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滔滔,濠江奔涌。
相隔千里,情义深重。
二十五载岁月流转,清香茉莉与圣洁莲花,交相辉映,美美与共。
江苏新闻广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特别策划《“苏”写华章 同心相“莲”》。
从澳门街巷到江苏水乡,两地青年犹如灵动的音符,奏响了交流的旋律。他们带着各自的梦想与活力相聚,在交流的舞台上,共同编织出绚丽多彩、充满希望的青春画卷。
用餐时分,澳门街巷间外卖接单声此起彼伏,这些声音都源自一款叫作“澳觅”的APP。在这里,有澳门的美食、旅游、酒店等各种生活服务,支持澳门元及人民币双币支付,为澳门居民和外地游客打造“一站式生活社区”。这款风靡澳门的APP的创始人,是江苏人江海涛。
2003年,江海涛获全额奖学金,从江苏盐城到澳门科技大学求学。初到澳门,海风拂面,携带着未知与新奇。江海涛说:“1999年澳门回归,回归以后,2000年澳门科技大学兴建。然后,澳门的几所大学获批准可以面向内地招生,我是面向内地招生的第二届。我们刚过来澳门的时候,澳门的中国内地的留学生的人数整体来说还是非常少的。”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采访澳觅APP创始人江海涛
澳门科技大学校园
大学4年间,江海涛和澳门本地居民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为独具魅力的市井风情所吸引。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留在澳门工作。
几年后,看到内地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江海涛毅然辞职创业,开发本地生活服务平台。2016年,“澳觅”应运而生。“澳觅”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帮助当地完善了支付、定位等“移动基建”,而核心的研发“大脑”最早设在了南京江北新区。“我们经常讲‘要致富先修路’。澳门那个时候发展互联网行业,它的基础设施非常不完备。其实整个澳觅APP的第一阶段,都是南京的研发的同事支持我们从0到1发展的。我们也享受到了政府对我们这一类软件研发类公司的很多的政策支持,包括早年的一些办公场地的租金补贴,包括项目的申请,都是非常好的。”江海涛说。
现如今,频繁来往于澳门与江苏之间的江海涛,也将自身的创业历程化作教材,向两地青年倾囊相授,还在高校设立了奖学金,鼓励他们勇于追求理想。苏澳合作成果丰硕,青春力量大放异彩。
第十四届苏港澳青年发展论坛现场
2011年,江苏省港澳办联合苏港澳三地11家青年组织共同打造“苏港澳青年发展论坛”,每年一届,在苏港澳三地轮流举办,辐射带动三地近35万青少年开展交流合作。在教育领域,江苏还逐步完善与澳门的校际交流,打造基础教育合作联盟,建立了港澳学生江苏实习基地,吸引大批港澳青年来到江苏提前体验工作生活。这些年,澳门江苏联谊会副会长岑定贤几乎每年都会带着“澳苏中学生阳光成长文化交流营”的老师学生来到江苏,加强交流,增进友谊:“我们从2016年开始,带大概有70多名学生来江苏参观交流,之后每年再增加一些,加起来大概有800个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让他们认识到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江苏企业邀请澳门学生去他们的企业看一看,当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澳门大学“苏澳亭”前合影
在澳门,还有这样一处独特的交融之地。澳门大学崇文楼外的开阔草地上,以苏州宋代名亭 “沧浪亭” 为原型建造的 “苏澳亭”,已经落成一年。这座亭子造型典雅,飞檐斗拱间尽显江南水乡的灵秀之美,为岭南校园平添江南的婉约风采。亭身上镌刻了一副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最近,江苏多所高校师生到澳门大学交流。
“正值澳门回归25周年之际,学院组织年轻人到澳门实地感悟一下,以这种形式,促进澳门和内地青年学子的交流。交流中,澳门大学老师也表达想到内地的学校去看一看,这是双向奔赴。”“我们人文学院很多老师是从江苏过来的,国家对澳门大学支持很多,能感觉到澳大的进步非常快。”“我前段时间到南京大学进行了交流,体验到两个学校不同文化。未来期待澳门可以越来越好,越来越繁荣,可以和内地有更多的交流合作。”
血脉相连、发展相望,苏澳交往源深流远,留下了书不尽的合作篇章。未来,共担时代使命的两地青年,将一直彼此激励,同心相“莲”,“苏”写华章。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查多 刘雨薇 编辑/王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