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如果失去中小投资者的支持会怎样?

李国魂 2024-07-26 01:50:36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一个非常突出的新提法是把活跃资本市场与“更好支持扩大内需”相结合。很显然,这是特别强调资本市场对于财产性收入及居民财富效应的重要作用。坦率说,中国股市就是需要和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极为相配的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

今年以来,证监会新的领导班子明确定调,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保护好投资者,切实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投资者买股票是要回报的,股市的长期回报要能高于存款、债券的收益,才可持续。

认为我国股市有2.2亿投资者,基金投资者更多,这是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市情,也是我们巨大的优势。没有亿万中小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就没有资本市场30多年的发展,他们是市场的功臣。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证监会法定的职责和巨大责任。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监管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直接体现。

毋庸置疑,这都是正确的。但是,为何股市依旧毫无起色?相反,广大中小投资者怨声载道?根源何在?

一、中国股市如果失去中小投资者群体的后果是什么?

证监会认为,股市已经成为居民配置资产的重要渠道,市场波动直接关系老百姓的“钱袋子”。相比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在信息、资金、工具运用等方面存在劣势,更容易受到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侵害。

显然,消除这些问题的关键,重在充分听取他们正当合理的诉求,彻底戒除口惠而实不至的陋习。只有坚决果断从制度和机制两个方面消除人为割裂形成的巨大漏洞,才能彻底摆脱保护中小投资者始终处于口头承诺的尴尬处境。

中国股民数量突破2.2亿

全球主要股市中,我国A股市场长期和中国经济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之间形成举世罕见严重背离。自然也就无法体现经济晴雨表的作用。股市暴跌对资金的沉淀、套牢和锁定,加剧了我国金融生态的畸形发展。如何提高中国股市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回报能力,始终是全社会刻不容缓的重大责任。

第一,失去中小投资者群体,共同致富失去强大根基

践行共同富裕的理念是党和政府的执着追求。党的二十大提出将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满足的程度越高,消费自然就水涨船高。

近年来,还将股市的萎靡不振归咎于中国经济没有丝毫借口,更不可能为股市充当背锅侠。无论是世界银行还是IMF,一致认可中国始终是全球经济最强有力的引擎。况且,全球股市早就从2008年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彻底焕发生机。尤其是近五年,全球主要股市争先恐后创出了不计其数的历史记录。唯独中国股市,和危机前创下的历史记录相比暴跌幅度超过55%。

消费增长的前提是夯实提高收入的根基。谁都知道消费对经济的关键作用。虽然说我国已经形成4亿人左右的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而且还在持续增长。确实是巨大的消费市场。我国“十四五规划”直至2035年这一重要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工程。一个极其重要的支撑就是加快发展壮大消费市场。但是,要清醒认识到,即使中等收入群体再庞大,也绝不是消费市场绝对的刚性需求者。具体到商品房,公布的数据显示,因为收入能力不济,这个群体也未能激活。

第二,失去中小投资者群体,中国经济将严重缺乏发展后劲和动能

举世公认,近20年来,中国经济在全球一枝独秀。但是,从全球各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和股票市场的对应关系来看,唯有中国股票市场与中国经济形成最为典型的背离走势。

中国股市就是个人投资者占绝对地位的中国证券市场,是全球融资能力最强、对二级市场投资者回报极为弱化的市场,是长期套牢锁定大量资金导致众多家庭财富不断缩水的市场。正因如此,最能够提振内需扩大消费效能的群体被彻底遏制。消费缺少内生力量的驱动,投资和出口只能成为迫不得已的重中之重。

因为,一味强调重视融资端的调节机制和毫无实质性内涵的呼吁并不能够真正起到推动大规模资金蜂拥入市的任何作用。观察我国整个投资的最大宽域,除了股市,你还能找到什么价值洼地比起中国股市现在的韭菜萝卜价格更具投资价值。

中国经济需要超级牛市

我们以当前房地产市场为例,密集出台史上最多力度最大的拯救举措,效果几何?突出表现在房地产价格的持续暴跌,销售持续低迷。为何?消费者无能为力是关键原因。

当前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呈现完全相反的诠释形态。究其本质,就是要掀起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为中国经济彻底摆脱三年疫情以来所受到的桎梏解困,为解放长期套牢沉淀锁定的相当于50%的GDP总量的资本寻找活路,为中小投资者恢复常态化的生活工作投资支出,建立健全制度改革激活财富增值效应的良好机制。

