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最年轻华人教授,公费出国后定居美国:美国再乱我也不回去

李钰评商业 2024-12-02 16:16:38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当"哈佛史上最年轻华人教授"这个头衔和"即便美国再混乱不堪,我也绝不会回归中国"的表态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舆论瞬间沸腾了。

2017年尹希在获得"物理学界新视野奖"后的这番言论,让无数期待他归国的人心碎。

这位被誉为"本世纪最有可能超越爱因斯坦的人物"的天才,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故事还得从2015年说起,那一年尹希创下了一个让人羡慕的纪录。

作为华人他成为了哈佛最年轻的教授,年仅32岁就站在了世界学术之巅。

在很多人眼里这本该是令全国上下都为之骄傲的时刻,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人大跌眼镜。

就在同年尹希和一位美籍女士走进了婚姻的殿堂,随后便一纸申请加入了美国国籍。

这个决定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人开始质疑:这位天才,是不是有点太现实了?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声,尹希却表现得异常淡定,仿佛早就预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科学无国界待遇亦无关紧要。"他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美国的学术环境最符合我的追求。"

这话一出又给舆论火上浇油,网友们纷纷开启了吐槽模式:"这不就是变相说咱们的科研环境不行吗?"

有人说他忘恩负义,有人则为他辩护:"人各有志,别道德绑架了。"

讲真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事还真不好评判。

毕竟谁还没个追求梦想的权利呢?更何况是在科学这个最需要自由土壤的领域。

但转念一想国家培养一个人才确实不容易,从少年班到公费留学,这一路的投入可不是小数目。

更让人唏嘘的是,像尹希这样的顶尖人才选择留在国外的比比皆是。

有人说这是人才流失,但我觉得这个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

与其在这里纠结对错,不如想想为什么这些天才都选择了留下?

也许答案就藏在尹希那句"学术环境"里。

当一个人习惯了自由探索的氛围,再要他回到一个相对规范的体系里,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

但话说回来祖国的科研环境这些年也在不断进步,或许我们更该思考的是,如何让这些人才愿意回来?

说到底要理解尹希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我们得先看看他的成长历程。

让时光倒回到1983年12月3日,这位日后的天才降生在一个书香门第。

爸妈都是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别人眼里这绝对是个令人羡慕的起点。

不过和一般的"学霸父母"不太一样,尹希的父母在教育方式上可是别出心裁。

当其他家长还在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时,他们却选择了一条"佛系"的路子。

周一到周五给孩子定制详细的学习计划,但到了周末带着孩子四处游玩,不玩就是玩。

有趣的是小尹希对知识的渴望简直到了"上头"的程度。

想象一下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玩泥巴的时候,这位小朋友已经能把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了,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最让人惊掉下巴的是,他居然在幼年时期就对微积分产生了兴趣。

说实话就连现在的大学生看到微积分都头大,更别说一个小屁孩了。

但小尹希不仅看得津津有味,还乐在其中这脑回路,简直了!

为了平衡他过于超前的学习节奏,父母给他报了围棋和国际象棋班。

结果这孩子又给整出个新活:在国际象棋班上,他直接把老师安排来挑战他的"高手"同学给干翻了。

这操作直接把老师看懵了:这孩子是开了外挂吗?

一年级的时候他就直接跳级到了三年级,而且只用了一个学期就把整个小学的知识给啃完了。

别人家的孩子在小学苦读六年,人家一个学期就搞定,这不是开挂是什么?

后来尹希进入了北京八中少儿班,这可是专门为超常儿童设置的试验班。

在这个天才云集的地方,尹希依然是最亮的那颗星。

12岁那年他参加了少儿班的特别高考,以572分的高分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96级少年班。

这个成绩一出来,直接惊动了《人民日报》,1996年9月6日的头版就报道了这个消息。

在中科大的日子里,尹希又给大家表演了一出"天才的自我修养"。

上课时常打瞌睡,从不记笔记这操作看得老师直跳脚。

结果一问才知道,这孩子是嫌课程内容太简单了,都是他早就掌握的知识。

老师不信邪出了几道难题考验他,结果被尹希随手就解决了,这下老师都服了。

虽说学习对他来说跟玩似的,但尹希并没有只顾着学习。

人家还特别注重体育锻炼,各种课外活动也都积极参加,简直就是开了全技能点的大佬。

就这样17岁的尹希就顺利拿下了中科大的本科学位,然后直接杀进了哈佛大学。

2001年尹希带着一身傲人的成绩单,踏上了哈佛的校园。

说实话能在17岁就被哈佛录取,这已经是个让人羡慕到眼红的成就了。

但对尹希来说这才只是他精彩人生的开始。

进入哈佛后这位天才少年依然保持着他一贯的学习节奏。

第一年就拿下了全额奖学金,这操作简直是在向全世界宣告:"天才依然是天才!"

不过真正让人惊讶的是,他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谦逊态度。

在他看来知识就像一片汪洋大海,他所掌握的不过是沧海一粟。

带着这种求知若渴的心态,他决定继续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

2006年23岁的尹希顺利拿下博士帽,这个年龄正是很多人刚读完本科的时候。

按照哈佛的传统,本校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是不能留校读博士后的,这个规定已经存在了300多年。

但尹希的表现实在太过优秀,哈佛决定为他开一个先例。

你敢信?一个存在了300年的传统,就这样被一个中国小伙给打破了!

这个破格留校的决定在美国本土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有人质疑:凭啥要为一个外国学生打破规矩?

但哈佛态度坚定:就是要留住这个人才,有意见?憋着!

2008年尹希被聘为哈佛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专攻弦理论研究。

从助理教授到正教授,他只用了7年时间。

在美国学术圈他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光芒四射。

不少国际权威杂志甚至把他比作下一个爱因斯坦,这评价可不是盖的。

说真的看到这里,作为中国人我是既自豪又心酸。

自豪的是咱们中国人的智商真不是盖的。

心酸的是这么优秀的人才,怎么就留不住呢?

2017年尹希再次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

这一次是因为他获得了有着"科学界奥斯卡"之称的"物理学界新视野奖"。

这个奖项的含金量有多高?它可是国际物理学界的最高荣誉。

这本该是个值得庆祝的时刻,却因为那句"即便美国再混乱不堪,我也不会回归中国"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说实话作为一个中国人,听到这样的话确实有点扎心。

但换个角度想想,一个科学家最看重的,不就是能自由探索真理的环境吗?

就像种子需要合适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科学家也需要适合的环境才能绽放光彩。

在我看来与其纠结他为什么不回来,不如思考怎么把我们的科研环境建设得更好。

毕竟人才流失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选择问题,而是一面照出我们差距的镜子。

每一个像尹希这样的天才流失,都在提醒我们:还需要努力啊!

也许有一天当我们的科研环境足够优秀,就不用担心人才外流的问题了。

所以尹希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

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思考。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 阅读:12

李钰评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