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观察我军新闻的军迷朋友可能会注意到,我军对于跨海作战的准备和训练其实是非常多的,当然,这也是正常的,毕竟我军目前的首要作战任务还是“解放台湾”。
在跨海作战的准备和训练方面,各军种的航空兵部队都在做各种演练和准备,陆军航空兵自然也不例外。空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在台海地区作战,其实都不存在“距离跨度”的问题,一个拥有大航程,一个拥有海上载机平台,唯独陆军航空兵,因为飞行器主要以直升机为主,无人机为辅,所以在跨海作战上,存在“飞行距离有限,飞行速度太慢”的短板,以直10的400公里作战半径为例,以台湾海峡200-300公里的宽度(不考虑最小宽度,也不能假设直升机就在海边起飞)来计算,即使直10跨海飞行到达台湾上空,也没有足够的油料来进行持续的空中巡逻任务,更不要说进行长距离的目标突袭任务了。
所以要实现台湾海峡的有效跨越,就必须在台湾海峡中线附近拥有可以为陆航直升机提供中继飞行和补给的海上中继平台作为支点,而这种平台的实现,目前看来陆军主要有两种思路。
第一种:租用民船进行战时海上中继平台的快速改建。民船改建的好处很多,既不占用陆军部队的固定编制,也不挤占海军的载机平台起降通道,同时改建成本也不高,只是民船本身的抗风浪性要差一点,对直升机的起降来说,不是很友好,同时在油料和弹药补给方面也必须通过油料车和弹药车实现,而上船的车辆,携带的油量和弹量相对有限。
这种思路近年来东部战区陆军的航空兵部队已经有大量的运用实例了,最典型的改建方式就是将民用半潜船中部改造为直升机起降平台。下图就是“振华28”半潜船临时改造而来的陆军海上中继平台。这艘船属于上海振华海洋工程服务有限公司,船籍为中国香港籍。
下图是“振华28”的常规状态,图中为该船2021年5月28日接受海军第37批护航编队长沙舰在亚丁湾海域的护航。
经过改装的“振华28”在极限操作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起降8架直升机,已经差不多快赶上一艘“075”了。可以为陆航部队的直8、直10、直19、直20等直升机提供起降和保障服务。
但一般来说,要实现加油、挂弹等保障工作的同时开展,此类尺寸的平台一般只能同时起降2-3架直升机。
这里顺便提一下,2023年7月,“振华28”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港遭遇了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人员强行登船盘查,估计就是因为“振华28”与部队的合作较多的缘故。
有了“振华28”成熟的改装和使用经验,将与“振华28”相似的“振华34”等半潜船型进行改装也会比较容易,所以,征调民用船在战时作为陆航中继平台的改装潜力是非常巨大的,毕竟此类民船的数量是很多的。
此外,也有一些集装箱船也经常被改建成为中继平台,这是陆航部队的多元化尝试,目前看来,已经非常熟练了。
73集团军陆航旅也经常进行在民船改建的海上中继平台进行起降和保障训练。
第二种:与海军部队合作,利用海军的载机舰船作为中继平台。这种形式从各方面来说都比民船改建更加高效,不但平台起降性能更强,保障能力也更高,且作战单位的内部协调也会更加顺畅,但因为海军自身也有大量需要运营的直升机,因此在战时可能会存在运行强度过高的问题,当然,在战时,这种情况也必须要克服。
目前,关于72集团军和73集团军在这方面与海军的联合演训新闻比较多。
总的来说,这种“海上中继平台”的运用目前看来是已经比较成熟了,具备了实战的价值,因此也有人提出了搞“中国版基地舰”的想法。
美国海军ESB-6 约翰·L·坎利号 海上远征基地舰
但我个人认为,咱们目前搞“基地舰”的必要性不大。毕竟,我咱们当前的主要任务还是“解放台湾”,而“基地舰”的价值还是主要体现在远离本土/海岸情况下的支援保障能力。就台湾海峡这个宽度来说,我军完全不存在保障距离的的问题,用民用船只改建中继平台就已经完全够用了,造昂贵的“基地舰”纯属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