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在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全班差不多一半的同学来自农村,而现在,听起来几乎是天方夜谭。一方面,当年高考基本上是一考定终身,没听说过有各种各样的加分,也没听说过有什么特长生和高考夏令营。另一方面,除了免学费外,当年几乎每个来自农村的同学都享受人民助学金,不至于因为经济问题读不下来书。现在,这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进入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的难度相应增加。即使进入,受到经济因素影响,读下去的难度也在相应增加。网友:现在老是炒这个话题没多大意思了,现在农村都没什么人了,城里的孩子当然相对较多。我儿时一个村子的同学,无论是上大学或者是打工,绝大部分都在城里定居了,我几个堂兄弟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最好的那个考上的是上交,而上交那个孩子的父亲到还正好在农村。我老家坐标湖北孝昌,不要叹什么寒门难出贵子,要说寒门,至少我的在农村的几个堂兄弟小孩子几乎都考上了大学。
网友:我是1993-1998在读的医学生。当时我们小县城还没听说过“补课”这一名词,大学同寝8姐妹中,只有1个来自地级市,5个来自农村,2个来自偏僻的小县城。当时不知道大城市会不会有补课的说法。但是说真的,在我们小县城,当时能考上大学的孩子,85-90%以上都是复习生,我就是高四毕业的。网友:北大的姚洋教授说:他上学的时候班里面的农村人占1/3。而现在北大里面很多班里一个农村的都没有。资源垄断首先垄断的是教育资源,你以为改变你命运的是大学,其实是中小学,能上什么样的中小学决定了你能不能上大学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无论哪个城市好的中小学都不是普通人能去的。现在农村的学校都空了,都去市里上学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学校差距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