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之碑林:如何打破“中心城区衰落”魔咒?

财经西部 2023-02-16 10:34:24

撰 稿︱ 宋彦成编 辑︱ 师安鹏

1992年,邓小平南巡,改革风起。

同年,西安市碑林区西何家村农民贷款修建的北方乐园渐入佳境,规模跻身全国头部序列,高大耸立的摩天轮,是一代西安人的欢乐印记。时任陕西副省长徐山林视察后题词:“发挥城郊优势,发展第三产业”。

你没看错,彼时的碑林区,尚具些许“城郊”色彩。

后来,西安修建南二环,北方乐园为城市扩容让路,碑林区也彻底坐实中心城区;再后来,城市化浪潮继续推进,一批新区在西安二环外、三环外兴起,中心城区产业、人口持续外溢,包括碑林区引以为傲的钟楼商圈也渐渐失色。

北方乐园也好,钟楼商圈也罢,只是碑林区三十年风云激荡的一个缩影。

这座仅23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近年来GDP虽跨进千亿级门槛,以“亩产论英雄”排名西北第一、西部第二、中国前列,但增速略显低迷——风高浪急的大国大城进程下,中心城区的相对衰落,是一道难解的魔咒。

《财经》丝路经济研究院聚焦新时代中国向西开放进程,追踪西部经济改革重大举措与政府决策重要动向。眼下,结构性改革被视为时代发展逻辑。碑林区作为著名的高校、科研院所汇聚之地,近期动作频频,试图通过优化科创要素配置等改革举措,在“螺蛳壳里”做一次“新道场”——能否有效打破“中心城区衰落”魔咒,值得密切关注。

01 居安思危,不能依赖“文旅商”

三年疫情,让很多人重新思考人生,区域发展大概类同此理。

碑林区千亿GDP的盘子里,第三产业占比近80%,是支撑区域经济的绝对力量。然而过去几年间,该区三产增速寥寥,譬如2022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仅0.9%,连累区域经济大盘状态低迷。

固然有疫情因素的影响,但同时也反映出该区产业结构的不尽合理之处——面对不确定性的发展环境,抗风险能力不足。

“文旅商”在碑林区三产中占据重要角色,域内车马喧阗,历史悠久。

明清至民国,域内的南院门、南大街、东关和南关一带,为西安商业聚集的繁华之地;1935年,陇海铁路通车西安,商业中心逐渐移向东大街;西安解放后,东大街和南大街的商业大楼、宾馆饭店和各类专卖店,竞相建成。

改革开放后,钟楼-南门商圈作为西安最早的商圈,早在上世纪末即有吴一坚等人在此掘金,如世纪金花、开元商城等留下几代人的记忆,至于世纪金花早前的控股股东金花集团,亦起家于碑林区柏树林街道。

时移世易,西安商业地理随着城市外扩不断被重塑,但碑林区仍聚集有SKP、王府井百货等商业综合体,成为西安乃至西北品质消费的重要承载地,西安高端商业由此发轫,且臻于至善。

不似其他新兴区域,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充足,由此频频落子重大项目而备受瞩目,碑林区作为西安市最早消灭城中村的行政区,当下几乎无白地可用,必须“腾笼换鸟”,寸土寸金,好钢用在刀刃上。

譬如,2022年落地小雁塔片区的太古里项目。

但毫无疑问,“腾笼换鸟”继续发力商业,是一条相对常规且漫长的路。

文旅方面,因西安碑林而得名的碑林区,域内资源自然丰富,但存在“束手束脚”的情形。

作为书法爱好者的朝圣之地,西安碑林博物馆每年到访游客数十万。不过,该博物馆为陕西省文物局下属事业单位,与碑林区并无从属关系;西安城墙无人不知,数年前,一位南方官员站在城墙的永宁门上,讲了一句不少人至今耳熟能详的话,“进了永宁门,就是西安人”——但城墙、永宁门、钟楼、小雁塔、三学街、八仙宫、兴庆宫等,运营管理同样多与碑林区无关。

