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证实:良渚人是传说中的共工氏,《史记》记录了良渚的消亡

韬滔谈易 2024-01-19 16:40:26

对于现代人来说,共工氏已经成为遥远的传说,比如祝融大战共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炼石补天等等,他们的所作所为远非人力所及的。不过,近年对良渚遗址的考古研究,特别是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揭开了上古时期共工氏的神秘面纱,让我们更加直接地了解神话传说中共工氏的真实面貌。

良渚遗址是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众多遗址的总称,分布于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古城的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是中国古代城市文明一颗耀眼的明珠。

根据考古学家的鉴定,良渚文化已有万余年的悠久历史。在上古时期,良渚的兴盛时期在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2200年,经历了一千多年持续的兴旺发展时期。在五千多年前就产生了如此繁华的王城,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

民以食为天,人类生存离不开粮食。对古代遗迹考查研究都会特别注意当时的农业发展水平。在良渚的多处遗址中都发现有稻谷和稻米的遗迹,说明远古时期的良渚人已经开始农业耕种,最直接的证据是在这些遗址中普遍发现农具。尤其是三角形石犁和v型破土器的发现,表明当时的农业已经进入了用犁耕种的阶段。与一铲一锹的耜耕相比,犁耕的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无疑是耕种技术的巨大进步。

更令人惊叹的是,当时的良渚人已经掌握了水利灌溉技术,建立了集灌溉、防洪、防潮和航运为一体的完整水利系统。

良渚古城的发现证实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古城为稍微略带圆角的长方形,东西长度约为1500~1700米,南北长度约为1800~1900米,城区的面积有290万平方米。城墙的宽度为40~60米。古城的东南还有外郭城,总面积达到6·3平方公里。

古城内的主体是宫殿区,是良渚王和贵族居住、生活的地方。宫殿区的地基要比其它地方高出十几米,而且是由人工从周围挖土来堆积而成,显得格外壮观,《山海经》中的共工之台大概是由此得名吧!

宫殿区西侧狭长地带叫反山,是王陵和贵族的墓地。在反山墓地中,无论从区域划分还是从出土的陪葬品来看,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

宫殿区西南角是仓储区,里面存放有20万斤已经碳化的粮食,周围的农田不足以生产这么多的粮食,显然是从外地运来这里的。

宫殿区的西南和东侧的大片区域是手工作坊区,水路纵横交错穿梭其间,作坊基本都是靠近水道。在马车出现之前,水路是货物运输的唯一航道。这样的规划显然是为了方便产品的运输,良渚人将产品生产出来后,就能依托水路运输到各地。

有着各种特殊技巧的能工巧匠汇聚于古城内的作坊区,专门从事制作各种生活用品,这便是传说中的共工氏。这些人能够与良渚王和贵族一起住在城内,在安全上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由此可以看出权贵们好他们的重视。这就说明,从事手工制作的共工氏与从事农业耕种的神农氏已经有明显的等级之分,至少在良渚王的眼里,这些能工巧匠更有利用价值。

在良渚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陶器、漆器、竹器、骨雕、以及精美的玉器,由此可见,良渚工匠主要从事陶器的烧制、木器制作和上漆、竹器编织、玉石的打磨和雕刻等等,这些器具都是古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具,或者用来装饰以及身份地位的标识,尤其是玉器,它是地位、权力、财富的象征。

仅在良渚的反山墓地中就发现了玉琮、玉钺,玉琮代表神权,玉钺是由玉石打磨的斧头,代表王者的权力,甲骨文的“王”字就来源于斧头的形状。此外还有大量的玉璧、玉环以及各种形状的玉器,这些玉器通常是古代贵族身上的佩戴带的饰品,以彰显出他们高贵的身份。

在良渚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美,令世人震惊。玉器上的刻纹一般依玉器的大小和形状而定,既有简单的符号,也有复杂的图形或图案,其中最具特色的图案是神人兽面纹。完整的神人兽面图分上下两部为上下两郭分,上部分为头戴羽冠的神人站在神兽身上,长长的双臂弯曲按在神兽的头部。神人下面的神兽匍伏于地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神兽的双目有神而散发出威严,是图案所要表现的重点。瞪得大大的两个眼球极度夸张,凌厉的目光让人不敢对视。

