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降本增效:裁员,真是最优解?

在当下这大环境里,甭管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多数公司都跟被上了“紧箍咒”似的,喊着一个口号——降本增效。这口号一响,就如同吹响了公司人事与权力大变革的号角。尤其是在央国企,上级领导一旦祭出这四字“法宝”,基层员工可得多留个心眼儿,因为安稳日子或许就到头咯。
咱先掰扯掰扯这“降本增效”到底啥意思。拆开看,一个是降低成本,一个是提高效益。要是民营企业喊这口号,还能理解,像小米,做手机做得不顺路了,就跑去捣鼓汽车,开拓新业务线,靠自己的本事和品牌效益再赚钱。可央国企呢,咱摸着良心问问,有几个领导能独自开辟出全新的、持续盈利的产品线?真有那本事,早跑去私企创业当首富了,还窝在国企当“土皇帝”?所以说,在增效这方面,央国企基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100%做不到。那可不就只能把心思全放在降低成本上了。
说到降低成本,大家心里都门儿清,国企最大的成本就是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既然挣不到更多钱,开源无望,那就只能节流,削减人员工资成本。最先遭殃的就是绩效和年终奖,基本被砍得七零八落。可这么干吧,容易引起企业内部恐慌,还会带来负面舆论,毕竟央国企和私企不一样。于是,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招式就来了。全员竞聘上岗,把正式工变成劳务派遣,绩效考核标准翻倍……目的就一个,在规则允许范围内,把你的收入压到最低,逼得你主动离职。要是碰上几个“钉子户”,那就赔点小钱,再软硬兼施让他们走人。这么一来,成本可不就降下来一大半了嘛。
有人要问了,假设裁掉60个人,活儿没人干咋办?简单,劳务派遣和临时工顶上。在国企干过的都知道,大部分工作没啥技术含量,没上过学的人,培训一星期,90%的活儿都能上手。所以,这些组合拳就成了最快的降本方式。
那未来会好起来吗?答案是肯定的,但这时间跨度就不好说了。回顾90年代,大环境萧条,可紧接着就是改革腾飞的黄金30年,60后和70后在央国企迎来了最大红利。不过那蛰伏的日子,能坚持下来的没几个。历史总是起起落落,身处低谷时,得咬牙挺住,活下去才有希望迎来春天。
所以啊,以后找工作,可别把央国企都当成香饽饽。大环境不好的时候,谁都跑不了,体制内、体制外都受影响。这时候,先保住自己的饭碗,比啥都强。毕竟,在这风云变幻的职场江湖里,活下去才是王道,不是吗?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表内容及图片,标原创内容为本人原创,对转载分享的内容均标明了文章来源。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原创、转载和分享的内容只以学习为目的,仅供参考,不代表本人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和错误,请联系删除或修改,欢迎各位同行,共同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