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75年还未建国谁在阻挠?

浮华历史 2024-09-26 14:50:25

1947年,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次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巴勒斯坦人及其他阿拉伯国家则因不满土地划分方式,拒绝遵照决议建立国家,并在以色列建国次日宣战。

也许阿拉伯人也没想到,这场冲突会如此旷日持久,且每一场战斗都以己方落败告终。直到40年后的1988年,他们才勉强得以建立一个自治政府,治理者正是今天统治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又称法塔赫)。

多年来,大多数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将“两国方案”作为巴以问题的解决目标——也就是为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两个民族(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各自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在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带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与现有的以色列国并存。

这个方案与“一国方案”(把该地区统一成为单一国家,不同民族的居民享有同等权利)、“三国方案”(将约旦河西岸地区及加沙地带分别交由约旦和埃及治理,放弃建立独立巴勒斯坦国的目标)相对,是包括以色列、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联合国、美国等都认可的和平谈判基础。

但直到今天,巴勒斯坦人还没能建立一个受到广泛承认的独立国家。那么,是谁阻碍了巴勒斯坦人的建国之路?

10月11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土耳其大国民议会上举着一个标牌,显示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土地的演变

哈马斯

哈马斯全称“伊斯兰抵抗运动”,成立于1988年。在巴勒斯坦的国家性质、对以态度、内部权力分配等核心问题上,哈马斯的主张都与法塔赫很不相同。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哈马斯坚持武装抵抗以色列,拒绝承认任何犹太国家的合法性;法塔赫则选择与以色列谈判,完全排除袭击手段。双方长期以来存在着激烈的博弈。

1933年的《蒙得维的亚公约》对于一个国家需要满足的条件作出了经典的定义:对确定的领土具有有效的主权、稳定的人口、能够满足公民需求的行政机构,以及其他国家的平等承认。然而,今天的法塔赫实际控制区域只有约旦河西岸(其中还有大量以色列定居点处于以色列的实际管辖之下),加沙地带在2007年选举以后完全处于哈马斯的统治之下。法塔赫对巴勒斯坦领土的主权并不完整。

另外,在哈马斯本次轰动国际社会的袭击之后,以色列人对边境安全威胁的忧虑将不可避免地加深,从而更加排斥在以色列边境建立巴勒斯坦国的想法。

10月7日,哈马斯突然越过以色列与加沙的边境,对以色列平民进行大规模袭击

以色列

许多媒体和学者指出,即便在哈马斯本次袭击之前,虽然以色列名义上支持“两国方案”,实际上却似乎并非如此。

自1996年开始长期连任以色列总理的内塔尼亚胡虽然曾表态支持“两国方案”,但他在任期间持续扩大以色列人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并且在2015年竞选连任时表示“不会撤军”“不会让步”“不会出现巴勒斯坦国”。

扩大犹太人定居点是以色列分割巴勒斯坦领土、扩大防御纵深的主要办法。据媒体介绍,犹太人定居点是封闭的军事区,巴勒斯坦人没有许可不得进入,在各个定居点和以色列城市之间,有现代化的道路连接,道路绕过巴勒斯坦城镇,将法塔赫的控制区域分割成一个个孤岛。这些定居点蚕食着未成立的巴勒斯坦国,使其无法对领土划下确定的边界。至今年二月,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人口已突破50万人,五年间增幅近16%。

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修建定居点的建筑工事

难民问题是巴以和谈中的另一大阻碍。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的阿以战争中,大量巴勒斯坦难民逃离或被驱逐出家园(现在属于以色列的领土范围),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加起来已经超过五百万人。巴勒斯坦主张所有难民都有权回归故土,而以色列拒绝接受,担心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将“冲淡”以色列的犹太人口占比,使犹太人失去国内的主导地位。

1948年,向黎巴嫩迁徙的巴勒斯坦难民

中东研究者本·怀特(Ben White)曾撰文指出,不仅仅是来自利库德集团的内塔尼亚胡,反对巴勒斯坦主权是每一届以色列政府共同的立场。以色列国内左派和右派的区别,只在于愿意给巴勒斯坦自治区域的大小。他们都希望“巴勒斯坦国”只拥有政治和外交控制权,以色列则保留对其领土的永久安全准入。

政客的态度往往是其国家民意的反映——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2023年9月,仅有35%的以色列人支持“两国方案”,十年前这个数字是50%。

为什么以色列人普遍不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因素有许多。一方面是心态上的微妙变化——犹太人定居点日益壮大、对巴勒斯坦几次袭击事件的愤怒。更重要的是,达成“两国方案”协议的成本远高于维持现状的成本:

承认巴勒斯坦建国可能引发以色列历史上最大的政治动乱,抗议巴勒斯坦获得耶路撒冷主权的大规模示威,以及犹太定居者及其支持者的暴力叛乱;在疏散约旦河西岸定居点的过程中,可能发生流血冲突,以色列军队内部也可能因信仰冲突产生裂痕;失去对约旦河西岸的控制以后,情报收集减少,遇到突然袭击的风险上升;以色列将无法开采包括水在内的西岸自然资源,失去管理巴勒斯坦海关和贸易的利润,并为重新安置数万名定居者付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代价……

圣城耶路撒冷

不过,这一切都基于一个假定的观念,即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及中东地区保持着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哈马斯的抵抗行径也已经被遏制,阿拉伯国家也已经抛弃了巴勒斯坦人。如此一来,维持现状几乎对以色列没有威胁——尽管有一些对扩大定居点政策的“小投诉”,但他们依然能获得美国高昂的军事援助,经济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纽约时报》评论称,发生在10月7日的哈马斯恐袭已经将这一系列的假设打破

美国

作为以色列的“铁杆盟友”,美国每年向以色列提供数十亿美元的援助,保证了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军事优势;46次在联合国安理会“一票否决”针对以色列的决议(数据来源:半岛电视台),被否决的内容包括要求以色列遵守国际法、呼吁巴勒斯坦建国自决,或谴责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修建定居点,以及对于巴勒斯坦建国最为重要的——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

美国如此坚定地在国际上庇护以色列,一方面是因为以色列是美国中东战略的关键支柱,可以遏制这一石油主产地区可能发生的动乱,另一方面,出于“民主价值观”和宗教因素,以色列也在美国公众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支持。

内塔尼亚胡的竞选海报被人喷上了红色的美元符号

自冷战结束后,美国也不断致力于充当巴以之间的斡旋者,先后组织了多次巴以问题和平谈判,但都没有取得有效成果。2003年,美国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明确提出了两国共处的方案,但也仅仅停留在“口头重复承诺”,没有采取过真正的施压措施,也没有以援助为筹码向以色列提出任何条件。

近年来,美国的“两国方案”在以色列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阻碍,以色列极右翼团体明确告诉美国“以方不会作出巨大的外交让步”,而美国也对此默许。以色列前国防部长摩西·达扬曾表示:“我们的美国朋友为我们提供资金、武器和建议。我们拿走了钱,拿走了武器,并且拒绝了建议。”

哈马斯空袭之后,美国的注意力不得不重新回到中东地区。《纽约时报》对此的说法是,“⼀个如今已经彻底破灭的叙事是,美国可以把注意⼒转移到其它真正重要的问题上去,在中东放⼿”。新一轮冲突的事实表明,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以色列,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冲突都远未了结。

0 阅读:109

浮华历史

简介:世界风云榜,大事小事全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