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正月十五元宵节,牢记:一要躲、两不空、三切记!

朋友美食 2025-02-11 18:28:04

马上就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啦!这元宵节可不单单是吃元宵、看花灯那么简单,里头藏着不少老祖宗传下来的讲究呢。

老一辈常念叨“一要躲、两不空、三切记”,一开始我也觉得是迷信,可听得多了,了解透了,才发现这都是,咱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一要躲”,躲啥呢?躲灯。有些地方,有新媳妇躲灯的习俗。按照老说法,新婚第一年的媳妇,在元宵节这天,要避开自家和婆家的灯。

据说新媳妇刚到婆家,身份转变,怕冲撞了灯神。要是不躲灯,可能会给家里,带来不好的事儿。以前我也觉得这说法没依据,可在一些农村,这习俗还真被严格遵守着。

新媳妇要么,去亲戚家待一天,要么就在自己屋里待着,等过了晚上再出来。其实往深了想,这也是一种对新婚夫妻,生活顺遂的祝愿,用这种方式,祈求家庭和睦,小两口的日子甜甜蜜蜜。

“两不空”。第一个不空是“米缸不空”。元宵节,家里的米缸一定要满满的。粮食在过去可是一家的命根子,米缸满代表着丰衣足食,不愁吃喝。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能有满满一缸米,那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哪怕到了现在,物质丰富了,这习俗也没丢。元宵节前,不少家庭都会去超市多买点米,把米缸装得满满当当,讨个好彩头,希望新的一年生活富足,仓廪充实。

第二个不空是“钱包不空”。这意思就是元宵节这天,钱包里要装点钱,最好是有点新钱。钱包鼓鼓,寓意着财运亨通,新的一年赚钱多多。

小时候,爸妈总会在元宵节,给我塞个小红包,里面放上崭新的纸币,让我揣在兜里。现在我自己当家了,也会在这天把钱包整理好,装上点钱,心里想着新的一年,能财源广进,干啥都顺顺利利。

“三切记”。一要记得吃元宵。元宵,也叫汤圆,这可是元宵节的标配。白白胖胖的元宵,煮在锅里,圆滚滚的,看着就喜庆。

元宵有甜口的,芝麻馅、花生馅,咬一口,香甜的馅料在嘴里散开;也有咸口的,像肉汤圆,别有一番风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

二要记得去看花灯。元宵节的花灯那叫一个漂亮,五彩斑斓、形态各异。有活灵活现的动物灯,有栩栩如生的人物灯,还有各种寓意吉祥的花灯。

走在挂满花灯的街上,就像走进了梦幻世界。老祖宗说,看花灯能驱散霉运,带来好运。而且一家人一起看花灯,边看边聊,能增进感情,让家庭氛围更融洽。

三要记得送祝福。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也是传递祝福的好时机。不管是和家人、朋友还是邻居,都别忘了送上祝福。

简单的一句“元宵节快乐”,能让对方心里暖乎乎的。在过去,人们还会互相赠送花灯、点心,表达美好的祝愿。

现在,我们可以发个微信、打个电话,把这份祝福及时送到对方身边。

这些元宵节的讲究,真不是迷信,它们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老一辈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的一年,咱们就照着这些老规矩,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圆圆满满!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