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要实现空天地海一体关键技术创新突破,灾害易发地区通信网络覆盖水平显著提升,通信网络抗毁韧性切实增强,极端场景保障能力大幅跃升。
应急通信作为保障通信网络稳定畅通的重要手段,是信息通信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据介绍,近年来我国应急通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发展,高效应对了2023年京津冀暴雨洪涝灾害、甘肃积石山地震、超强台风“摩羯”等灾害,有力保障了抢险救灾指挥救援通信畅通,有效满足了灾区公众通信需求。
然而,面对极端灾害场景,同样也暴露出当前应急通信能力还存在机制体制有待健全、通信网络韧性有待增强、基层保底通信手段欠缺、保障队伍装备水平不高等短板弱项。为了更好地解决现在应急通信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联合制定出台了此次《意见》,以尽快形成强韧有效的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
据了解,《意见》围绕推动应急通信创新突破、加快应急通信机制改革、夯实应急通信网络基础、强化极端场景保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十五条具体要求。在推进应急通信技术突破应用上,强调聚焦信息通信新技术,通过国家、部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应急通信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推动跨运营商应急漫游、无人机空中通信、室内定位导航、地下空间信号增强等适用于极端场景的重点技术研发,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通信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以及安全技术应用,满足应急通信能力现代化升级演进需要。
简单来说,在政策和需求双重作用下,我们很快就能具备在极端情况下也能用得上、顶得住的强大应急通信能力。比如,在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技术上取得突破,这意味着无论在天上、地面还是海上,信号都能更稳定。未来,灾害多发地区将会有更好的网络覆盖,即使遇到极端情况,通信网络也能更“扛造”,不会轻易中断,让我们在面对灾害时更有安全感。
事实上,当前运营商已经开始逐步运用前沿科技守护通信的“生命线”。如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后,中国移动在西藏首次使用北斗短信应急服务和无人机基站开展定日地震抢险救援和通信保障服务。此外,中国移动还用好5G-A、高通量卫星、天通、背包式便携基站等先进技术和装备,增强极端条件托底保障能力、天地一体网络保障能力、创新实用装备保障能力、专业队伍实战保障能力,全面做好震区应急通信服务,为灾区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支持。
另外,首家运营商应急通信公司也在近日正式挂牌。1月21日,中电信应急通信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天津武清区举行。据悉,中电信应急通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由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包括卫星通信服务、5G通信技术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等多个领域。中国电信应急通信有限公司的成立,无疑是运营商花式开“卷”应急通信能力的一个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