玉琮上的神人兽面图案由极为细小的线条构成,这些线条的细密和流畅程度令人惊叹不已。根据专家的测量,局部地方仅一毫米的间距内竟有五条线纹。能够雕刻出如此细密的纹线,充分体现出上古时期良渚工匠对玉石有着高超的雕琢技巧。在货币诞生前的上古时代,玉器就是商品交易的信物,相当于货币的作用。上古时期的共工氏便是利用工匠对玉器的精雕细琢收割天下的财富。

共工氏有水神之称,然而,这样的称呼从何而来?在良渚西北的太湖平原,考古学家发现了五千年前良渚人用人工修筑的堤坝多达十一条,其中的塘山堤长达五公里。这些堤坝构成了一个功能众多、用途广泛的水利系统,具有防洪、防止海潮倒灌、农业灌溉以及航运等多种用途。到目前为止,这是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而且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

如果说,在上古时期的长江和黄河之间有一条古运河连通两大水域,不知大家是否会相信呢?

开凿一条运河,对生产力极其低下的上古人类来说,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看到良渚遗址的水利系统后,谁还会怀疑古人的能力呢?

大家都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吧!但是,大家是否认真想过,大禹为何要治水?他是如何治水的呢?根据古籍的记载,大禹治水是非常复杂,工程量十分庞大的水利工程,现在的专家普遍质疑,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大禹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么浩大的水利工程。

但是,如果大禹治水是对古运河进行清於、疏通或者修复,那就另当别论。大家都听说过湘君、湘夫人的故事吧!但大家是否认真想过,这两个女子是如何从北方来到南方的洞庭湖呢?要知道,上古时期的神州大地,到处都是荒芜之地。没有火车就不会有铁路,同样道理,在马车出现之前就不会有马路。因此,从遥远的北方到洞庭湖之间,根本就没有陆路可走。湘君和湘夫人要去南方的洞庭湖,只能走水路,也就是连通长江和黄河两大水域的古运河。

当然,大家都知道,大运河是隋炀帝在公元604~610年开凿的。然而,大家是否认真想过,隋炀帝为何仅用六年时间就能完成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呢?如果不是有了一条古运河,这六年多的时间,恐怕连运河的的勘查路线都无法完成。

那么,为何隋朝以前没听说过古运河呢?

一切都怪周朝的统治者,他们为了维持自身的统治地位,采用了重农抑商的策略,极力打压商朝遗民。周朝的分封制度人为阻碍了各地的商贸往来,造成了古运河的荒废。

当然,马车的出现和大量使用也是造成古运河荒废的原因。有了马车,人们就能够更加自由地穿梭来往于各地,而不象乘船那样受线路的限制。

在马车发明之前,货物运输只能依托水路运输。良渚古城共有九座城门,其中八座是水门,由此可见,良渚人外出远行只能是乘船。根据对《易经》涣卦相关内容的解读,远古时期的共工氏就是沿着水路不断地探索,营造出一个庞大的商品交易网络,创造出无比辉煌灿烂的商业文明。

共工氏在上古时期的势力范围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根据《山海经》以及众多的古籍记载,北至辽东半岛和朝鲜,南至爪洼都有他们活动的痕迹。在《山海经·大荒北经》的记载中,冀州的系昆之山就有共工之台,这是共工氏创办的商品交易市场,是当时天下的商贸中心,良渚只是一个商品生产的区域地方而已,根本无法跟系昆之山的共工之台相比,直接被古人忽略了,所以才无法从古籍中找到良渚的相关记载。

所谓的系昆之山,就是传说中的帝都昆仑之墟,请看《山海经·海内西经》的记载:“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从以上这段文字记载中,昆仑之墟的气势远非良渚所能相比的。当然,大家都认为《山海经》的记载不足为信,但良渚呢?繁华一时的良渚文化是如何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的呢?尽管有着众多的相关记载,只是人们就是不愿意跟共工氏联系在一起,不想与冀州的共工之台联系在一起,更不希望看到和祝融与共工之战有任何的联系。

那么,持续繁华一千多年的良渚文明为何突然间走向衰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的呢?

