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族几代为官,家族一直是名门望族。地位显赫,司马懿聪明博学。他在年轻时就受到了很多赞扬,认为他以后必有一番作为,不是普通人能比的。而他也没有辜负众望,在当时曹操担任丞相后。被强行带去做了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开始了他的为官之路,一路从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到骠骑将军。最后甚至官居太尉,地位不断上升。深得曹家几代君主信任并担当重任,数次被托孤担当辅政大臣。
他的官场经历相比其他同时代的官员显得更加轻松顺利的多,他能够被数任皇帝所一直信任。除了他可以在公务上帮助皇帝外,在军事上他也数次为魏国立下很多功劳,在得到皇帝信赖的同时也如同历史上的权臣一样起了谋反之心。他通过平定国内乱政挽救魏国,维护了皇帝位置,不单纯为了自己的权力。首先他告病回家的时候,他两个儿子在朝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司马集团还很弱小。此时说不上要建立司马集团,这种情况一直到受到曹爽打击的时候,司马集团的成员才逐渐发展起来。
在后来的时候,他在和曹爽的争斗过程中。充分表现出了老子所谓的居住在良善的地方心思要深沉,发动时要掌握时机,表面的浮华最终抵不过他的轻轻一击。人们常说乱世出英雄,天下大乱时社会不按常规运转,机会就来了。根据后来的史书记载,由于曹爽不想把他的权力跟司马懿分享。而且他也给曹爽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为他活得久,是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功勋卓著,曹爽必须得想办法把他架空,理由说得很光明正大。
司马德高望重,年龄辈分又高。地位却反在我下面,这多不好容易落下口实。而且很不安,所以应该提高他的身份地位。这才有了司马懿担任大司马,成为三公之一,掌握了魏国军权。又让人建议说在他前几任的大司马都死在任上。好像很不祥,就再往高处升,升到了太傅也就是皇帝老师,这就很高了。但是帝师其实就是那些功劳特别高的,而所处的则是半退休状态。
在当时的中央尚书省是主要的行政机构,这个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叫做录尚书事。相当于现在国务院的负责人,地位很高了。而他被抬高到了帝师的位置,就不合适再继续管事了。尚书省的主事者就落到了曹爽的手里。所以曹爽就把自己的人都提拔了起来,放在朝廷重要的位置上。这样就相当于整个的魏国行政机构就到了他手里了。曹爽这时候只是专权,但后来众多贵族的政治地位受到威胁且他执意发动对蜀国的战争。
种种乱政表明曹爽极不尊重司马懿了,并且后来要篡位。衣食住行都用皇帝的标准,囚禁太后监视皇帝排除不服从他的人很多迹象都表明他要篡位。于是司马懿在这段时间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直到高平陵事件爆发,曹爽被一举击溃。司马集团这是正式开始接手曹魏朝政,为后来司马昭专政,晋朝建立结束三国时代的乱政。但是他的孙子司马炎之所以能统一,建立晋朝政权。这与他的贡献是分不开的,看他的一生,正如老子所言,只有着保持空虚状态。并不断接受新变化,顺应大势而变化。最终才得逞,用了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了自己是个忠臣,上演了曹家当年反叛的一幕。所以从一方面来说,如果要说是他统一三国时代的,这一点也是无可厚非的,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