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燧陷害过大哥,朱高煦被灭门,他为何得以善终?

寻青云吖 2024-12-05 16:20:4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文琦

编辑|文琦

《——【·前言·】——》

朱高燧,明成祖朱棣的亲生幼子,享受过极高的宠爱,也因个人野心和种种政治行为走上了一条危险的道路。

他曾多次深陷政治漩涡,谋权、争宠、犯错,甚至一度联合兄弟策划谋反,险些丧命。这样的皇子,怎么能在众多波折中保住性命,活到“善终”?

宠爱中的隐患——朱高燧的成长与父皇宠爱

朱高燧,明成祖朱棣的亲生幼子,年少时便深受父皇宠爱。作为第四子,他的起点注定不同寻常。

朱棣不仅在 赵王 的封号上对他倾注厚爱,生活中对他也是万般呵护。

朱棣是个严厉且权力至上的帝王,能从他手中获得宠爱,几乎意味着会有极大的机会和无限的可能。

对于朱高燧来说,父亲的宠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多的是权力上的倾斜。

他几乎是家中的“宠儿”,身边有着大量的随扈与亲信,完全是一个“掌权者”般的存在。

即便是太子朱高炽,也无法得到父亲如他一样的溺爱。身边的臣子们甚至私下称朱高燧为“父皇最宠的王子”。

朱高燧的这种宠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权力欲望的催化剂。没有受到约束的成长过程让他渐渐滋生了自己的野心,认为自己有能力成为“最强的皇帝继承人”。

这一点,朱棣的宠爱不仅没有给予他足够的谨慎,反而培养了他的自信心,让他认为一切都能掌控在手。

随着年龄的增长,朱高燧逐渐感受到兄弟之间的差距。尤其是看着太子朱高炽一向文弱、过于谨慎,他对自己有了更高的期望,完全不满意于仅仅是一个“赵王”。

他开始频频地与父皇讨论朝中的政务,甚至时常尝试着把自己的意见与父皇的决策捆绑在一起,这一切行为让他身边的大臣都为之担忧。

有些大臣私下议论:“赵王性子张扬,果敢过头,不容有失。” 但朱棣一意孤行,认为这是儿子成长的一部分,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宠溺行为所带来的隐患。

权力之争——与太子朱高炽的对立

朱高燧的野心在他的心里渐渐膨胀,至此,他不再仅仅满足于一个“赵王”的封号和特权,他开始眼红起了太子的位置。

兄弟情深这些对他来说,早已不是重点。太子朱高炽的文弱性格被他视为可以动摇的位置,而他自己则视为合适的继位人选。

朱高燧与太子之间的矛盾开始浮出水面。他不仅开始频繁向父亲朱棣进言,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削弱太子的影响力,还在背地里拉拢一些朝廷上的权臣。

他频频向父皇述说太子“治理不力”的恶劣表现,甚至有意无意地指责太子过于保守,缺乏胆略。

在朱高燧的心里,他认为自己不仅能继续承接父皇的基业,而且能比太子做得更好。

在他看来,太子的做法就像一个“纸老虎”,内外缺乏真正的权力基础,且总是太过依赖父皇的决策。

而这个时候,太子朱高炽深感压力,他看出朱高燧背后那股野心,却又不能直接与之对抗。

两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两兄弟的对立加深,宫廷内外的气氛愈发紧张,像火药桶一样,随时可能爆炸。

朱高燧的做法,逐渐得到了父亲朱棣的支持。朱棣不仅常常给他重用的机会,而且大肆赞扬朱高燧的治国方略,这无疑让朱高燧的雄心越加膨胀。

他开始主动与朝中一些有势力的大臣结盟,以期加强自己在朝中的话语权,逐渐让太子的影响力受到削弱。

父亲的怒火——朱棣的决断

随着朱高燧与太子之间矛盾的不断加剧,宫廷的风云逐渐变得难以控制。

朱高燧决定发动一次“政变”式的计划,他希望能通过与汉王朱高煦的联合,将朱高炽从太子的位置上拉下。两兄弟的联合,注定是一次极具挑战性的政治行动。

朱高燧与朱高煦展开了秘密合作,联合中枢权臣,制造一种“太子不法”的舆论氛围,试图以此为突破口,迫使朱棣彻底剥夺太子的继承权。

他们还在暗地里搜集太子罪行的证据,试图通过“政治迫害”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计划开始有了初步的进展,但很快就暴露了。宫廷内部的耳目极多,太子的亲信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消息很快传到了父亲朱棣耳中。