第三,失去中小投资者群体,说明中国股市失去投资属性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股市牛短熊长的特征体现得无比充分。所谓的牛市都无一例外因为“指数恐”的缘由,在管理层以及社论等干涉之下夭折,随之产生的暴跌不仅完全化解了上涨带来的账面富贵,而且损失成倍增加。由此,产生了这样的结果,这两个阶段的中国股市,统计表明投资者几乎都是亏损状态。

突出体现在:

一是图谋通过实现上市甩掉一切债务包袱的趋势蔓延。高速扩容是中国股市发挥最为极致的唯一功能。扩容速度雄冠全球的同时,根深蒂固的重筹资轻回报问题根深蒂固。从历史数据中可以发现,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A股上市公司突破1000家和2000家大关,均用时10年,突破3000家、4000家大关,分别为6年和4年,突破5000家仅用两年。

二是中介机构把注册制作为挡箭牌,甚至成了为急功近利者带病闯关实现暴富的通行证。不少拟上市公司股东将全部利润分光拿光后,理直气壮地要求通过上市归还银行巨额债务。

2023年,508家拟IPO企业向沪深证券交易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其中在IPO前夕突击分红达345家,占比67.91%。超过1亿以上10亿以下的140家企业,10亿元以上的12家企业。最高分红金额高达62亿元。其中24家企业都是完成分红后再以募集资金偿还银行贷款补充流动资金。而且有些企业累计分红金额早就超过了还贷和流动资金两项总额。具备归还贷款能力,却不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者归还银行贷款,反而实施大手笔分红,再通过资本市场募资偿还银行贷款。

三是看门人弃守职责,恶性竞争,弃守门槛,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注册制失去应有规范。开始实施注册制改革时,证监会表态,将不断加强全过程监管,督促各市场主体归位尽职,压实各方“看门人”责任。在前端坚守板块定位,压实发行人、中介机构、交易所等各层面责任,严格审核,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在中端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进一步压实上市公司、股东及相关方信息披露责任;在后端保持“零容忍”执法高压态势。建立健全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执法司法体制机制,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违法行为,严肃追究发行人、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责任,形成强有力震慑。

但是,从目前实施效果看,注册制几乎沦落为主要肩负责任各方相互推诿责任的最佳挡箭牌,成为许多造假者在突破上市环节大胆押注的动力所在。

以科创板为例。截至2024年5月底的五年时间,科创板共有572家公司,总市值5.2万亿元。科创板的设立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强大的资本支撑,5年累计融资超过1万亿元。而科创板五年的走势图告诉我们,除了能够做空者和融券者高卖低买来回折腾的机构在外,长期投资者谁能在这种走势下获利?

二、中国股市为何失去了中小投资者最起码的信任第一,证券市场交易制度建设存在严重偏移和不公

当前中国股市的主要交易机制违背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使命。股指期货、股指股权、融资融券三大交易机制将所有中小投资者拒之门外,完全变成了机构的独享专利。这等于从制度层面剥夺了他们利用避险机制对冲风险的基本权利。

中金所期货期权产品申请交易的资金要求:申请开立交易编码前连续5个交易日保证金账户可用资金余额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

沪深交易所申请期权产品资金要求:申请开户前20个交易日日均托管在其委托的期权经营机构的证券市值与资金账户可用余额,合计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

融资融券的转融通的资金要求:前二十个交易日的日均资产不低于50万。

融资融券转融券的资金要求

这三项制度规定,等同于专门为机构围猎中小投资者创造便利,把实现利益目标完全锁定在投资者数量占到99%的中小投资者身上。成为中国股市违背公平公正原则,歧视中小投资者最为典型的核心症结。

具体分析可知,美国实行期货期权的季度交割机制。我们引进后却改变为月度交割。这是要表达我们中国股市比起美国股市更喜欢剧烈波动和风险博弈?

三大证券交易所采用T+1交易机制,股指期货期权采用T+0交易机制,为机构创造交易错配特权,反复收割中小投资者成为必然选择。

第二,券商职能严重偏废,无法肩负应有职责

可以说,券商成为注册制失效的主要推手,头部券商是顶风作案的始作俑者,与大肆造假者沆瀣一气,成为被公开谴责警示处罚监管立案的重灾区。甚至不少券商公开明目张胆违抗证监会的指令。今年1月28日,证监会宣布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即转融券“T+0”变为“T+1”),由于涉及系统调整等因素,自3月18日起实施。但是,7月9日,东兴证券才向客户通知,为落实证监会严禁向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的投资者提供融券服务要求,公司拟于7月15日启用融券变相T+0交易限制功能。证监会的要求到了券商那里就是一纸空文。根本就没有打算在3月18日按期实施。

