服的散,现在石发?”书生说,他昨天在市上买米回家,米里有石子,今天吃了就石发了。围观者大笑而去。

嗑药成风竟然如此,那说不完道不尽的魏晋风流。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