政经观察人士表示,早先政府出于统筹盘活西安文旅资源的考量,促成了上述管理现状。至于利税和统计指标也多归第三方,碑林区“徒有羡鱼情”。

当然,碑林区不能亲自“下海捕鱼”,却能“坐收渔利”,餐饮、酒店、商业等,在巨大的客流量中毕竟受益匪浅。但要说完全依赖“文旅商”路径,去有效打破“中心城区衰落”的魔咒,恐怕也不尽现实。

02 与传统工业无缘

传统工业更难成为碑林区的“药方”。

回顾西安的现代建城史,“一五”时期(1953年至1957年)是为关键节点。

彼时,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中,17项落子西安,从而构建起了“东郊军工城、纺织城+西郊电工城+南郊文教区+北郊仓库区”的工业化城市基础框架。

上述布局中,碑林区很大程度上定位文教区。

譬如,1955年,为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交通大学从上海迁至西安,即落户碑林区。再如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工科学府,均坐落于该区。

历史因素之外,由于碑林区是西安面积最小的行政区,土地资源稀缺,以及产业政策限制等,见效快的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多年来也几乎与其无缘。

《财经》丝路经济研究院查阅该区历年经济运行数据,发现二、三产的2:8大致比例,已维持长达16年。在此之前,2005年-2006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该区二产占比GDP由27.09%降至20.21%,工业增加值由10.17亿元降至8.88亿元。

如今可查的因素之一是,2006年,西安市启动了被称作“腾笼换鸟”的二环内及沿线工业企业搬迁工作。彼时,西安高新区、经开区等已经崛起,为工业外迁提供了良好的承载空间。“腾笼换鸟”、城市更新是大势所趋,但政策导向之下,中心城区难免“断臂阵痛”。

近年来,碑林区传统工业企业持续流失。

如2010年,西安联谊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由纺北路166号搬迁至临潼工业园;因提前布局核酸检测等业务“出圈”的天隆科技,经查其早年间即在碑林区耕耘,后来进驻经开区。

从2022年数据来看,作为传统千亿强区的碑林,的确是承压前行。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严重压制了该区的经济主引擎——“文旅商”,工业增加值则继续下探,全区0.5%左右的年度GDP增速,与西安部分区县相比难免相形见绌。

譬如,作为承接西安高新区制造业外溢基地鄠邑区,2022年GDP同比增长1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0%,表现出增长新势力的姿态。

然与之对照,碑林区政府人士告诉《财经》丝路经济研究院,该区近期还有两家工业企业有意搬出去。也不难理解,从企业自身角度而言,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市场需求扩大、产能增加,另辟新址建厂是为理性的选择。

当然,随着防疫政策调整,碑林区的“文旅商”逐渐恢复元气,或将有效改善其2023年的经济运行表现。但“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教训,倒逼该区必须居安思危,打破常规,再开新路——问题是,路在何方呢?

03 向“高”处发展

西安中航创世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中航创世”),2017年成立,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与碑林区联合投资孵化,是一家专业打造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的高新技术企业,位列中国康复医疗器械十大品牌之一。

中航创世的装配厂房位于西安市碑林科技产业园,只有1700多平米,但累计销售额过亿,“十四五”期间的预排订单量达到5亿元。

该公司创始人贺琛,系西北工业大学博士毕业。

在科创驱动的时代逻辑下,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坐落于碑林区的高等工科学府,近年来诞生一大批硬科技领域的创业者、企业家。诸如三角防务(300775)的严建亚,铂力特(688333)的折生阳,蓝晓科技(300487)的高月静,斯瑞新材(688102)的王文斌等。

缺少传统工业支撑的碑林区,如今致力于加强校地联合,发挥自身高校、科研院所汇聚之地的特点,培育更多的高科技企业,这也是该区敢于跳出产业舒适区、笃行向“高”处发展的绝对优势。

