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此时解放战争已经进入了摧枯拉朽的解放全国阶段,腐朽的国民党部队对于人民解放军而言如同螳臂当车,仅仅只能在历史的潮流中泛起一点水花。
同年5月,陈赓带领的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开始一路南下,解放长江以南的大片国土。而陈赓的对手则是在国军内部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其部下均为广西出身的“桂军”,战斗力在国军中名列前茅。
经过赣江战役后,解放军第4兵团的周希汉已经带领2个师击溃了桂军9个师,打过了赣江,来到了赣江西岸,但令他意外的是,老首长陈赓却给他发了急电:快撤,赣江西岸不留一兵一卒!
为何陈赓会有如此判断?这就不得不提一提对面“小诸葛”白崇禧的厉害之处。白崇禧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国军中,保定军校的资历比黄埔军校还要高出一筹,这也奠定了白崇禧特殊的军中地位。
在国军各大将领中,白崇禧以诡异狡诈著称,在红军时期就多次入侵红色根据地,一度把中央红军从9万人打到3万人,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敌人。
黄克诚就曾评价:白崇禧的桂军和老蒋部队不同,是打山地战的专家,而且专打我军侧翼,擅长拦腰捅一刀。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在解放战争打完三大战役后,国共力量已然出现逆转,即使是白崇禧这样的将领,也只能延缓国军败亡的结局而已。当陈赓带领的第四兵团准备解放江西全境时,白崇禧妄图螳臂当车,在赣江布下重兵,抵抗解放军的攻势。
陈赓的判断在陈赓的四兵团里,周希汉是绝对的尖刀猛将。赣江战役打响后,周希汉带领第13军一马当先,直接向赣江西岸发动猛攻,赣江守军在周希汉的猛攻下不堪一击,很快就败退了。
但此时四兵团接到了一个坏消息:白崇禧调集了9个师的兵力,试图包围渡过赣江的周希汉第13军。
此时不少四兵团的将领慌了神,13军只有2个师兵力,不仅背水一战,而且敌众我寡,形势十分凶险,当即要给周希汉打电话,把13军撤回来。
但司令陈赓却显得气定神闲,他叫住了准备打电话的同志,进行分析:在赣江西岸,崇山峻岭较多,战场十分狭窄,这9个师最多只能在正面展开3个师,围是围不住的。因此第13军尚无大碍。
果然,陈赓分析后不久,周希汉就给四兵团指挥部打来电话,告诉他们,13军遭遇了一股桂军的拦截,但已经顺利突破桂军方向,继续往前推进。
结果此时接了电话的陈赓反而脸色一变,他叫停了周希汉的汇报,对他命令道:虽然打得不错,但切忌追击这支桂军!你们暂且撤离赣江西岸,回到我军防区,等待大部队赶到,一兵一卒都不要留在那里。
周希汉听了以后有些错愕:为何我军节节胜利之时,首长要我撤回去呢?但他还是对多年的老首长十分信任,当即应了下来,准备部队撤退的各项事项。
而陈赓还对13军的撤回很不放心,他又给兵团的炮兵部队打电话,让他们用炮火轰击桂军与13军的过渡地带,阻碍桂军可能出现的反扑。
赛过小诸葛待陈赓做完一切部署后,指挥部里的众人都被他搞得摸不清头脑。此时陈赓喝了口茶,才将自己的分析一一道出。原来,之前陈赓之所以判断13军不会有事,就是因为赣江西岸狭窄的地形无法展开大部队,第13军每次只会面对3个师的兵力。
但那白崇禧必然也清楚这一点,因此他若想歼灭第13军,就只能把第13军从狭窄地形引诱出来,再调集重兵围歼。如果第13军被眼前的小胜迷惑了双眼,贸然追了出去,那么就必然会被桂军卡住回去的路,进退两难,届时白崇禧的“口袋阵”也就成型了。
因此越是在濒临胜利之际,我军绝不能放松警惕。第13军过江后打不得不错,已经完成了初定目标,完全可以回来等大部队一起解放江西。
听了陈赓的分析,指挥部的人们顿时恍然大悟,大家不由得对陈赓的战场分析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果然,当第13军撤军之际,不甘“口袋阵”落空的桂军再度展示存在感,企图趁13军回撤时发动进攻,结果陈赓之前部署的炮兵部队直接轰击了桂军的前进路线,让追击的桂军死伤惨重。
此时白崇禧不得不承认,在这番军事博弈中,他这个“小诸葛”被陈赓完全打败了,每一步均被陈赓分析透彻了。后来桂军一路从江西败退到了广西,最终遭到覆灭的下场,白崇禧本人也只能狼狈地逃往台湾,此后再也不曾踏足大陆。
打自己人[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