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漂泊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来说,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落叶归根,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中国,找寻自己的根。
有这样一个家族,他们流落在海外已经367年这么久,可依旧想要回国寻根,想要找到他们祖先生活的地方,因为他们是中国人。
一、意外来电2004年,家住河北鸡泽县的田家人接到了一通意外的来电,对方在电话中称:“终于找到你们了!”
这则意外的电话背后,承载了田家三百多年的寻亲之路,辗转百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怎么能不让激动呢?
这一切,还得从三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开始说起,那时候朝局动荡、民不聊生,为了生存的田家祖辈被迫流落海外。
那个年代,田家在当地也算是大户人家,家族里出了两位高官,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为后人实现了阶级跨越。
按理说,家族一文一武两位高官,后辈的日子应该越过越好才对。可偏偏,赶上了清末动荡,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当时的田家后人田好谦,他没有像祖辈一样读书考取功名,也没有靠着祖辈的庇护玩世不恭,而是一心埋在生意上。
和家里其他子孙不同,田好谦从小就热衷于做生意,二十多岁的年纪,生意就已经做得风生水起,地位丝毫不逊色于做官员的两位爷爷。
做生意,就免不了全国各地跑,恰好去东三省收账的时候,田好谦得到清兵进攻的消息,所在地的明军已经节节败退。
凭借多年的生意经验,田好谦清楚地知道:这一次,明朝已经岌岌可危,自己能不能逃过这一劫,都是未知数。
怎么办呢?如果是在家里,田好谦还能躲着不出门,可现在是在人生地不熟的东三省,想要逃过一难谈何容易啊?
可要是坐以待毙被清军抓走的话,下场或许会更惨。
在逃亡和被抓之间,田好谦毅然选择了前者,只要能够逃出去,就还有生还的机会。
可是,该逃去哪里呢?此时南下的路已经被清军堵死,想要回到祖籍河北是不可能的,唯一能逃走的方向就是顺着鸭绿江出国。
如果是普通人家为了活命,田好谦或许不会有任何犹豫,毕竟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可问题是,田好谦是富甲一方的生意人,出国就意味着要放弃积攒多年的人脉和财富,还要放弃自己的家人。
原本还打算再好好思虑一番,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逃亡路线,只要能够留在中国,田好谦肯定有办法回到老家。
可偏偏,当晚就传来清军屠城的消息,不给田好谦任何考虑的时间。
为了活命,他最终选择前往异国他乡,打算等到战乱平息之后,再想办法回国。
于是,田好谦跟着流亡的老百姓一起前往韩国生活。
二、落魄他乡几经辗转,田好谦终于到了韩国。
当时的韩国已经对清朝称臣,算是中国的一个附属小国,可内心却充满了敌意,没有哪个国家甘愿俯首称臣。
没有能力和国家抗战,韩国只好把怨气发泄到逃亡的难民身上,田好谦刚刚抵达韩国,就被当成壮丁抓走了。
关于如何处理这些壮丁,当时的韩国官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觉得将这些中国逃难的人赶回去,万一里面又混杂着奸细呢?
