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少时启蒙
公元前6世纪,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喜获麟儿。太子降生时天现异象:喜马拉雅巨象群聚王城,瑞云轻浮百花盛放,五谷丰登战乱平息,世间尽显吉祥之兆。净饭王于太子五日时举行盛大命名礼,婆罗门学者观其祥瑞之相,赐名"悉达多",梵语意为"一切义成"。
太子七日时圣母摩耶夫人离世,幸得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倾心抚育,辅以三十二名宫女分司抱持、洗浴、哺乳、陪护之职。幼年太子早显超凡心性,对世俗玩物毫无兴趣,终日显现超乎年龄的沉静庄严。
七岁启蒙之际,太子即展露惊人悟性。他系统研习印度最高学术体系:五明之学(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与四吠陀(fèi tuó 知识)经典(梨俱、傞suō马、夜柔、阿闼tà吠陀),五年间将哲学、科学、宗教典籍尽数精通,令国中名师自惭请辞。
十二岁转修武艺,太子天生神力兼悟性卓绝,各类兵器战法皆能速成。净饭王为激励释迦族青年,特设武艺竞赛。比武当日,提婆达多与难陀皆创一箭三鼓佳绩,太子执祖传宝弓展神威,箭矢竟连穿七面铁鼓,观者欢声雷动。此举不仅彰显其冠绝同辈的武学造诣,更令国民确信这位文武兼备的储君必将成为统一印度的圣主。
在净饭王精心培育下,太子身负经天纬地之才,兼具仁德勇武之质。然其心灵始终向往更高精神境界,这份超越世俗的慧根,正悄然孕育着日后菩提树下的彻悟因缘。
《道德经》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悉达多太子降世,天地共显道法自然之象:巨象应瑞而聚,百花含德而开,战戈化玉帛,戾气转祥和,恰如“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其幼年不耽五色玩物,“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之真朴,早蕴“大智若愚”之根性。
习文时“为学日益”,五明四吠陀尽通,却知“知者不博”;修武则“以正治国”,七鼓穿杨惊世,然守“强梁者不得其死”之戒。净饭王以“大器晚成”育之,而太子心向“致虚极,守静笃”之境,终将“反者道之动”,舍王位求至道。
老子曰:“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太子文武冠世却志在超然,恰似“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圣婴之慧早伏“见素抱朴”之机,终成“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之果。其启蒙故事,正应“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之玄理。
天天念能量偈,稽首顶礼至尊诸圣为众生祈福:南无阿祖太上老君!阿弥陀佛!六时吉祥!阿观自在,日日好日!行善积德,越来越好!南无阿弥陀佛,一切变得越来越好!但愿一切如你所愿!摩诃般若波罗蜜多!阿观自在,菩提萨婆诃!阿观自在,南无观音观自在菩萨!南无观音观自在菩萨!………
(李松阳2025公历0316《非常财富》非常道始五 第02847篇 阿弥闻道第1007期 根据星云大师的《释迦摩尼佛传》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