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柿互动 记者 宣涛 林叶杨 富阳微融圈 韩潇涵 季慧 葛立杰
“乡村咖啡屋开业十个月,终于迎来爆火!”
昨天,清明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娴一忙完手头工作,火速将前三天累积的素材剪成短视频,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上发布。
@娴掌柜的
看到粉丝们接二连三点赞,她长舒一口气:“终于空闲下来了。”
好季节,好天气,又是小长假,娴一想过“半天小院”的生意会很好,但没想到会这么好。不过百平米的院子,三天竟接待游客近千人次,半天小院也被“逼”成“全天小院”,全天营业。
一间炒茶工坊、一片茶田
一块菜地、一汪水池
被美术生一眼相中
娴一经营的“半天小院”,就在富春街道拔山村万亩茶园山脚。去年端午开业以来,已经成为富阳周边小有名气的乡村咖啡屋。
之所以取名“半天”,一方面是因为小院只营业半天,从中午12点到傍晚6点。另一方面,娴一希望打造一个能让人在一周中抽出半天时间放空、游离自我的去处。
端着一杯自制的龙井茶,娴一说起了与拔山的缘分。
“我是美术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和老公定居富阳,最初只是想在家附近找一个教画画的工作室,去年这个时候经过拔山时,一眼就相中了这个院子。”
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一间炒茶工坊,一片茶田,一块菜地和一汪水池,却完美契合了娴一对工作室的所有想象。“首先它是一处独立院子,不住人;其次前后通透,看得见万亩茶山,而且离城区也不远;最重要的是作为炒茶工坊,它建得很简约。”

巧的是,小院原主人是拔山村老书记楼勇,在得知娴一的目的,并经过多次交流后,他看到了这位“95”后姑娘的诚意,决定把小院给她使用。让娴一感到意外又倍感幸运的是,老书记是一个有情怀且有审美品位的人,当看到娴一用心的设计,他便开始不遗余力地支持小院的改造。
得益于小院的简约,娴一改造并没花太大工夫——
大工程主要是在炒茶工坊里搭建了二层平台,小院空地上新建了一座玻璃房,坑洼的菜地用石子填平变成了小花园,以及在茶田里开辟出一片大露台。
剩下的就是在小院原有风格上,就地取材进行装点。比如用来种花的是村民自制的酒坛;摆放小物件的是池塘边的老木桩;前台设计是用老木头的边角料;墙上手绘用三根竹竿围起来做画框;咖啡屋中央的大展台,下面是烘茶叶的机器,前两天还在“轰轰”作响。


最让娴一满意的,是小院门口,作为门头的一棵百年老树。“这是老书记花了一个多月帮我们找来的,笔直的树干和弯曲的树枝正好形成了一个门头。我还特别为这棵树拍过一个视频,很多网友就是冲着这棵树来打卡‘半天小院’呢。”娴一说。

改造过程中,娴一还想到了向往已久的咖啡屋,便有了“工作室+村咖”的组合。


现在,10多套露营桌椅散落在小院各处,游客们可以选择喜欢的场景落座,闻着花香,喝着咖啡,望着茶园,一待就是半天,十分惬意。
流浪猫来小院溜达叫“没礼貌”
后院池塘有只小乌龟叫“招财”
小院里就这样“松弛感满满”
除了经营“半天小院”,娴一还运营着自媒体账号,保持“两三天一更”的频率。
“主要分享改造计划、小院日常等,比如最近春茶季,我们也承包了5亩茶园,我就更新了采茶、炒茶的日常。”娴一说,一年来,已经更新了100多条原创视频,现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加起来粉丝也过万了,虽然不多,但“粘性”还蛮强的。

百余条视频中,最火的一条是“半天小院”只经营半天的日常,没有提前预设,没有准备腹稿,娴一就将这半天在小院里发生的事娓娓道来。从门口的木牌,到随手捡来的花草,再到做咖啡,招待客人,甚至点火柴,让网友们纷纷感慨“松弛感满满”。

在娴一的镜头下,小院处处透露着随意自由,流浪猫来小院里溜达,网友们给它取名叫“没礼貌”;后院池塘有一只小乌龟叫“招财”,已经是小院的“网红”。

今年,在“半天小院”的经营逐渐步入正轨后,娴一又在转塘偶遇了一座心动小屋,开了一家“半月茶坞”,不少网友开玩笑说,下一家是“半季”,还是“半年”?
娴一笑着“辟谣”:“‘半月茶坞’是一处古建筑,取名其实和‘半天’没有关系。我们想到的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半山微醉尽余欢’意境。至于下一家小院,还要看缘分。”

谈及未来的计划,对于小院,娴一希望能一直开下去,边经营边改造,不断丰富内容,让小院成为大家放空自己的宝藏地;对于个人,她想继续用心运营好短视频账号,让更多人通过视频认识她的小院,还有这个美丽的茶村。
责任编辑:宣涛 审核:陈奕 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