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我党决定让邓小平,当副总理的陈永贵为何说:坚决反对复出

晓雨历史观 2023-08-11 10:41:07

1976年不仅是让许多国人心痛的一年,同样也是新中国拨乱反正的关键时期。为了彻底粉碎“四人帮”让复杂变化的政局就此结束,以叶剑英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纷纷要求邓小平重新复出工作。

对于这个建议时任主席的华国锋也非常认同,可让人想不到的是担任副总理的陈永贵却提出了不同看法。那么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陈永贵其人

在新中国史上陈永贵算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而且非常热爱自己家乡大寨村。

可当时大寨村是全国出了名的贫困乡村,因为特殊的梯形地形,所以导致粮食很容易被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摧毁。而且那里土地还比较贫瘠,粮食无法大规模耕种留下大量荒地,年轻人基本全部外流。

看到家乡的情况陈永贵心中别提有多难受了,他暗暗立下誓言要改变这一境地。为了号召大家凝聚起来,陈永贵走街串巷说服他们重拾信心,并且针对土地精心设计了一套特殊的耕地方案。

因为组织能力出色,再加上确实做出了不错的成绩,所以上级将大寨村农业社主任,以及党支部书记一职交于了他。

得到组织信任与重用,陈永贵铆足干劲在防治、产粮、开荒等方面颇有建树。直接让大寨村脱离饥饿危机,不再伸手向国家要粮。

在大寨人民心中陈永贵逐渐成为了精神标杆,好像有他在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正因如此在后来大寨发洪水的时候,面对一片狼藉的村庄,灾后大家又能迅速团结起来重建家园。

为提拔重用陈永贵,他又被调到昔阳县委当候补委员,后来又被升到市里甚至省里。其实到这里陈永贵的人生就已经非常传奇了,可他仕途之路并没有就此截止。

当时我们国家为了听取基层民众心声,专门会选派一些优秀的一线劳模出任高官。陈永贵很荣幸被人看中,在1975年来到中央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人生达到最巅峰时期。

二、风云变幻的政局

1976年初在周总理病逝以后,反动势力加快了夺权步伐,并且对老一辈革命家加大力度打压。在这样大的背景下,邓小平瞬间跌落人生谷底。

不过为了让国家正常运行,组织决定华国锋临危受命出任代总理一职。他作为毛主席最信任的年轻力量,之所以能够做到今天的位置全凭主席一手提拔。

当年华国锋因为在主席老家做出了一番杰出贡献,再加上为人坦荡有能力有担当,还提出农村合作社的想法,从而深得主席欣赏。

自此以后二人关系发生微妙变化,仿佛成为了师生。因为华国锋比较年轻,所以在一些问题上处理不够成熟。

对于他的一些小毛病主席也会亲自教导,甚至还颇费心思让他前往各地学习,注意到了华国锋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后来眼看时机成熟,在湖南奉献多年的他被调到中央工作,期间一直秉持着极其谦卑的态度,大家对这个年轻人也都非常看重。

1976年9月,在毛主席弥留之际他亲自将华国峰叫在身边,用尽全身力气说道“你办事我放心”,就此国家大权落在了他的手中。

虽然华国锋成为了主席,但当时政局却极其不稳定,想要夺得国家最高权力的“四人帮”再次加快步伐篡权。

为了能让新中国尽快在正轨发展,以叶剑英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联合华国锋一起拨乱反正,最后总算平稳躲过危机。

三、陈永贵的反对声

在这场政治危机结束以后,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一辈革命家重新掌权,其中邓小平同志复出又是重中之重。

经过深思熟虑华国锋认为时机已经到了,请邓小平出山理所应当。可就在这个关键时期,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却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那么他为什么这么做呢?要知道在粉碎“四人帮”的时候陈永贵可是很积极的。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并不是他有什么私心,而是陈永贵在思想观念上与邓小平有所不同,对于这一点通过一次谈话就可以看出来。

当年在邓小平恢复职位以后,陈永贵亲自贺喜表明又能重新一起工作,希望他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听到这话以后邓小平很礼貌的客气了一句,同时又反问陈永贵:“您知道主席倡导的两条最基本作风原则是什么吗”?

作为农民出身陈永贵地里的知识绝不含糊,可提起这些理论问题他确实有些搞不懂。眼看答不上来邓小平也及时解围,平淡的说出了“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

其实他是想告诉陈永贵,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同样也不能瞻前顾后大搞浮夸,一定脚踏实地办好事、办实事。

对于陈永贵来说他虽然不懂那么多,但心里明白主席是自己的伯乐,一定要让后继之人将他老人家的革命路线延续下去。相比于邓小平他在思想上有些保守,因此二人理念存在偏差,可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国家发展。

结语:

无论是邓小平还是陈永贵,他们都是受人尊敬的老一辈革命家,同样也为祖国发展费尽一生心血,因此我们也要永远铭记他们所作出的贡献。

1 阅读: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