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制度创新筑牢安全堤,安全可信释放数据能

数据解读 2025-03-29 13:49:43

数字经济时代,公共数据资源登记作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关键举措,正通过制度创新与安全可信的双重保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制度创新层面来看,构建全国统一登记体系是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的核心基石。通过打造“国家 + 省级”两级登记平台,成功打破了数据孤岛,实现了跨区域数据的互联互通。以往,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而如今,两级登记平台如同一张巨大的数据网络,将数据紧密连接在一起,让数据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流动和共享。同时,统一赋码规则的实施,确保了数据资源“一数一源、一源一码”,每一个数据都有唯一的身份标识,大大提升了数据的可信度。这就好比给每一件商品都贴上了防伪标签,让数据的来源和流向清晰可查。

标准化流程为高效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登记流程被简化为申请、审核、公示、赋码四个环节,支持首次登记、变更登记等全生命周期管理。这种简洁明了的流程,降低了登记的复杂性和成本,提高了登记工作的效率。同时,制定配套标准规范,让地方和企业在执行过程中有章可循,减少了执行成本,确保了登记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登记形成公共数据资源底账,明确了数据权属,为后续的数据开发、交易奠定了坚实基础,就像为数据资产建立了一本清晰的账本,让数据的归属和利用一目了然。

安全保障是公共数据资源登记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分级监管与权责明晰确保了数据管理的严谨性。国家、省级数据管理部门实行分级监督,将责任层层压实到数据持有单位,让每一个主体都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登记机构需满足严格的安全资质要求,从人员配备到技术设施,都要达到规定标准,以此保证数据登记全流程合规。这就好比为数据安全上了一把“多重锁”,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把守,让数据在安全的轨道上运行。

全流程安全管控从源头上规避了数据滥用风险。登记数据需符合授权运营安全标准,确保数据在收集、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安全可靠。平台对接国家级数据安全技术体系,保障数据流通可追溯、可审计。就像给数据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任何异常操作都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是构建阳光化数据生态的关键。登记结果公示,数据产品清单向社会披露,让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能够清楚了解数据的情况。这不仅增强了社会公众对数据管理的信任,也促使数据持有单位和使用单位更加规范地处理数据。

公共数据资源登记通过制度创新与安全可信的双重保障,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它让数据在有序、安全的环境中流动,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