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镇上的棺材一条街,这里是死者的“天堂”,活人的“禁区”。

春枫谈社会趣事 2025-03-14 19:30:46

与外甥们信步于镇子的街道上,走着走着就误打误撞,进了镇子上的棺材一条街。

外甥们是外地的,他们从不曾见识过这般场景,顿时被一副副黑乎乎的棺材给吓着了。

外甥们说:“这条街怎么感觉阴森森的,只觉得心里有股寒意袭来,寒毛直竖。”

棺材店的门口,老板摆上一条靠椅,人坐在上面,眼睛不断注视着过往的行人,当看到我们时,他脸上即刻露出了兴奋的表情,他可能觉得生意送上门来了。

我带上外甥们加快脚步,匆匆地离开了这条街,由于我的疏忽,使他们受到了惊吓,我内心自责不已。

外甥他们来自于山东,他们那边实行的是火葬,用的只是骨灰盒,对于桂林这边的棺材,他们也是第一次见,他们被惊吓到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这边是少数民族省份,人死后大多还是实行土葬,棺材是土葬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件,因此!我们镇子上出现了集原材料采购,棺材制作,零售,批发于一体的棺材一条街。

这是条远近闻名的街道,十里八乡的居民对它耳熟能详,但这也是条“人迹罕至”的街道,因为活人忌讳棺材,平日里从不涉足这里,我今天也是误打误撞,才带着外甥们走到这里来的。

回到家后,外甥们问我棺材一条街是怎么回事?桂林的棺材怎么有股莫名的威压感,让人看过后有种窒息的感觉,不寒而栗?

面对外甥们饶有兴趣的提问?我向他们科普起了桂林的棺材来……

棺材是一件特殊的物件,为木质结构,人生前忌讳它,死后又青睐它,它是人们又爱又恨的一件东西,它是人死后的寝殿,是逝者灵魂的归宿地。

棺材的形状为长方形,前高后矮,前面为尖头状,棺材头高高翘起,底板削尖。两边不但削尖,还设圆弧状。

人从正前方望去,让人有种无所适从的压迫感。

它一经被涂黑,又在头部写上了个大大的红色老体【寿】字后,让这种威压感来得更加的强烈,一股股的寒意灌彻全身。

这里的棺材,颜色通常划分为三种:一种为红色,一种为黑色,一种为黄色(俗称自然色,没有上任何涂料)。

使用群体也划分为三种:

红色的棺材一般体积较小,较短,它是给小孩子这个群体使用的。

小孩子不幸逝世,是属于夭折的一类人,入葬时是没有权利使用黑色或者黄色的棺材的。

棺材颜色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黑色的棺材一般为寿终正寝的老人们使用的,且年纪至少是上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

六十岁的老人逝世,我们称其为满寿,被列入为高寿的一类人,年纪在六十岁之下逝世的人,我们称其为壮寿,被划分为夭折一类人,是没有权利使用黑色棺材入葬的。

而黄色棺材是被划分给壮寿这类人使用的,他们年纪在18到55岁之间,这类人介乎于小孩与老人之间,是中青年的一类人。

前几年,在邻村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死者是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他入葬时,使用的就是一副黄色的棺材(黄色为自然色,没有加涂任何涂料)。

外甥们又问:“镇上的棺材一条街起源于哪个年代?”

这条街要确切的说出起源于哪个年代?我还真不知道?我打小从忆事起这条街就已经存在了。

这条街棺材铺林立,前后有一公里那么长,店里的棺材全都是自产自销,老板要么零售,要么批发。

周围乡镇的老板们,也时常到这里来收购棺材,然后回去售卖赚取差价。

制作棺材的木料,是寿城大山里面的老杉木树,是老板们亲自去采购回来的。

他们请来了木工师傅,师傅们在后门手工制作成棺材,成品再摆在店里销售,形成了集原材料采购,制作,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走在这条街上,之所以会阴气森森,寒气袭人,这里不仅仅只是售卖棺材的店铺,这里还有销售石碑,销售寿衣寿帽,销售骨缸,销售香烛纸钱的店铺。

众多骨缸

没事的时候尽量少来这里走动,这里是死者的“天堂”,活人的“禁区”。

误打误撞进入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0 阅读:0

春枫谈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