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孙殿英被我军活捉,刘伯承:此人不可杀,他对我们有恩

柳絮忆史史 2025-03-20 10:34:10

俗话说墙头草,风往哪吹往哪倒,比起三姓家奴吕布,孙殿英更是毫不逊色。

他的人生字典里毫无节操二字,反复无常,多次背叛。

抗战时,他当过汉奸,抗战胜利了,他立即转投国民党。

臭名昭著的他一生只做过一点有益的事,没承想,这件事恰恰成了他生死之际的保命符。

一、汤阴被俘

1947年3月刘邓大军挺进豫北,只短短10天,我军便拿下孙殿英驻守的五陵等几十个据点,孙殿英龟缩在汤阴城不敢动弹。

一个月后,汤阴攻坚战正式打响,由于孙殿英早年参加过百团大战,熟悉我军攻城战术,所以他早早就让人将护城河挖得又宽又深。

如此双方激战半个月,汤阴仍是固若金汤。

孙殿英得意忘形,在作战会议上手舞足蹈:“优势在我,此战后大家都能升官发财!”

没想到,我军战略是“围城打援”,孙殿英困守孤城,粮草弹药通通见了底,向老蒋哭求的空中支援物资,也稳稳落在我方阵地上。

5月初,十几门大炮将汤阴城墙撕开一道口子,解放军战士们手举红旗呐喊着冲入城内。

如丧考妣的孙殿英在得知自己大半部队皆消亡殆尽之时,举枪就要佯装自杀,他身边的副官也动作娴熟地夺下手枪,众人簇拥着他,一起向提前挖好的逃生地道蹿去。

哪承想,半路上遇到天降神兵,孙殿英眼看逃出生天的希望破灭,一见到向自己走来的解放军战士,马上拍了拍身上的土,一脸大义凛然道:

“我就是孙殿英,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抖如筛糠的孙殿英,垂头丧气跟在战士们身后来到会场上,战士们知道他是个“两面三刀”的小人,几度临阵倒戈,既当汉奸又手染共产党员的鲜血,因此纷纷呼喊着要杀了孙殿英。

正当孙殿英绝望闭上眼睛,等待死亡降临之时,突然一声怒喝,瞬间让群情激昂的战士们冷静下来。

邓小平与刘伯承

“此人不可杀,他对我们有恩。”

早已瘫软在地的孙殿英赶紧抬头,求生的欲望驱使他向发声处探去,只见老熟人,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刘伯承款款走来。

刘伯承不但把他扶了起来,还和颜悦色:

“抗日的时候,不能说你没有贡献。”

孙殿英马上点头哈腰,他大脑飞速运转着、企图再酝酿些套近乎的话,还没来得及开口,刘伯承话峰一转,正色道:

“但在那之后你做得不太好,现在又追随蒋介石,从头到尾只做过一件好事。”

而臭名昭著、唯利是图的孙殿英难得做好事的缘由,还得从他墙头草的本性说起。

二、墙头草经历

孙殿英自幼丧父后,便与一帮市井之徒混迹“江湖”,他们混迹赌场,四处招摇,与三教九流、商贩警察称兄道弟。

1922年,时局动荡,军阀混战,本就是江湖人士的孙殿英深谙“乱世出英雄”的道理,于是他带着一众喽啰兄弟投军。

狡黠十足又人情练达的孙殿英,很快在河南陆军混成团丁香玲处当了营长,但是“升官发财”心切的孙殿英怎么可能满足于一个小营长。

2年后,直奉战争爆发,丁香玲前脚刚带人奔赴前线,离开大本营,孙殿英后脚就“自立为王”,他不仅带着自己人独立出来,还大肆招兵买马,这一下子手里的队伍就达到几千人。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孙殿英带着人马东奔西跑,一家饭吃不了,再吃另外一家饭。

就这么一路流窜着来到山东济宁,投靠了奉系军阀张宗昌。

张宗昌不仅就地将孙殿英的部队改编为35师,孙殿英自己也摇身一变成为正儿八经的师长。

北伐战争后,张宗昌频频受挫,眼见蒋介石势如破竹,孙殿英马上归顺。

哪承想,老蒋发下来的军服穿了还没两天,中原大战老蒋又被打得连连后退,孙殿英脚底抹油一路开溜,又被张学良收编了。

当然这期间孙殿英也没少干缺德事。

军费紧张时,他还以军事演习为借口,把清朝的东陵墓给盗了,这桩丑闻迅速传遍全国,国内人民群情激愤,要求严办孙殿英。

深谙官场潜规则的孙殿英,马上送了一批贵重珠宝给宋美龄、蒋介石等人,因此逍遥法外,盗取国宝的事也不了了之。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三省相继沦陷,当时热河省作为东北军残部,和东北抗日义勇军后方基地,备受全国人民关注。

