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战斗英雄”,吕学敏一人打退敌人13次反扑,消灭一个连!

漫步在时间长河 2024-12-04 11:13:55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战,战役期间,美军共发动了900多次冲击,倾泻炮弹190余万发,上甘岭阵地几乎变成一片焦土;志愿军全体官兵与敌激战43天,最终以1.15万余人的巨大牺牲为代价,取得了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

战役中,志愿军部队涌现了不少战斗英雄和功臣,其中有:舍身堵抢眼的黄继光,烈火中岿然不动、直至牺牲的邱少云,双腿被打断仍坚持战斗、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孙占元...“特级战斗英雄”吕学敏也是其中一员,他仅凭一人之力便打退敌人13次反扑、消灭敌人一个连,被誉为“上甘岭极限兵王”。

1952年,朝鲜战争进入敌我相持阶段,双方部队相持在朝鲜半岛“三八线” ;5月,中朝、美国双方因在战俘问题上严重僵持,停战谈判无限期中断;9月18日,志愿军发动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攻占了“联合国军”许多营以下阵地。

为了扭转战场上的不利局面,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组织了陆军第7师、韩国陆军第2师、第9师等力量,策划了所谓的“金化攻势”,旨在通过占领位于五圣山南麓的三角峰和“狙击岭”,从而对五圣山主阵地构成威胁。

而上甘岭战役就是围绕五圣山前沿的两个高地展开的。防守此处的是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的两个连又一个排,战斗力仅是营规模的,但敌人却投入了7个营的兵力,这已经是师团规模的战斗了;我军从一开始就不占优势,这场阵地保卫战注定难打。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余人的兵力,几乎每支部队都装备精良、弹药充沛,且有飞机、大炮、坦克等重武器的支援,故而美军觉得:拿下五圣山前沿高地、取得战役的胜利简直易如反掌。

然而“联合国军”并未料到,他们会在上甘岭主阵地遭遇最顽强不屈的抵抗,并被武器弹药、兵力补给均劣于他们的志愿军给打败。

持续43天的激烈对战、每天不间断的炮火轰炸,让上甘岭两个高地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几乎变成一片焦土;但即使如此,英勇奋战、不畏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们,还是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牢牢守住了阵地。

在美军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中,吕学敏所在的连队已连续作战一天一夜,伤亡极为惨重,还能继续战斗的人寥寥无几,作为机枪手的吕学敏早就做好了“与阵地共存亡”的准备。而且,他还肩负着业已牺牲的排长的嘱托:“不论多么艰难,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守住阵地。”

吕学敏一边端着机枪朝冲上高地的美军扫射,一边指挥幸存的几名战士从坑道中出去搜集武器弹药,几人就这样相互配合,又打退了敌人的一波攻击。

然而美军的攻势太猛了,时不时还有飞机投弹、大炮轰炸,吕学敏所在的7号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人。“我可不能给家乡人民丢脸呀。”身处险境的吕学敏脑海中只有这样一个质朴的念头,原来他跟战斗英雄黄继光是同一个村的老乡。

抱着必死的信念,吕学敏犹如一道坚固的城墙,死死挡在企图冲击阵地的美军面前。机枪扫断了他的左臂、炮弹炸瞎了他的左眼、溅射的弹片打伤了他的右腿,让他变成了“重伤员”,可吕学敏并未后退一步,依然顽强地战斗着。

由于激战良久、水米未进,吕学敏已经没有太多力气挖掩体了,他看了看四周的敌军尸体,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只见他吃力地拖着伤腿,将几具尸体拽到身边,又将仅有的炸药包、爆破筒、手榴弹放在四周的废墟下,布置成“陷阱”,自己则趴在尸体上、架好机枪,准备应对敌人的下一波进攻。

美军攻上7号阵地后,吕学敏并没有开枪,而是等到他们进入“陷阱”才引爆炸药、用机枪进行扫射,打退一波敌人后,他再从尸体垒成的掩体后冲出去,搜刮一些武器弹药。利用这种办法,吕学敏一个人打退了美军连续13次反扑,消灭了敌人近一个连的兵力。

最终,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全面胜利。“上甘岭极限兵王”吕学敏因圆满完成任务和战斗中的突出表现,在庆功大会上被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特等功—次,被朝鲜授予二级国际勋章一枚。

1957年冬,吕学敏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湖北省革命老区来凤县粮食部门工作。他对自己血战犹生的经历感到十分幸运,对无数战友的牺牲感到十分痛心,故而他从不向外人提起自己“特等功臣”“战斗英雄”的身份,而是一生默默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直至终老。

2002年,来凤县档案局在帮县粮食局整理档案资料时,注意到了吕学敏这个名字,一番查证后确定了他抗美援朝特等功臣的身份,吕学敏的传奇故事这才被大众知晓。

在那场异常惨烈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得上甘岭成为英勇顽强的代名词,成为人民军队乃至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高地。而吕学敏居功不傲、甘愿隐姓埋名做一个普通人的高贵品德,则让世人看到了属于志愿军战士的无私和伟大。

1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