也有人觉得逃难本来就很不容易,让他们留在韩国填饱肚子,也未尝不可。
一番争论之下,最后决定妥善安置这些难民,毕竟他们千里迢迢逃亡到韩国,说明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事情。
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田好谦后来的人生,也为三百多年后的寻亲埋下了伏笔。
和所有的难民一样,田好谦也开始在韩国过起了“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从小就饱读诗书,又很有生意头脑的田好谦,很快就在这群难民中脱颖而出,被他的将领具公当做门客。
在后来的相处中,田好谦凭借着聪明的才学,为具公化解了很多矛盾,身份地位也水涨船高。
很快,韩国的官员都知道田好谦聪明有才华,甚至还得到了韩国国王的赏识和重用,比在国内的身份地位更高。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原以为在韩国安顿好之后,就有机会可以回国,回到那个生他养他的小村庄。
谁曾想,回家之路漫漫无期,田好谦被迫在这里安家立业。
迟暮之年,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经常看着来时的路发呆。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到故土,可是他知道这个愿望不会实现了。
孩子们知道田好谦太思念家乡,都想在他离世之前,帮忙实现这个心愿。
带着田好谦回国当然不可能,毕竟那时候的交通也不发达,船只行驶在鸭绿江上也会有很多危险。
可是让田好谦带着遗憾离世,孩子们又做不到。毕竟从小到大,田好谦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家在河北鸡泽县风正村。
别看田好谦已经在韩国生活多年,但他依旧没有学会入乡随俗。
逢年过节还是会按照中国的习俗,带着孩子们朝故乡的位置行跪拜之礼,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经过一番的商讨之后,孩子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在韩国的韩城为田好谦建造一个“风正村”。
说干就干,孩子们按照田好谦的描述,建造了“风正村分村”,和他记忆中的样子一模一样。
老年时期的田好谦,就一直住在孩子们建造的“风正村”中,也算是间接地满足了他的心愿。
对于田好谦来说,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家”,为了不让后辈们忘记家的方向,他特意重新创建了族谱,希望有朝一日后辈人能带着族谱寻根。
三、落叶归根孩子一直谨记田好谦的教诲,把族谱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也把“回家”的愿望牢记在心里。
中途,田好谦的后人作为韩国和中国的“使臣”,也曾有机会踏上中国的故土,寻找父辈们口中的“风正村”。
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田好谦离开的时候是明朝末年,后辈回家的时候是清朝时期,故土早就变了摸样。
作为“使臣”,田好谦后人是带着任务来中国的,自然也不便久留。只能把从韩国带来的寻亲信物交给他人,希望对方能代为寻找。
这件事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毕竟中国和韩国之间隔着千山万水,就算对方找到了田好谦的先辈,联络起来也比较麻烦。
再后来,清王朝灭亡,经历多年的战争之后迎来新中国胜利。距离田好谦逃亡到韩国,已经过去三百多年时间,寻亲更是无望。
可是,祖辈们从来都没有忘记要“寻根”这件事,哪怕历经了几百年时间,大家还是希望能够按照田好谦的遗愿,回到家乡。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交通和政策的开放,远在韩国的田家后人寻亲的想法愈加浓烈,他们坚信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终于,在2004年的时候,田家后人田文俊在互联网上看到了希望。
在搜索讯息途中,他发现了父辈们口中的“风正村”,并且找到了田家人的联系方式。
那一刻,田文俊特别激动,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很快,他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在韩国的所有田家人,并且和风正村的田家人约定好见面时间。
同年九月份,田文俊和家人踏上了回家之路,多年来的夙愿终于在他们这一辈实现了,其中的艰难只有自己知道。
在河北鸡泽县风正村的田家祠堂,举办了一场极为隆重的认亲仪式,所有的流程都是按照中国最传统的习俗进行的。
对于田好谦来说,后辈们也算是衣锦还乡,实现了他三百多年前的愿望。
这次认亲,对于远在韩国的田好谦后人来说是回家;对于风正村的田家后人来说,则是一种希望。
历尽千难万险好不容易才回到家乡,田文俊当然要为家乡多做一些贡献,在能力范围内,为家乡的出口交易提供了便利,使得风正村的经济迅速增长。
除此之外,韩国的田家人还实打实地做了很多好事,在风正村设立了“宗亲理事会”,希望大家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给家乡建造小学、建造图书馆、设立助学金,就是希望田家后人都能好好学习,将来能够学有所长。
田好谦当年没有选择,被迫离开家乡前往韩国生活,但他对家乡那份浓烈的爱意从来都没有消散过,成了他们整个家族的信念。
这场关于367年的寻亲之旅终于落下了帷幕,但是关于田家人的故事还在继续,在韩国生活的田家人还在默默关注国内的事情,用实际行动惠及田家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