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不再为实!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
从智能家居到医疗诊断,AI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和便利性。
可这柄利剑的另一面,却正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实施新型诈骗的工具,让人防不胜防。
曾经“眼见为实”的铁律,在AI合成技术的冲击下摇摇欲坠,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可能都并非真实,而是精心编织的骗局。
更令人担忧的是,AI诈骗的成功率极高,几乎接近百分之百,一旦落入陷阱,轻则损失钱财,重则身心俱裂。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我们该如何提高警惕,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AI诈骗手段揭秘
AI诈骗之所以能够屡屡得手,关键在于其以假乱真的伪造能力,它能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模糊,让人真假难辨。
这种伪造并非简单的PS技术,而是基于复杂的算法和强大的算力,对目标人物的音容笑貌进行深度学习和模仿,从而制造出足以迷惑大多数人的“数字替身”。
AI换脸:这或许是AI诈骗中最常见也最令人震惊的手段。只需一张照片,甚至是一段视频,骗子就能利用AI技术合成目标人物的脸,并将其应用到实时视频通话中。
想象一下当你接到亲友的视频电话,看到熟悉的容颜,听到亲切的声音,你会怀疑这是假的吗?然而,这很可能就是AI换脸的杰作,一个虚拟的“亲友”正在试图对你进行诈骗。
AI拟声:如果说AI换脸是视觉上的欺骗,那么AI拟声则是听觉上的迷惑,骗子可以利用目标人物的语音片段,通过AI技术进行训练和合成,最终生成与真人声音几乎一致的音频。
这种声音不仅能模仿目标人物的音色和语调,甚至还能模拟其说话的习惯和语气,让受害者更加难以分辨真假,当AI换脸和AI拟声结合在一起,一个活灵活现的“数字替身”便诞生了,足以骗过大多数人的眼睛和耳朵。
AI洗稿:除了直接伪造人物,AI技术还能被用来炮制虚假新闻,混淆视听,传播谣言。
通过输入关键词,AI软件就能在几秒钟内生成一篇看似真实的“新闻报道”,再配上图片和背景音乐,就能以假乱真,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恐慌和混乱。
这种AI洗稿技术,不仅能用于诈骗,也可能被用于恶意攻击和抹黑,对个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一键去衣”:这种令人不齿的手段,将AI技术用于制作和传播不雅照片,进行敲诈勒索,只需一张普通照片,骗子就能利用AI软件“一键去衣”,生成虚假的裸照,并以此威胁受害者,索要钱财。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受害者的隐私权和名誉权,也严重挑战了社会伦理和法律底线。
克隆声音:与AI拟声类似,克隆声音技术也能利用少量语音素材,复制目标人物的声音,一些网站甚至将此作为一种“生意”来经营,提供各种名人的声音模板,供用户随意使用。
这种技术的滥用,不仅可能被用于诈骗,也可能被用于制作虚假音频,传播谣言,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AI诈骗案例分析
AI诈骗并非遥不可及的威胁,它已经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从普通民众到公众人物,都可能成为受害者,以下几个案例,足以让我们警醒:
案例一:郭先生被AI换脸伪装的朋友诈骗430万元(2023年5月,福州):郭先生接到一位“好友”的微信视频,对方声称在外地竞标需要430万保证金,希望通过郭先生的公司账户走账,
由于视频中的人与好友一模一样,郭先生不疑有他,将巨款转了过去,最终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此案例充分表明,视频通话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确保对方真实身份,AI换脸技术已达以假乱真之境,足以骗过我们的视听。
案例二:多名老人被AI合成的声音诈骗(北京日报报道):在实验中,多位老人无法分辨真人语音和AI合成语音的区别,即使是听到自己亲人的声音,也难以辨别真假。
这说明老年群体更容易成为AI诈骗的目标,他们对新技术的了解相对较少,更容易被AI合成的声音所迷惑。
案例三:知名医生张文宏被AI换脸假冒带货(2024年,微信平台已处理):有人利用AI换脸技术,张文宏医生被制作推销蛋白棒视频用于商业推广之事备受关注,此事亦暴露出AI换脸技术于商业营销中遭滥用的风险。
案例四:雷军、于东来、黄百鸣等公众人物被AI技术盗用声音进行商业推广或诈骗:这些案例表明,即使是公众人物,也难以逃脱AI技术的魔爪。
他们的声音与形象遭盗用,被用于各类商业推广或诈骗活动,这不但有损其名誉与权益,而且误导了消费者。
案例五:AI生成虚假新闻案例(西安“地下涌热水”、济南高楼起火等):这些虚假新闻案例,利用AI技术生成看似真实的报道,引发了社会恐慌和不安,AI技术不仅能用于伪造人物,还能用于制造虚假信息,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案例六:利用AI换脸合成不雅照片敲诈勒索案例(山东威海、深圳):这些案例揭示了AI技术被用于侵犯个人隐私和名誉的黑暗面,受害者被合成的不雅照片威胁,被迫支付巨额钱财,身心俱裂。
案例七:利用AI窃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例(杭州):犯罪分子利用AI技术突破平台人脸认证,强制登录他人账号,窃取大量私人数据和敏感信息并出售获利,AI技术也被用于网络犯罪,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AI诈骗的危害与影响
AI诈骗的危害性远超传统的诈骗手段,其影响范围更广,破坏性更强,造成的损失也更加难以挽回。
财产损失:AI诈骗的目标往往是受害者的钱财,从几千元到几百万元不等,甚至可能倾家荡产,由于AI技术的加持,诈骗手段更加隐蔽,受害者更容易上当受骗,损失也更加惨重。
心理创伤:除了经济损失,AI诈骗还会给受害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被至亲好友欺骗的痛苦,被敲诈勒索的恐惧,都会给受害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甚至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尤其对于老年群体来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打击。
社会信任危机:AI诈骗的盛行,正在逐渐瓦解社会信任的基石,人们开始怀疑身边的一切,即使是亲友的视频电话,也可能心存疑虑,这种信任危机不仅影响人际关系,也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公众人物名誉受损:AI技术被滥用,公众人物的形象和名誉受到损害,虚假的代言、不实的言论,都会误导公众,损害公众人物的声誉,甚至引发社会争议。
面对日益猖獗的AI诈骗,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多重验证:不要轻信单一渠道的信息,尤其是涉及资金交易时,更要谨慎,可以通过电话、其他软件、当面确认等多种方式验证对方的身份,确保万无一失。
即使对方已经进行了视频通话,也不要掉以轻心,可以尝试提出一些只有亲友才知道的问题,或者要求对方做一些特定的动作,来进一步验证其身份。
保持谨慎: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尤其是涉及资金交易时,更要三思而后行,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也不要贪图小便宜,以免落入骗子的圈套。
AI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需要伦理和法律的约束,才能真正造福人类,科技向善,是所有科技从业者的共同责任,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面对AI诈骗带来的挑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更不能因噎废食,只有个人、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筑牢安全网络防线,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信息来源:
拆解AI造假四大套路:仿冒名人炮制新闻,换脸敲诈一键去衣 上游新闻 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