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抬花桌:肩膀上的千年乡愁与人间烟火

墨香食韵 2025-04-22 15:37:12

你听说过用肩膀托起整座春天吗?在冀南大地永年区临洺关镇,每年元宵节都有这样一场"流动的百花宴"。八位壮汉肩扛重达二百斤的花桌,花枝在五米长的抬杆上摇曳生姿,唢呐声里走出千年不灭的人间烟火气。这可不是简单的民俗表演,这是刻进燕赵人骨子里的生命图腾。

一、从战场烽火到万家灯火:花桌里的时空密码

故事得从唐朝说起。当年李世民在临洺关娄山摆兵布阵,击败窦建德后下令建造观音阁。百姓们结花插桌、锣鼓开道,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对太平的渴望。谁承想这一抬,就抬出了一部活着的文化史诗。花桌上的每一朵绢花都在诉说:战争硝烟散去的土地,终会绽放出永不凋零的春天。

如今的花桌已进化成"移动的戏台"。紫檀木桌雕龙画凤,铁丝竹条扎出六尺高的花架,数千朵丝绸花在寒风中怒放。老人们说,插桌时要选九九八十一种花卉,寓意"天长地久",这哪是装饰?分明是百姓把四季轮回、天地万物都扛在了肩上。

二、力与美的交响:舞步里的乾坤

"抬花桌不是力气活,是绣花活。"70岁的裴宝林大爷边说边比划。我亲眼见过他们表演"鲤鱼跳龙门":八位舞者突然耸肩,花桌凌空半尺又稳稳落回。这惊心动魄的瞬间,全靠脚尖扎地的巧劲和众人呼吸的默契。

更绝的是"花步十八式"。前后搓步像浪涛起伏,八字步藏着太极阴阳,抖肩换肩时花枝簌簌作响。最妙的是"人动杆不动"的绝技——抬杆始终如定海神针,全靠手腕暗劲消解冲击力。这哪是抬桌子?分明是跳着千年传承的"力与美"双人舞。

三、唢呐声里的乡愁密码

永年鼓吹乐队是花桌的"灵魂导航仪"。唢呐曲《霸王鞭》响起时,抬杆会突然加速;《小木碗》的旋律里,舞步立刻切换成秧歌步。最神奇的是《扯不断》,当唢呐吹出连绵不断的颤音时,八位舞者会同时抖肩,让花枝如细雨般颤动。

"这些曲子是我们祖辈的密码本。"乐手老周告诉我,《扯不断》原是传递战报的号角,如今成了维系乡情的纽带。当现代交响乐在都市厅堂奏响时,这些泥土里长出来的音符,依然在指挥着最本真的生命律动。

四、传承:当年轻肩膀扛起古老春天

在花桌传承基地,我见到了19岁的李阳。这个痴迷街舞的少年,如今能完整走出"十八花步"。"刚开始觉得土,直到抬起来那瞬间——"他眼睛发亮,"感觉接过了爷爷的整个世界。"

但危机依然存在。传统颜料被丙烯替代,古法插桌技艺濒临失传。更令人心痛的是,能表演"鲤鱼跳龙门"的艺人已不足十位。文化馆馆长王大姐正尝试新招:把花桌元素融入VR游戏,用抖音直播传承仪式。

走出传承馆时,暮色中的花桌蒙着金辉。我忽然明白,所谓非遗保护,不是把春天封存在玻璃柜里,而是让更多年轻肩膀来接力这场千年花事。当唢呐声再起,愿你我都能成为那个扛花前行的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