高附加值、高端化,同样体现在服务业。

统计显示,因布局较早,现代服务业已占据碑林区三产的半壁江山。

以如今炙手可热的动漫产业为例,早在14年前,该区便启动了总投资3亿元的动漫产业平台建设。2022年,此平台获得陕西省版权示范园区、西安市第二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殊荣。

向“高”处发展的另一层含义在于,受限于土地资源,碑林区不得不向高空发展,发力楼宇经济,放大平效。正如该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所重点着墨的,打造“立起来的开发区”和“没有围墙的科技园”。

碑林区楼宇经济近年来表现抢眼,以2022年数据为例,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4家,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家。同年,该区7栋单体楼宇全口径税收贡献超亿元,荣获2022年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30强。

实践证明,坚持“高空+高端”的向“高”处发展,为过去多年间的碑林区抵抗“中心城区衰落”提供着解决方案。该区2019年突破GDP千亿元大关,以“亩产论英雄”,每平方公里GDP达到44.09亿元,在西安无出其右,且位列西北第一、西部第二、全国前列。

尽管如此,大国大城背景下,中心城区人口、产业等外溢的规律难违。

于碑林区而言,希冀进一步突围,乃至打破“中心城区衰落”魔咒,其核心还在于保持战略定力,向“高”处发展的同时,加快结构性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开发出适合自身资源特点的新“利器”。

04 风起“三项改革”

科创驱动的时代背景下,作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工科高校汇聚之地,无疑是碑林区的极大优势。

问题是,在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的过程中,手握职务科技成果的高校教师,顾虑重重——“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由此被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数量相当可观。

对此,有西北工业大学教师曾解释:“最重要的问题是职务发明和私人财产不太一样,属于国有资产。但是市场化行为有时候说不准,千变万化,不光是个人能力和科技产品水平的问题,与国内环境、国际环境都是密切相关,不一定技术好就能做下去。最担心的就是创业失败,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在此背景下,“三项改革”应运而生。

其核心在于,系统实施、逐项破题,做实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破解“不敢转”,做实人才评价职称评定制度改革破解“不想转”,做实横向结余经费出资入股改革破解“缺钱转”,做实科技成果转化全程跟进工作力促“成功转”。

据媒体报道,“三项改革”最早试点于西北工业大学,并于2022年开始在陕西全省高校院所进行推广。

眼下,“三项改革”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逐步走向深入。

另据西工大数据显示,两年多来,该校组建新的成果转化企业达到25家,其中有6家已启动IPO,13家企业进入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名单,6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碑林区,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区政府,正积极建设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试图催生出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科创产业就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种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生态模式,也获得更高层面认可。譬如,2022年,碑林区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8家,科技含量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160亿元,获西北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区;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获批中国首批三个创新街区试点之一。

同时,碑林区也在尝试放大科创效应。

区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财经》丝路经济研究院,碑林区正在与西安其他区县积极展开合作,尤其是碑林区相对充足的楼宇资源,足可为研发提供空间载体。

再如,位于碑林区二环南路的西安创新设计中心,入驻入孵有不少高技术企业,如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孔膜技术”的产业化即首选在此,其团队负责人告诉《财经》丝路经济研究院,公司产品量产后纵便生产基地不在碑林区,但总部始终设在此。

上述种种迹象表明,面对“中心城区衰落”这道近乎无解的“魔咒”,居安思危的碑林区,试图找准优势资源,优化要素配置,开启一场“破咒”之旅——其改革意义,显然不局限于一区一隅。

3 阅读:1250
评论列表
  • 126 3
    2023-07-22 14:02

    把东大街修没了[笑着哭]

  • 2023-05-13 23:20

    东大街修了踏马10几年了!能好才怪那!以前东大街多繁华,从钟楼能一直到康复路,人多的要死

财经西部

简介:关注西部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