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瞥了一眼,讥讽道:“果然如此,别人挑剩的才轮到我。替我谢谢他们吧!”周瑞家的听了,默不作声。
如果放在今天的互联网环境下,林妹妹的这句话可能会让她成为全网攻击的对象。即便如此,这件事依然成了林黛玉一生中无法抹去的污点。有人觉得她太过玻璃心,也有人指责她说话刻薄不饶人。
仔细分析文本,周瑞家的作为王夫人的心腹,送宫花时的行为绝非无心之举。她摆明了是在试探黛玉的底线,完全没把这位小姐当回事。黛玉出手教训她,其实是在给贾府的下人们立规矩,让他们知道分寸。这次事件表面看是小事,实则暗藏玄机,体现了黛玉在贾府中的处境和地位。
通过分析文本可以发现,黛玉在书中的情绪波动往往与宝玉有关。宫花事件同样印证了这一规律,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探讨这一情节。
【宫花事件探秘】
宫花其实是宫廷里用纱堆叠制成的新式花朵。薛家身为皇商,自然少不了这类东西。薛姨妈便取出十二枝,交给周瑞家的,让她分给贾府的三位小姐、林黛玉和王熙凤。有人可能会疑惑,十二枝花怎么分给五个人?这正是薛姨妈的聪明之处,下面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安排的:
薛姨妈说:“这是宫里新出的堆纱花,一共十二支。昨天我突然想到,放着不用太可惜了,不如给姑娘们戴。本来打算昨天送过去,结果忘了。今天你来得正好,顺便带回去吧。给你家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支里,给林姑娘两支,另外四支给凤姐。”
在薛姨妈的巧妙安排中,关于“一对”与“两枝”的表述差异,虽然看似微小,但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这种用词上的变化,其实并不影响整体理解,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窥见薛姨妈的精心布局。
在荣国府,薛家作为客人,送礼时优先考虑主人家的小姐们,即迎春、探春和惜春。接着是黛玉,尽管她也是客人,但由于她是未出嫁的千金,身份特殊,因此排在第二位。至于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实际掌权者,她的位置放在最后,并且礼物数量翻倍,这样她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分配。后来,王熙凤确实将两枝礼物送给了宁国府的秦可卿。
周瑞家的要是按照薛姨妈的吩咐去送宫花,事情肯定不会闹成这样。可她偏偏在给三春送完花后,自作主张地先绕到王熙凤那儿,最后才把剩下的两枝宫花拿给林黛玉。说白了,这位王夫人的陪房根本没把主子的妹妹当回事,只顾自己方便。这样的行事作风,挨批评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周瑞家的对林黛玉是否有失礼之处?之前提到她去王熙凤那儿只是顺路,那么她真的没有怠慢林黛玉吗?让我们仔细探讨一下。
王夫人吩咐周瑞家的去送刘姥姥离开,自己则前往梨香院找薛姨妈聊天。周瑞家的完成任务后,需要向王夫人汇报情况,于是也赶到梨香院。接下来,我们看看她是如何应对的。
周瑞家的悄悄掀开帘子走进房间,发现王夫人和薛姨妈正在兴致勃勃地聊着家长里短。周瑞家的怕打扰她们,便轻手轻脚地进了里屋。
周瑞家的轻手轻脚地掀开帘子进去,生怕打扰到里面的人,显得格外谨慎。到了三春的住处,看见迎春和探春正在下棋,她还特意询问惜春的去向,坚持要把宫花亲手交给惜春。到了凤姐的房间,得知王熙凤和贾琏正在午休,周瑞家的立刻放轻脚步,悄悄走向东边的房间。到了贾母的住处,听说黛玉去了宝玉那里,周瑞家的又迅速调整方向,继续她的任务。这一连串的举动,无不显示出她的细致和周到。
当时,黛玉不在自己的房间,反而在宝玉那儿,大家正忙着玩九连环游戏。周瑞家的走进来,笑着说:“林姑娘,太太让我带了些花来,给您戴上。”
周瑞家的进门时完全没有任何迟疑,之前那种小心翼翼的态度瞬间消失了。这难道还不能说明她对林黛玉的轻视吗?前后的反差已经足够明显了。
林黛玉为何突然情绪失控?事实上,她并没有立刻表现出愤怒。她的失态主要源于贾宝玉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原因。
林黛玉没要那两朵宫花,先让贾宝玉拿去了。和薛宝钗一样,林黛玉对这些首饰脂粉并不在意,但关键在于周瑞家的提到"姨太太"这个词。薛姨妈是长辈,年纪大了,肯定用不上这些宫花,估计本来就是为宝钗准备的。
贾宝玉的举动,林黛玉一眼就看穿了。看到他对宝钗的东西那么在意,林黛玉心里就不舒服了。她瞥了一眼宝玉手里的东西,转头问周瑞家的:“这东西是只给我一个人的,还是其他姑娘也有份?”
周瑞家的告诉黛玉,别人都拿了花,剩下的两枝是她的。黛玉听完,目光转向宝玉,显然在观察他的反应。只见宝玉拿着那两枝宫花反复端详,一副舍不得放下的样子。黛玉心里大概在想:“难道别人的花比我的更好看?”
自从薛家搬来后,“金玉良缘”的传闻便四处流传,林黛玉因此与贾宝玉多次发生争执。尽管贾宝玉以了解女孩著称,却始终未能真正理解林黛玉的感受。林黛玉内心虽气愤,却无法直接对宝玉发火,毕竟他只是在赏花,又有什么理由责怪他?然而,这种憋闷的情绪总得有个发泄的出口,于是傲慢无礼的周瑞家的就成了出气筒。
贾宝玉此时完全没领会到林黛玉话里的深意,只顾着替周瑞家的解围,随口关心起薛宝钗的病情,还吩咐丫鬟去问该吃什么药。周瑞家的趁机脱身,匆忙离开,而林黛玉心里更不是滋味了。接下来在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贾宝玉大醉绛芸轩》中,我们就能听到林黛玉那句经典的酸溜溜的话。
黛玉接过东西,搂在怀里,笑着说:"你可真听她的话。我平时跟你说的,你全当没听见;怎么她一说你就照办,比圣旨还管用?"宝玉听出黛玉在挖苦他,也没法回嘴,只能干笑几声。宝钗早就习惯黛玉这样,也没理她。
问题的根源在于今天发生的送宫花事件。
结尾:薛姨妈大概没料到,自己平时抠门惯了,这次难得慷慨一回,竟然引发了送宫花这场风波。周瑞家的挨骂冤不冤?一点也不冤。她在王夫人和王熙凤面前规规矩矩,到了林黛玉这儿就放肆无礼,难道不该被教训吗?要是贾府的下人都学周瑞家的那样没规矩,会是什么后果?看看老实巴交的迎春被下人欺负成啥样,就明白了。
林黛玉对周瑞家的发火,其实并非她的本意。仔细阅读原著就会发现,每当林妹妹对下人态度不佳,几乎都是因为贾宝玉的缘故,这正是所谓的“关心则乱”。如果不涉及宝玉,林妹妹对待下人其实非常温和,并没有表现出所谓的“小脾气”或“刻薄”。后来潇湘馆的下人素质,在整个荣国府中都是数一数二的。这充分展现了林妹妹的管理能力,甚至超过了薛宝钗和王熙凤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