第三,公募基金长期享有独食偏饭和旱涝保收环境,难有作为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公募基金有效账户达15.22亿户。个人投资者已经成为绝对主力。公募基金的规模扩张也意味着必须肩负更更加深远的使命担当。但是,从行业发展现状看,规模扩张并没有带来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基金赚钱基民赔钱”格局依旧。

高位接盘侠是基民赋予基金的最名副其实的桂冠。2023年1至10月的280余起IPO项目,88家公募基金在询价中因为报价偏高从新股获配名单中被高价剔除。德邦基金在泓淋电力IPO询价中溢价率超过600%。

基金亏成一地鸡毛

盘点公募基金近十年业绩,58.5%的公募是跑输大盘指数。2022至2023年,公募基金连续亏损两年。2022年公募基金合计亏损14547.80亿元。其中,混合型基金,年内累计亏损1.12万亿元;股票型基金、国际(QDII)基金、FOF基金分别亏损5801亿元、352亿元、171亿元。货币市场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盈利,分别为2010亿元和863亿元。2023年,公募基金整体亏损4347.74亿元。但是,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亏损达8900亿元,其中混合型基金亏损5725亿元,股票型基金亏损3245亿元。仅仅是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分别实现的2381亿元和2281亿元利润挽回些许颜面。

今年上半年,Wind数据显示,不计算2024年成立的新基金,上半年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为-4.17%(包括指数型、混合型、股票型,不含FOF,仅算主代码)。纳入统计的5025只主动权益基金上半年平均收益率为-3.73%,纳入统计的1709只被动型产品收益率为-5.47%。

Wind显示,自2019年开始,公募基金的清盘数量连续5年呈现扩大态势。2019年至2023年的清盘数量分别为134只、174只、254只、233只和260只。

2023年,即使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全行业合计收入管理费1356.57亿元,与2022年的1458.87亿元相比,仅仅减少102.30亿元,降幅约7%。2022年大幅亏损的同时,管理费仍然比2021年的1425.87亿元增长2%。

三、如何尽快纠正失当决策和交易机制

中国股市对备受诟病的弊端仅停留在暂停而不是废除,足以说明改革要触及奶酪很难。广大中小投资者之所以缺失资金优势、信息优势、杠杆优势、交易工具优势、多空通吃优势、报团取暖优势、融资融券优势,才导致他们成为机构反复不断围猎的对象。要提高中小投资者实实在在的投资回报,就是要彻底整治股市弊端。亟待对严重偏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交易机制进行彻底改革。

新国九条

一是坚决彻底废除融券转融券供给制度。即将目前的临时暂停坚决予以废除。

二是关闭量化基金融资融券的闸门,切断恶意搅乱市场的资金补给动能,破除量化交易和股指期货叠加做空市场的利益链条。

三是统一三大交易所和期货期权交易市场分别实施的两套交易机制。对中金所股指期货期权和三大交易所的交易机制有机衔接,无论采取T+1还是T+0交易机制,两个市场统一,从源头上真正减少机构们疯狂收割散户的机会。

四是取消股指期货期权和融资融券资金门槛限制。按照公平公正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原则,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有权利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评估选择参与融资融券和所有的对冲机制。

五是取消三大交易所涨跌停板交易机制。全球主要股市没有一家采取这一机制。转融通和融资融券的存在,让涨跌停板机制完全变为机构操纵指数和股价的工具。

要深刻认识到,竭尽全力打造中国股市久违了的牛市,不仅关系捍卫中国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战略根基,也是重塑广大中小投资者信心信任的关键一步。这是建立以投资者为核心的资本市场的必然要求,是中国股市真正能够具备投资价值的基本要求,是中国股市与建设金融强国的使命担当有机结合的迫切要求。全力以赴增强股市自身良性循环的修复能力,坚定树立证券市场为全民创造财富的信念,彻底改革被广大投资者诟病的失当决策和交易机制,已经成为一项亟待付诸行动的关键战略任务。

12 阅读:635
评论列表
  • 2024-07-27 18:10

    文章说到点子上了。若证监会能全面依照此文观点去设施管理股市,股市一定会迎来长牛,银行也无需为太多的存款而扰心了。

  • 2024-07-27 05:50

    写的太好了

  • 2024-07-27 05:53

    看的我热泪盈眶,写出了我们股民的心声,

  • 2024-07-27 09:57

    不用急着分析,再一年就知道了

  • 2024-07-27 09:47

    扩大内需消费,促进金融消费。

  • 2024-07-27 18:11

    应将此文转载到中国证券报上刊登

  • 2024-07-27 12:52

    将飞煌腾达

李国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