从前面的分析中就不难看出,良渚遗迹所体现出来的特征与传说中的共工氏极为吻合。祝融大战共工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这个故事充满太多神奇色彩,而且还有多种版本。不过最终结果是祝融战胜了共工,共工一怒之下撞向不周山。不周山是天柱之一,天柱被撞断,天就崩塌了。

估计大家看到这里便不屑一顾:这是神话传说而已,你也信以为真?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鸡蛋。共工撞断不周山的故事虽然过于夸张,但我们不妨认真地想不想,一个毫无根据的传说为何能够流传数千年?而良渚遗址的发现就足以证明上古时期的良渚人曾经创造出我们难以想象的奇迹,只不过古人将他们称作共工氏,而不是良渚人。如果一听到是神话传说,或者有不合理的成份就不屑一顾,那将永远无法了解上古历史的真相。

既然已经找到了物证,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查证,综合各种古籍记载,相互对比、去伪存真,找出符合真实情况的线索。

《淮南子·天文训》就有这样的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当然,也许大家还是认为,《淮南子》的记载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依然不足为信。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一条线索:共工与颛顼争帝。

也许有人会问:颛顼不会就是祝融吧?

当然不是。这是这两个人的身份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清楚的,只好留在以后章节中讨论,现在的重点讨论共工与颛顼争帝的问题。要了解上古时期良渚文化为何突然消失,自然要抓住颛顼这条线索。

那么,颛顼又是谁呢?

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大家应该熟悉吧!颛顼就是屈原的祖先,《离骚》开篇就这样说道:“帝高阳之裔兮……”

帝高阳就是颛顼。

也许还有人会认为,屈原这个人也有可能是司马迁虚构出来的。不过,没关系,只需要知道颛顼是楚国人的祖先就足够了,楚国就不会是虚构的吧?它的疆域十分辽阔,东起现在的上海,西至重庆,向北到达湖南,向南到达广东。良渚位于今天的杭州,正好在楚国的范围内。

当然,楚国最初兴起的区域是今天的江汉流域,与良渚还有相当的距离。问题是,楚人的祖先颛顼是北方人,前文已经说过,上古时期的神州大地到处是荒芜之地,从北方到达江汉流域根本没有道路可走,唯一的途径沿着水路,或者水路的两岸南下。大运河的南端正好与良渚遥遥相对,颛顼的大军沿着大运河一路南下,良渚人看到大军压境,知道自己毫无胜算,只好四散逃走,其中一部分人逃到江汉流域。

颛顼的大军一路追赶,最终到达了江汉流域。楚人选择江汉流域作为立足之地,显然是因为该地区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更有发展前途。

对于共工氏来说,良渚只是一个生产商品的基地,或者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货物中转口岸。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古运河的两岸,分布着众多类似于良渚的口岸,也许在古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就有一个,良渚人目睹了这个口岸的灰飞烟灭,无奈之下选择了弃城逃亡。

来自北方的大军见敌人早已逃散,考虑到在这里横渡长江废时废力,只好放弃了对良渚的掠夺。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良渚遗址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总之,楚国的兴起正逢良渚的消亡。一个高度发达的良渚文化就是在楚国先辈的眼皮底下消失了,如果说与楚国的兴起毫无关系,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探讨良渚文化的消亡,有必要认真阅读司马迁的《史记·楚世家》开头部分内容:“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後,复居火正,为祝融……”

35 阅读:8388
评论列表
  • 2024-01-22 01:39

    4000多年前的良渚完全是都城规模,被国际认为是中国最早都城,国内专家却不认同。3000多年前的二里头规模远远达不到都城规模,不被国外认同,国内专家却天天吹着是都城。搞笑的很。

    听说与思考 回复:
    大概加估计加推测就是所谓的考古学?甚至连涂山会盟都考据出来了,搞笑的吗?以周人的文献去考据夏,大概加估计考据一大堆距离周1000多年的历史,本身就是扯淡。要知道甲骨文从来没有记载过夏,周人所记载的夏到底是什么还是一个疑问,周人将会盟的羌人与蜀人称为诸夏,周天子与西北少数民族长期联姻,也称他们为诸夏,那周人所说的到底是什么?
    听说与思考 回复:
    汉羌同源,甚至汉由羌而来,羌的历史古老无比,怎么可能是二里头的遗民?商灭夏,商联合其他方国部落,怎么样都有几万人,就灭一个二里头这样水平的国家?攻灭二里头这个所谓的都城1000人都嫌多。
    韬滔谈易 回复:
    时间将会作出公正的判断。
  • 2024-02-09 12:58

    中华大地的文明很可能是早期人类共同的文明。 目前全世界存在大量遗址和人类生活遗迹,且时代久远的只有中国!

