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
有诸葛亮这样的一代贤相辅佐,刘备的蜀汉王朝为何还是走向了灭亡?
是诸葛亮才能不足,还是蜀汉基业先天不足?让我们从诸葛亮的《隆中对》说起,看看这位“卧龙”是如何为蜀汉王朝的兴衰写下注脚的。
“蜀之利在于益州,益州利在于巴蜀。”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这样说。
他认为,以益州为根基,蜀汉就可以与曹魏抗衡,进而北伐中原,光复汉室。然而,事实真的如诸葛亮所想的那样吗?
首先,我们要看蜀汉的实力。
相比于曹魏,蜀汉无论是在疆域、人口还是经济实力上,都处于明显的劣势。
蜀汉的主要领土益州,虽然地理位置险要,但毕竟远离中原,难以为北伐提供持续的兵源和粮草补给。
再看看蜀汉的内部情况。
虽然刘备得到了诸葛亮这样的谋臣辅佐,但蜀汉内部并不团结。关羽、张飞等大将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北伐的合力。更何况,刘备本人也并非是一个善于用人的明君。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蜀汉的实力估计过高,这是他的一个重大失误。他过于相信益州的地利优势,却忽视了蜀汉在人口、经济等方面的先天不足。
这种错误的估计,为日后蜀汉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毛主席曾经评价诸葛亮:“言忠信,行笃敬,终于困而不怨,以至于死。”诸葛亮对蜀汉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但忠心并不等于他的决策就一定正确。
从军事角度看,益州虽然三面环山,易守难攻,但也给蜀汉的对外扩张带来了困难。蜀汉的主要出兵方向只有北面的汉中一途,这使得蜀汉军队在北伐时,很容易陷入被动。
按照诸葛亮的设想,蜀汉在夺取荆州、益州之后,就应该分兵两路:一路从荆州出兵,一路从益州出兵,分别攻打曹操的大本营许昌和洛阳。然而,这样的作战方案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蜀汉本来兵力就不强,再分散成两路,每一路的兵力就更加单薄了。一旦遭遇曹军的主力,很可能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事实上,在后来的几次北伐中蜀军之所以屡战屡败,重要原因就是兵力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而荆州和益州相距千里,两地的军队很难实现有效的配合。在当时的通讯条件下,两军之间的联系本来就很困难,再加上战场瞬息万变,即使有联系,也难以及时做出反应。
这就意味着,两路军队实际上是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协同效应。
再者,诸葛亮似乎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军事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他分兵的做法,恰恰违背了这一原则。
即使蜀军能够在某一战场上取得胜利,也难以对曹军形成决定性的打击。
除了分兵的问题,《隆中对》还存在其他一些谋略上的漏洞。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但他似乎没有认识到,即使“天下有变”,曹操的统治也不会轻易动摇。
曹操不仅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有着深厚的基础。仅凭蜀汉的力量,是很难撼动曹魏的统治的。
另一个问题是,诸葛亮高估了汉朝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他认为,一旦蜀汉北伐,百姓就会“箪食壶浆以迎将军”。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经过几十年的战乱,百姓对汉朝的向心力已经大大减弱。在曹操的治理下,北方的社会秩序得到了恢复,百姓安居乐业,未必会冒险支持一个前途未卜的北伐。
更多的时候,北方百姓对蜀汉的态度是冷漠甚至抵触的。
尤其是在曹丕继位后,他施行“九品中正制”,笼络了北方的士族势力。这些士族在地方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他们支持曹魏政权,自然不会欢迎蜀汉的到来。
在这种情况下,再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已经没有了号召力,而诸葛亮对此似乎缺乏清醒的认识。
另一个问题是,诸葛亮低估了吴国的实力和野心。
在《隆中对》中,他将吴国定位为蜀汉的战略盟友,认为联吴抗曹是一个可行的策略。但事实上,吴国的实力远非诸葛亮想象的那么简单。
作为三国鼎立的一方,吴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是在建业(今南京)作为都城后,吴国的国力更是达到了顶峰。
这样一个强大的政权,显然不会甘于臣服于蜀汉。
事实上,吴国一直在追求自身的独立发展。他们与蜀汉结盟,更多的是出于对曹魏的忌惮,而非对蜀汉的忠诚。一旦形势有变,吴国完全有可能转而攻击蜀汉。
这一点,在后来的历史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当关羽攻打樊城时,吴国就趁机攻占了荆州。这对蜀汉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在诸葛亮北伐时,吴国也并没有提供实质性的支持。
综合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蜀汉的失败其实早已注定。这既有蜀汉自身的原因,也有时代大势的因素。
首先,蜀汉崛起的时间太晚。当刘备在益州建立政权时,曹操和孙权已经在各自的地盘上站稳了脚跟。与之相比,蜀汉的基础就显得非常薄弱。
更重要的是,蜀汉的人口构成比较复杂。益州本是刘璋的地盘,后来又加入了刘备的部众。这些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人,并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共同体。
一旦形势有变,他们很容易产生动摇和叛变。
其次,蜀汉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不利于其发展。益州地处西南,山多路险,与中原相对隔绝。这虽然给蜀汉提供了一定的防御屏障,但也限制了蜀汉的对外交往和经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蜀汉的运输线就显得非常脆弱。一旦粮道被切断,蜀汉军队就难以为继。这也是诸葛亮几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者,蜀汉的整体管理体系也不如曹魏完善。刘备虽然有诸葛亮这样的谋臣辅佐,但毕竟不是一个善于治理的君主。
相比之下,曹操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在这样的对比下,蜀汉的劣势就更加明显了。即使诸葛亮再尽心竭力,也难以从根本上扭转蜀汉的命运。
事实上,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本来就有限。正如陈寿所评价的那样,诸葛亮善于治军,但在奇谋、应变方面却非所长。他的政治才能,要优于军事才能。
《三国演义》虽然塑造了一个神通广大的诸葛亮形象,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艺术夸张。现实中的诸葛亮,虽然也有过一些军事建树,但远没有达到传说中的高度。
打三国游戏让玩家选刘备,也就那几个地方吧,牟不成你非要选刘备,还非要在许昌?那时候益州已经是最优选了,记住,是别人都占下了,剩下的才让刘备选,而不是全国让刘备随便选随便挑
诸葛亮的交好东吴,对抗曹操哪里错了?蜀灭也是姜维坑爹,而不是东吴对蜀出手,但凡刘备关羽真交好东吴了也不会被拷打了,看看刘禅时期蜀吴发生过战事吗?
别扯淡了,你自己都不看看地图吗,北面曹操占了,江东孙吴占了,不取益州还能去哪,好像你有的选一样。这已经是最优解了。剩下的只能静待天时。天时不来只能说天命不在你。
诸葛亮说隆中对时有打算全取荆州的,结果刘备不同意,不是隆中对残缺,是刘备还不够铁血
来来来,你来给白手起家的刘备谋划一下天下大势。
诸葛丞相也有人黑?你是黑人吗?隆中对这么经典你居然说有问题?那你说说现在的俄乌局势中东局势你给写一篇隆中对这样的文章给他们指条明路。
不是小看东吴是高看东吴了,
以村头大爷们侃大山式的语气写史评先贤本就是不着调,最可爱的是在村头大爷群里小编可能也是操着袖子抽着鼻涕逢人点头哈腰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