得知此事后,朱棣震怒。他对朱高燧的行为大为不满,认为自己的幼子竟然敢如此大逆不道地挑衅太子,更加深刻地暴露了自己的野心。朱棣决定立即采取行动,毫不容忍任何形式的反叛。

他下令将朱高燧的亲信,包括长史顾晟,一并斩杀,毫不留情。

朱棣还下令褫夺朱高燧的冠服,这意味着他被剥夺了皇子的身份。很快,朱高燧开始感受到空前的压迫与惩罚。

他原本以为自己完全能够扭转局势,却没想到父亲的愤怒如同冰冷的铁拳,一下子将他打入了深渊。他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被父亲如此迅速地“斩断”了权力。

这一次,若非太子朱高炽出手相救,朱高燧必然会死于非命。太子出面求情,称朱高燧“未必为大逆不道”,请求父亲宽容,宽恕朱高燧一命。

朱棣听了太子的话,勉强答应了他的请求,最终决定暂时饶过朱高燧,将他软禁在宫中,而不是处以死刑。

暂时的沉寂——朱高燧的“反思”

从父亲的怒火中逃脱,朱高燧的心情复杂至极。虽然在太子的帮助下暂时保住了性命,但他清楚,自己已经彻底失去了父亲的信任。

这个宠爱与恩赐背后的代价,令朱高燧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

此时的朱高燧,选择了暂时隐忍。他的心中依旧保留着对太子的敌意,但他明白,若此时不做出一些改变,那么未来的前途将再无希望。

在父皇的强硬态度和太子的宽容下,朱高燧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开始减少与太子之间的正面冲突,努力降低自己的曝光度,逐渐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修复自己与朝中权臣之间的关系中。

太子朱高炽虽然已对朱高燧产生警觉,但毕竟是兄弟一场,他在多次接触中并未完全断绝与朱高燧的联系。通过这种“软化”手段,朱高燧逐步恢复了在朝廷中的部分地位。

为了进一步稳固其在朝中的地位,朱高燧甚至开始表现出对父皇朱棣的绝对忠诚。他变得更加低调,避免再次犯错,尽可能地弥补过去的过错。

明成祖朱棣去世后,皇位继承问题成为了宫中的焦点。朱高燧的命运,再一次面临了巨大的考验。

明宣宗朱瞻基继位之时,许多大臣都在猜测新皇帝会如何处理与朱高燧的关系。尽管朱高燧曾一度背叛太子,许多大臣依然认为他是一个具有潜力的人选。

面对众多政治压力,明宣宗并未像一些大臣建议的那样迅速削弱朱高燧的权力。相反,宣宗对于朱高燧的态度显得尤为复杂。

一方面,他知道朱高燧并没有直接参与叛乱,另一方面,朱高燧曾与其父朱棣有过深厚的关系,而这种感情并不容易割舍。

因此,朱高燧在明宣宗的治下并没有遭遇致命的打击。

虽然他的权力并未完全恢复,但他成功保持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并在新的朝廷结构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宣宗采取了一个相对中立的立场,使朱高燧得以安稳度日。

经历了无数波折,他终于在明宣宗的宽容下度过了危机,进入了相对平静的晚年。他最终没有死于权力斗争,也没有因叛国罪而被严惩。

其“善终”之谜,正是在于他能够适时收敛自己的野心,并通过巧妙的政治手段避免了进一步的危险。

0 阅读: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