  • 亚楼 13
    2024-03-08 10:04

    良渚文明应该是黄帝帝都, 颛顼 帝都,也是颛顼之子穷蝉的侯都,黄帝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昌意,一个叫玄嚣,黄帝传位给昌意之子高阳,高阳号颛顼帝,颛顼传位给高辛(玄嚣之孙,黄帝重孙)或者高辛造反夺了帝位,高辛号帝喾,为国家安定,帝喾把在帝都颛顼之子穷蝉,封为共工掌水,另一子重黎为 祝融 掌火,共工不服帝喾造反,帝喾派重黎讨伐,祝融没有斩尽杀绝共工,被帝喾砍了。之后封帝喾另一子吴回为祝融,封帝喾小儿子鲧为共工。考古完毕。

    香烟点燃寂寞 回复:
    按史记所说重黎是颛顼的重孙
  • 菲阳 11
    2024-01-22 17:37

    良渚从安徽涂山禹会村遗址来看,应该是涂山氏,而涂山氏历史记在中就是女娲,良渚莫角山神殿应该是女娲宫

    菲阳 回复:
    安徽禹会村遗址考古证据表明大约四千三百年前良渚文化毁于洪水之后的遗民曾经与庙底沟文化族群在这里举行大型会盟并合作治水,年代与地点历史记载与传说中只有大禹治水和涂山会盟与之相符,历史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还有禹征三苗的记载,而且《汉书》记载“女娲,涂山氏子,大禹之妻,生子启”,而女娲又是先秦南方神话中的至高神,良渚考古证据表明良渚文化从五千三百年前兴起开始一直是南方长江流域文化族群的核心,而且良渚文化属于母系神权社会,神权社会中通常会把首领神化为神,所以女娲应该是良渚文化女性神权首领历代继承的称号,到四千三百年前良渚文化毁于洪水之后,因被洪水重创末代女娲被迫与大禹联姻,巧合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女娲也是洪水遗民
    子夜 回复: 菲阳
    女娲是伏羲的老婆,涂山氏在安徽,良渚文化在江浙。
  • 2024-02-22 21:13

    可惜了,不周山是通往神界空间节点;换现代说法:就是有个类似飞船发射场的法阵,通过法阵能够将人传送到仙界大陆

  • 2024-01-20 15:31

    浙江真能吹,研究什么就发现了什么

    用户12xxx23 回复:
    太能吹了,都上世界文化遗产了!你说能吹不,还有告诉你上世纪20-30年代就开始吹了,这吹的时间也很长对吧?
    菲阳 回复:
    这个良渚文化真的很值得吹,在哪都值得吹,因为从考古证据来看,良渚文化对后来中国区域内的所以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六千年前开始中国主要存在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这四个文化,大汶口文化衰亡原因是龙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的持续挤压,龙山文化在四千三百年前与良渚文化发生融合,红山文化发展为东胡,基本退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圈,可以看出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源头,而且考古证据与历史记载结合印证表明,良渚文化极可能是历史记载中的夏王族的母族涂山氏,《汉书》记载“女娲,涂山氏子,大禹之妻,生子启”,也就是说良渚文化极可能就是女娲文化,良渚莫角山神殿极可能就是女娲生活的女娲宫
    韬滔谈易 回复:
    请认真阅读《史记•楚世家》形状部分内容。
  • 2024-01-20 09:03

