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传闻已久的可折叠iPhone,苹果正在秘密研发一款更夸张的大屏设备——约19英寸的可折叠产品!
这款设备不仅尺寸惊人,还可能搭载macOS系统,实现MacBook与iPad的合体式体验。根据最新爆料,它最早将在2026年底量产,这或许意味着,苹果的“折叠生态”要来了。

更新爆料:苹果折叠设备浮出水面,或成双线布局
来自分析师Jeff Pu的新报告指出,苹果目前正在同步推进两款折叠设备的开发,其中一款尺寸约为18.8英寸,另一款则为7.8英寸,分别对应大屏折叠设备和可折叠iPhone的形态。更关键的是,这两款产品已进入富士康的新产品导入(NPI)阶段,意味着已经从概念走向实质打样。
根据Pu的说法,这两款设备有望在2026年第四季度正式进入量产阶段,发布时间可能定在2026年年底或2027年上半年。而这与此前彭博社记者Mark Gurman提到的“苹果正开发一款20英寸的可折叠iPad”不谋而合,虽然时间点略晚,但技术方向一致。
苹果为何终于“动手”做大屏折叠?
其实,关于苹果做折叠屏设备的消息,早在三五年前就有零星传出。但一直到今天,市面上依旧没看到苹果的身影。不是苹果没技术,而是它更“讲究时机”和“体验”。
如今,折叠屏手机逐步走向成熟,尤其三星、华为、小米已经完成了从探索到量产的过程,消费者也逐渐接受了折叠形态。而大屏折叠设备,目前仍处在“尝鲜”阶段,尚未形成爆款。
这一点,恰恰是苹果擅长的突破口——用极致体验和系统生态,打通平板与笔记本的边界。你可以理解为,这款19英寸设备,不只是“iPad放大版”,更可能是MacBook与iPad的混合体,既能触控又跑macOS系统,实现“办公+娱乐”的双重模式。

折叠设备路线图已现雏形,iPhone Fold或同步登场
结合多方消息,苹果的折叠设备路线大致分为两条:
小尺寸折叠手机(约7.8英寸):对标三星Galaxy Z Fold系列,主打便携与创新体验,预计为“iPhone Fold”。大尺寸折叠终端(约18.8-20英寸):对标华为Mate X Fold、联想ThinkPad X1 Fold,定位高端创作、办公用户,是iPad与MacBook的融合体。而Ross Young也表示,他预计苹果将在2026或2027年推出这类平板形态的可折叠产品。无论从技术成熟度还是供应链节奏来看,2026年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时间点。
Pu则更进一步透露,大屏折叠设备将搭载触控屏,运行macOS系统,不仅可以像iPad一样使用,还能无缝切换为“MacBook形态”。这可能意味着苹果会首次开放macOS在非传统Mac设备上的应用,这对于整个产品线是一次重构式变革。

谁是这款“巨屏折叠”的竞争对手?
在大屏折叠设备领域,目前的玩家还很有限。联想的ThinkPad X1 Fold是早期代表,但价格高、受众小。华为也有尝试将Mate X系列拓展为“大屏办公终端”,但整体生态仍待完善。
苹果一旦入局,凭借macOS、iPadOS的成熟生态,加上自研芯片和硬件设计能力,很可能会直接定义“大屏折叠终端”的标准,把“跨形态办公”真正落地。
而对竞争对手来说,无论是三星、微软还是华为,都可能被迫重新调整产品策略,尤其是在高端折叠终端这一块,苹果的加入注定会搅动一池春水。

苹果要打造折叠生态,而不是一款产品
从苹果的战略来看,它不太可能只做一台“尝试性”设备。从手机到平板再到笔记本,苹果擅长的是打造一个多设备协同的生态系统。折叠设备的加入,正是对其生态体系的一次结构性补强。
设想一下,未来你用iPhone Fold处理日常信息,用19英寸折叠终端进行办公创作,还能无缝与Mac、iPad、Vision Pro联动协作,这将是一种全新的多屏融合体验。
可以预见,苹果并不急于抢先发布,而是要一次性打出“折叠生态组合拳”。从技术角度到产品定义,它的节奏一直都不快,但每一次出手,往往就能改写市场格局
苹果的折叠时代,正在倒计时
从Jeff Pu到Ross Young,从富士康的量产节点到苹果内部的系统适配,越来越多的信号表明,苹果的折叠设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言,而是正在成型的现实。当19英寸巨屏设备登场,它可能不仅是新一代“iPad Pro”,更是重新定义MacBook形态的“未来终端”。
别忘了,还有iPhone Fold正在悄然蓄力。苹果的折叠时代,已经开始倒计时。你准备好了吗?
参考文章:苹果正在研发一款尺寸更大的可折叠设备 约为 19 英寸 爱思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