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孝公能够改变秦国的命运?幕后最关键的人物不是商鞅!

元昊说历史 2024-12-10 15:28:44

了解秦国历史的人常常会说:

“秦孝公的变法为秦国最终统一天下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

但关键在于,为什么这个重任会落到秦孝公的身上呢?

答案其实不难理解。

因为在秦孝公之前,秦国面临内忧外患,根本无法腾出手来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变革。

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秦孝公即位前秦国的局势。

01

秦孝公的爷爷秦灵公是一个相对平庸的国君。

他在位期间,未能有效压制秦国的贵族势力。

结果导致他的叔伯、兄弟甚至子侄在朝中掌握了极大的权力。

贵族势力虽因此有所收敛,但这也埋下了王位争夺的隐患。

02

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嬴师隰,原本是秦灵公指定的太子。

然而,秦灵公去世后,嬴师隰因朝中宗族势力争斗激烈,不得不在十岁那年逃亡魏国。

尽管嬴师隰身为合法继承人,但手上没有实权,根本无法夺回王位。

他在魏国一待就是二十七年,从十岁的少年变成了三十七岁的中年人。

这段时间里,秦国已经历了两位国君:嬴师隰的叔爷爷秦简公和堂叔秦惠公。

嬴师隰大概早已心灰意冷,家族中的长辈不但权势滔天,还个个长寿。

他自己还有机会回到秦国吗?

03

转机出现在秦惠公去世后,他的年幼儿子嬴昌继位,即秦出公。

然而,年幼的秦出公无法理政,朝政由其母亲和外戚把持。

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引发了世家大族的强烈不满,两年后,秦出公母子被杀,秦国一时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

这时,有人提议迎接嬴师隰回国继位。

毕竟,他曾是太子,名正言顺。

表面看似顺利,但内里却并非那么简单。

04

当时的秦国贵族势力十分猖獗,连幼君母子都能处死,可见他们的影响力。

这些贵族想要的是一位“虚君”——没有实权,只做名义上的统治者。

而嬴师隰在魏国多年,远离秦国权力中心,似乎正是个理想的人选。

然而,嬴师隰并不打算做个傀儡君主。

回国继位后,他立刻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首先废除了惨无人道的人殉制度。

接着对周边的少数民族发动战争。

战争成了他集权的最佳手段,通过对外征战,嬴师隰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班底,秦国的君权日益稳固。

05

尽管嬴师隰的权力逐渐稳固,但他却未能在有生之年进行秦孝公后来实现的变法。

原因何在?

主要是外部压力。

在嬴师隰在位期间,魏国依然强大,秦国多次尝试突破魏国的包围,但均告失败。

在这种外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内部的剧烈变革很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引发贵族势力投靠敌国。

嬴师隰明白,魏国的威胁一日不解除,内部的激进改革就不可能顺利推行。

06

嬴师隰在位期间做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将秦国的都城向东迁移了300里。

这一举动明确显示了秦国未来的战略方向:东进。

然而,东进的成功不仅仅依赖对外扩张,还需要秦国的内部体制发生根本变化。

因此,嬴师隰的儿子秦孝公继位后,外部压力减轻,魏国的威胁逐渐减弱,秦国终于能够腾出手来处理内部问题。

秦孝公所推行的变法,正是嬴师隰想做却未能在生前彻底实现的改革。

可以说,秦献公嬴师隰为秦孝公铺平了道路,就像在足球场上带走了防守队员,又把球传到了最佳位置。

秦孝公所要做的,就是在合适时机,将球踢入球门。

这一任务虽然依然艰巨,但比起嬴师隰所面对的挑战,显然要容易一些。

07

秦孝公的变法成功,离不开其父秦献公嬴师隰的长期铺垫。

嬴师隰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和政治举措,为秦国东进奠定了基础,秦孝公则顺应局势完成了内部体制的改革。

这一连串的变革与策略,最终促成了秦国的崛起,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

0 阅读: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