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笔记92:卡诺莎之辱

永哥历史 2024-12-15 03:10:39

1、在1054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拜占庭处于风暴来临之前的平静期,西班牙的政治秩序正在经历着崩溃、重组,法兰西王权孱弱难有作为,英格兰马上就要迎来诺曼征服。2、从教权与王权之争这条主线来看,1054年的欧洲当仁不让的两个主角:一是罗马教皇利奥九世,另一个是同时拥有意大利国王和罗马帝国皇帝称号的德意志国王亨利三世。

3、亨利三世和利奥九世,这两个人是堂兄弟,他们的政治策略也相似,都想通过联手底层打中间层来实现中央集权。利奥九世是利用修道院的修士们去打击教会中雄霸各方的大主教们,亨利三世是争取底层骑士以削弱诸侯。

4、骑士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当时的加洛林王朝为了应对频繁的战争和外部侵扰,需要一种更加有效的军事组织形式。初期的骑士主要来源于小地主阶层,他们拥有马匹并能够自行武装,因此被征召加入国王的军队。骑士制度在11世纪的法国南部开始形成,并逐渐遍及全欧洲。

5、 骑士制度在12至13世纪达到全盛时期,出现了骑士团,大小封建主皆参加了骑士团组织。骑士制度不仅是一种军事组织形式,还深深植根于中世纪的文化之中。骑士道精神强调勇敢、忠诚、慷慨和对弱者的保护,这些价值观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颂扬,如《亚瑟王传奇》和《罗兰之歌》等。

6、 成为骑士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通常出身于贵族家庭的男孩从七岁开始就被视为骑士的候选人,被称为侍童。他们接受骑士精神的熏陶,学习骑马、打猎、格斗等技能。到了十四岁,侍童会晋升为侍从,开始更加严格地练习武艺,并服侍某位骑士,直到二十岁左右,通过授予仪式正式成为骑士。册封骑士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国王授予他们以绶带与宝剑,新骑士要进行宣誓。

7、 骑士在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阶级中属于最低阶层,以服骑兵军役为条件,获得国王或领主的封地。骑士制度盛行于11至14世纪,后因封建制解体和射击武器的广泛使用,渐趋没落。

8、利奥九世的当选教皇被视为教权挑战王权的标志性事件。在当选过程中,他拒绝了亨利三世的任命,坚持通过罗马教士和民众的选举来获得教皇职位。这一行为不仅展示了教会追求独立自主的决心,也直接挑战了皇帝对教会事务的控制权,改变了教皇选举的传统,强调了教会内部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9、问题是教皇如何产生之前并无明确的程序,因为一开始根本没有教皇这个东西。君士坦丁大帝当年对教会进行科层制改造的时候,五大宗主教区的主教都是由皇帝亲自任命的。五大教区主教的上司就是皇帝本人。

10、但是这个架构建立起来之后,罗马教会不断地以自身是天国钥匙的持有者、使徒彼得的继承者为由,自抬身价,声称自己是教会之母、第一教会,要守古制,罗马教廷大主教要由辖区内的主教和信徒选举产生,皇帝不能任命。罗马皇帝最后也答应了,但选举结果要上报朝廷审批报备。

11、后来拜占庭这边闹圣像毁坏,罗马教廷选出教皇后就不去拜占庭报备了,但改去查理曼大帝那儿报备。因为对于圣杯来说,宝剑的加持是必不可少的,不然你刚举起圣杯,就随时会有一帮人跑来质问凭什么是你当教皇,而不是比你更合适的我的某个家人当教皇。

12、加洛林王朝绝嗣后,教皇选举立即就被意大利几个豪族操纵了,更荒唐的是教皇塞尔吉乌斯三世死后,他的情妇竟然操纵了教皇人选长达几十年,把罗马教廷闹得乌烟瘴气。奥托一世上台后,教皇的人选基本上都是皇帝定,这才让罗马教廷恢复了稳定。

13、教会复兴运动搞起来之后,修士们提出教皇不能由皇帝任命,要我们自己选举产生。这才有了利奥九世在当选过程中拒绝亨利三世的任命,坚持通过罗马教士和民众的选举来获得教皇职位。

14、利奥九世当选后与亨利三世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皇帝帮教皇打压各地大主教,教皇帮皇帝打压各地诸侯。比如,当洛林公爵反叛亨利三世的时候,利奥九世立即赶到德国对洛林公爵施以绝罚。亨利三世则投桃报李,确认了罗马教皇作为德意志地区教会最高首领的地位。

15、利奥九世死后,怎么选教皇,还是没解决。双方商量结果是各退半步,亨利三世很明智地提名了改革派的维克托二世。公元1056年,亨利三世去世,死前把年仅6岁的继承人亨利四世托付给教皇维克托二世。维克托二世集教俗大权于一身,正是他在任职期间,禁止圣职买卖、教士守独身等改革措施得到了顺利推广。

16、维克托二世死后,教皇选举又出了乱子,改革派联手罗马底层民众选出的教皇尼古拉二世,立即提出了一个新方案:教皇由枢机主教选举,选举结果由罗马民众确定认可。所谓枢机主教,就是在教皇身边服务的,由教皇亲自任命的高级神职人员。这样,皇帝彻底失去了教皇选举的话语权。这个办法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17、1073年格列高利七世(原名希尔德布兰德)当选为教皇,他是克吕尼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教皇权力至高无上,反对世俗君主操纵教会事务。他一上台就与已经长大成人的亨利四世发生了严重冲突。

18、当时米兰因为主教人选发生了严重骚乱,底层民众和贵族分别支持不同的候选人。亨利四世支持贵族的人选,而格列高利七世则支持底层民众的人选,并要求亨利四世必须在他指定的日子到罗马来向教皇当面作出解释。这不仅是一个地方性问题,更是教权与王权之争的焦点。

19、问题是,区区一个城市主教的任命问题,教皇为什么要如此大动干戈呢?一是格列高利七世是个苦出身,他的父亲只是个木匠。这种底层出身使得他在掌握权力后,往往采取激进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二是格列高利七世的当选过程与传统不同,他是先得到罗马底层民众的支持,然后枢机主教团被迫同意的。这种反常规的选举方式,使得他需要不断展示自己的权威,以维持底层民众的支持。

20、 亨利四世是堂堂罗马帝国皇帝,自然拒绝服从格列高利七世的命令,导致格列高利七世在1076年宣布开除亨利四世的教籍,并宣布德意志王国所有贵族对亨利四世的效忠无效。亨利四世则召开大会,宣布废黜格列高利七世,指责其为伪教士和行巫术的大骗子。

21、但是从亨利三世到亨利四世一直在搞中央集权,国内的大贵族和大主教早已不满,乘机反叛,还选了个新皇帝。面对这样的局面,亨利四世被迫在1077年1月25日到卡诺莎城堡外的雪地里站了三天三夜,恳求格列高利七世原谅,这就是著名的“卡诺莎之辱”。

22、“卡诺莎之辱”不是教权对王权的彻底胜利,而是双方关系恶化的转折点,导致了更激烈的冲突。

23、虽然亨利四世在卡诺莎认怂,但格列高利七世并未帮助他平叛。亨利四世依靠底层骑士平定了叛乱后,格列高利七世却再次开除其教籍,并预言其不久于人世。最终,亨利四世亲率大军直扑罗马,格列高利七世仓皇逃窜,并于1085年死于流亡中,死前留下遗言:“我始终热爱公正,憎恨不义”。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