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黄百韬的第7兵团是第一个被歼灭的兵团,也是战斗力最强的三个兵团之一,另外两个是邱清泉的第2兵团和黄维的第12兵团。
不过有一说一,从结果上来看,我们歼灭黄百韬兵团所付出的代价是最大的,比歼灭邱清泉兵团和黄维兵团都要大。
歼灭黄维兵团时,刚开始只有中野,没啥重武器,没法突破防线,初期伤亡比较大,后来陈参座带着特纵和其他几个纵队赶了过来,一下子把黄维的防线给打穿了,有了特纵的重武器后,伤亡相对就小了。
歼灭邱清泉兵团时,邱兵团已经被包围在陈官庄了,也没多少士气了,因为黄百韬。黄维相继被歼灭,李延年、刘汝明又远在蚌埠,再也没人来救援了。
可以这么说,在整个淮海战役中,黄百韬兵团发挥出来的战斗力是最强的。
咱们先看看7兵团的建制,7兵团一共下辖了5个军,共计11个师。
25军是黄百韬的起家部队,前身是整编25师,在孟良崮战役中,整编25师的攻势很猛,差点把张灵甫给救出来了,但是只怪张灵甫坚持的时间太短。
25军共计下辖了3个师,分别是:40师、108师、148师,不过当时148师没在新安镇,而是在宿县。
44军本来是属于李延年的第九绥靖区,但是由于船只不足,无法坐船从连云港南撤,只能划归给7兵团,由7兵团带着一起西撤徐州,44军在淮海战役中很出名,他肩负着为刘峙运盐的任务,属于刘峙的大红人,所以刘峙一意孤行,必须让7兵团在新安镇等待44军。结果这么一耽搁,黄百韬插翅难飞了。可以说,44军是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在整个淮海战役中,意义重大。
44军共计下辖了2个师,分别是:150师、162师,44军是属于川军一脉的。
63军是粤军一脉,共计下辖了两个师,分别是:152师、186师。63军并没有随着7兵团一起去碾庄,而是单独行动,去了窑湾,但是最终在窑湾被1纵包围,全军覆没。
其实有一说一,63军战斗力还是很强的,63军军长陈章由于受伤,比较悲观,于是选择了自裁,整个63军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固守窑湾,各自为战,坚持了3天,也使的叶飞的一纵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将其歼灭,粤军还是很能打的。
64军同样也是粤军一脉,共计下辖了2个师,分别是:156师、159师。
64军军长刘镇湘是个狠人,7兵团到达碾庄后,觉得自己的防区比较好,一定要留下来干一架再走,然后导致7兵团就此在碾庄驻守下来。
其实,我觉得,刘镇湘某种意义是救了7兵团,不然,继续往前走,可能就没有碾庄这么牢固的现成工事了,要是在野外直接被围,那下场就是廖耀湘,可能都坚持不了3天。
100军共计下辖了两个师。分别是:44师、63师。
100军当时是属于徐州直接指挥,100军是王耀武的嫡系,前身是整编83师,就是那个号称千里驰援李天霞的整编83师。
很多人都认为在孟良崮战役里,李天霞把张灵甫坑了,其实李天霞当时手里真的派不出多余的部队了,本质上还是由于张帅哥的指挥太差劲了,要是整编74师是李天霞指挥,根本不可能会有如此下场,到时整个山东就会有3大主力+1个次主力,整编11师、整编74师、第5军,再加上黄百韬的整编25师,山东战场的形式就大不一样了。等待淮海战役时,徐州地区就会存在4个精锐兵团。
所以,总的来看,黄百韬7兵团刚开始只有3个军:25、63、64,44与100是临时分配的,这也导致整个兵团非常杂,既有川军、还有粤军、还有王耀武的嫡系、还有顾祝同的嫡系。
除了25军是三个师以外,其他4个军都是两个师,但是由于25军148师远在宿县,所以新安镇一共是10个师,63军两个师被歼灭在了窑湾,100军44师作为先头,去曹八集探路时,被歼灭,所以碾庄一共就7个师。
其实先打黄百韬,真的是一招妙棋,黄百韬被围,整个徐州地区,再也没有多余的机动兵力了,邱清泉、李弥都是滑头,孙元良兵团战斗力弱鸡,如果刚开始被围的不是黄百韬而是其他人,那黄百韬肯定会拼死救援的,就犹如豫东战役时一样,但是黄百韬自己首先被围,那就真的没人能救了。
因为打黄百韬没人救,打其他人黄百韬一定会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