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水平壶的外形圆润美观,那么这种壶是如何造出来的

九天揽月呀 2019-11-15 10:50:41

我们在喝功夫茶的时候,倘若是乌龙类高香大叶的茶叶,如果仅仅是以茶壶本身的容量来进行冲泡,有时不能使茶汁完全溶出,大多会将茶壶置于别的容器内,用沸水浇淋壶身,使茶壶浸泡在热水之中,让茶叶顺利的溶出,有时倒的水多了,水的浮力会使茶壶漂浮起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用到水平壶。水平壶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能保持水平不倾倒,这在工艺上要求非常精密,其壶流与壶把不但要在造型上协调,其重量亦需要能达成整体的平衡。

在历史上,清代惠孟臣的小壶制作精良,可以看作后世“水平壶”的前身,由于福建一些地区功夫茶盛行,孟臣壶几成紫砂水平壶的特定壶形,成为了一种地区性的专用名词。而小编今天要讲的“三线水平壶”,即是在制作的时候要求壶嘴孔朝天,且壶嘴口、壶口和壶把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线的同时,壶嘴、壶把、壶钮还需处于同一直线。这样的设计要求乍一看十分简单,对于全手工制作来说反而不易达成。

首先不论是哪一种紫砂泥料,都具有一定的收缩比例,在烧制的时候免不了会出现细微的变形,想要保持水平就要体现预测恰到好处的收缩比例,这一点对于大壶来说并不容易做到,所以需要说明的是,随着体积的增大,水平壶的制作难度也会逐步提升。

除此之外,身筒造型的塑造亦是影响水平壶的另一大因素,可以说正是由于壶流、壶把的位置有着相对硬性的要求,所以水平壶的流把相对于其他造型更缺乏变化,于是求变的任务就落到了壶身上,在这件“三线水平壶”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传统的直流、圈把,没有任何多余的线条或是转折,干净利落。所以舍弃了多见的浑圆形身筒,在这件作品上做出了一个夸张的腹鼓,并且在壶体的下半部分急剧收缩,使得这件作品仿佛是矮圆柱上堆叠了一个扁圆。

壶身上下的曲线变化的相当之大,这样的造型在视觉上无疑更加富有变化,这对缺乏装饰表现的水平造型上,无疑是一种视觉上的充实,并且在运用这种变化的同时保持水平壶原本的特性,在制作难度上无疑又上了一个台阶,对于壶身上下重心的把控与整体的体积成为了制作的重点,倘若壶底部的体积过大,壶身在水中产生的多余的浮力便会不利于壶整体的平衡,倘若壶体下部过于窄小,则在形式上又不利于整体的表现,所以适当的收缩,但又不显得纤细,又使得重心更为集中于中心点,从而分散壶流壶把对于整体平衡的影响。

然而除了做到以上几点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不容忽视,在这件“三线水平壶”上由于带有一个略夸张的腹鼓,所以大壶口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有了大壶口就相应产生了大壶盖,盖上的钮原本就处于壶体中心,于是壶钮的塑造就成为了影响平衡的关键性因素,其不但是连接壶流壶把的前后,亦是影响壶身整体平衡的上下要点,在这件作品上,出于对平衡的需要,重心必须落于底部,所以更加低矮的壶钮就成了必要的选择,扁圆形的壶钮不但在形式上契合腹鼓的造型,还契合了正器对于重心下落的要求,可以说简简单单的塑造,更能体现创作者对于“平衡”二字的理解。

结语:从不断的创作过程产生乐趣,正是全手工制作紫砂的乐趣,小而简的水平壶并非一成不变,它仍在不断改进,当新的发展契机到来,便会进行再一次的蜕变。紫砂艺术就是这样,不断吸收,融合,创新,不断地结出一颗又一颗丰硕的艺术果实。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