    明明是大洪水淹没了

    菲阳 回复: 好名字没了
    传统上一般认为三苗是在湖北以及河南南阳那一块,然而考古证据表明从五千三百年前良渚文化兴起开始,良渚一直是长江流域族群的核心,直到良渚毁于洪水,而且考古证据表明在四千三百年前这个时间点前后,与基本确定属于夏族群的庙底沟文化产生交流的文化只有良渚文化,考古证据表明从六千年前开始庙底沟文化从甘肃开始向东扩张,与大汶口文化争夺中原的控制权,之后良渚文化兴起,从太湖流域向北向西扩张,与大汶口文化争夺江淮地区的控制权,良渚文化与庙底沟文化之间长期处于战略合作的关系,考古证据表明到四千三百年前这个时间点,安徽涂山禹会村遗址发现的大型会盟台,会盟台周围发现有大量良渚文化族群与庙底沟文化族群共同生活的痕迹,证明这一时期庙底沟文化与良渚文化之间发生了交流甚至是融合
    好名字没了 回复:
    是不是不知道,但是三苗应该是靠湖北那边,从7800年前直到良渚时期长江中游都是是很强势的(高庙文化和城头山文化一直统治着长江中游,高庙文化更是影响了整个长江流域),良渚灭亡后往长江中游的那一支迁徙并没有对中游文化产生多少影响,三苗应该是靠着长江中游偏北的那部分。
    韬滔谈易 回复:
    请认真阅读《史记•楚世家》形状部分内容。
  • 2024-03-14 03:50

    文明,毁于“洪水”(灭世洪水传说),(还需要几千年的自然生态恢复),始于“洪水”(幸存之先民,河道疏通),逐水而居,发展……

  • 2024-01-21 09:39

    作者用心

  • 2024-02-09 23:16

    良渚只是大型部落,并无王证,也无文明可言,但不可能脱离华夏而存在,水道也就是些木伐竹伐而已,因地制宜的结果,人类能到这种水泽之地,没有竹伐也去不了这种地方,所以,这是因地制宜! 2024年是龙年,也就是华夏文明重回世界颠峰的序年,这一年,利在东方,不利西方和南方。 本道推数如下 第一,米阴沟里翻船,北约解散,西方衰败。东方龙兴,万国来朝,有镇妖除魔之能事。俄罗斯正式并入东方,形成东方压倒西方之势。 第二,内部而言,租界办不下去了,重回全国一盘棋时代,冲破国民党右派人为设置的租界篱蕃之后,中原龙兴时代来临。 第三,大禹,这个华夏最早最伟大的疆域创造者,还以中华始祖之威名,合应龙年之大吉,华夏之光普照地球! 祝福华夏龙兴!!!

    菲阳 回复:
    然而现在国际上已经普遍认同良渚文化属于文明了,2019年中国良渚考古单位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发文,其中明确表述:良渚文化属于早期国家文明。
    用户10xxx33 回复:
    神棍
  • 2024-02-25 16:34

    石犁多的很,几十年前太湖边稻田里经常有。

  • 2024-03-07 02:09

    那个时代,低矮平原都是浅海,独木舟可以到处去

  • 良渚人首先是舜父鲧姓部落,后来大禹灭了鲧姓部落,良渚便是夏部落的扬州

  • 2024-04-23 16:49

    知道工,是什么意思。就知道了

  • 2024-01-20 14:49

    我今晚穿越回去,看是怎么灭亡的

    韬滔谈易 回复:
    请认真阅读《史记•楚世家》形状部分内容。
  • 2024-01-20 22:25

    没有图片佐证有点遗憾

  • 2024-01-22 16:22

    以国外的文明判定标准(例如美洲那些文明),良渚绝对是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菲阳 回复:
    玛雅文明被判定为文明开始的标准就是一块大约三千年前的城基,按照这个标准中国文明至少要从七八千年前开始
    韬滔谈易 回复:
    现在起来越多人接受良渚是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 2024-01-22 20:52

    难道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 PK是良渚和湖南鸡叫城的战争?

  • 2024-01-20 12:41

    拉黑

  • 2024-03-09 20:43

    全是臆测废话

  • 2024-07-15 17:26

    完了西方犯愁了:该拿几万年前的筐子来应战?

  • 2024-05-11 10:07

    史记记得上古已经是传说,然后考古跟据史记上传说证实了??????假的是真的?

    韬滔谈易 回复:
    传说得到考古的证实,就成了历史。
  • 2024-03-11 20:21

    良渚文化,中国五千文明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