但是危急关头,统帅20万守军的热河驻防军上将总司令汤玉麟,没能抵挡住日寇三路进攻,仅守了7天便被日军占领热河省全境。

就在热河全线崩溃的时候,前些年还因为盗宝被民众痛骂的孙殿英,此时表现出罕见的骨气,他在赤峰同日寇血战七天七夜。

虽然同样以撤退而告终,但这一仗打出来中国军人的威风,这也是他人生历程上为数不多的闪光点,也因为赤峰一战,刘伯承才评价他“抗战初期有所贡献”。

但是孙殿英骨子里就是个唯利是图的军痞,哪方势力大,他就跟谁跑,不但脸皮厚,还没一点道德节操。

因此在抗日战争愈演愈烈之时,孙殿英只顾着同蒋介石、冯玉祥等人周旋。

为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根本没想过“救国救民”,他一边同日本人暗通款曲,一边避免跟国民党部队发生摩擦,一边频频向八路军示好。

三、与共产党人交往

其实,一开始我党对于孙殿英这种力量有所关注,也是为了争取他加入抗战当中。

早在1937年保定失守前夕,周总理就委派我党隐蔽战士靖任秋潜伏到他身边,争取他与八路军建立起友好合作统战关系。

靖任秋

1938年冬天,孙殿英的翼察游击队正式编成新五军,归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部指挥,而他则成为军长兼任第四师师长,而靖秋任为副师长。

当时为了实现联合抗日的承诺,同时出于扩充自己实力的私心,孙殿英还派靖任秋在豫西宜阳三乡镇开创了干部教导大队,培养了不少抗日骨干。

于是我党工作人员也趁此机会,宣传抗日政策,激发民众抗战热情。

不仅如此,孙殿英也对三乡镇的抗日工作很上心,几次三番专程到该镇检阅队伍。

只不过当年年底,常驻孙殿英部的国民党特务向上密告,说三乡镇的干部教导大队是“赤色”学校。

孙殿英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也为了避免国民党干预,同意靖任秋等人带领教导大队离开三乡镇,到达山西晋城建立晋东南抗日根据地。

而从教导大队毕业的学员,大部分也分配到新五军中,他们都在日后抗日战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129师

1939年,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刘邓率领129师赶赴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并在此建立抗日根据地。

但是当年下半年,蒋介石悍然发动一次反共高潮,而国民党在太行山以西,黄河以北共有3个军,分别是北边的朱怀冰97军,西南的庞炳勋40军,和夹在二者之中的孙殿英第五军。

三支部队中,属朱怀冰的97军“反共最积极”,屡屡侵犯我根据地,于是刘邓129师根据上级指令决定还击。

朱怀冰影视剧照

与此同时,夹在中间的孙殿英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如果自己加入战斗,一旦同八路军开打,不但会蒙受损失,更会影响同我部的关系。

但是见死不救,又无法向国民党交代,孙殿英愁到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满嘴长燎泡。

恰逢此时,得到组织指令的靖任秋也找到孙殿英,劝其保持中立,并建议:

“你留着这处境反而更艰难,不如赶紧带着护卫队出去躲一躲,把部队的这摊事交给我。”

孙殿英当即同意,火速收拾好包裹带着卫队就走。靖任秋马上下达命令:第五军官兵通通进入院子,关上房门,一律不开枪。

果然,当129师追击部队,在孙殿英军部附近拦截住溃逃的97军,双方短暂交火后,朱怀冰带着人落荒而逃。

对于孙殿英的此次非常知趣的“让路”行为,我党组织也给了他一个师的棉军服、棉花和布料,以作酬谢。

而刘伯承所说的有恩,其实指的也就是为129师让路事件。

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孙殿英根本不是有血性的抗日分子,他有奶便是娘。

1943年4月,日寇调集20万大军进攻太行山,刚好驻扎在那里的孙殿英,一度被日军包围,想也没想,直接投靠日寇,当起了汉奸。

于是原本抗日救亡的部队,居然打着“和平救国”幌子,多次配合日军与我军作战,严重破坏抗日进程。

由此可见,在孙殿英心里,根本不存在家国情怀,民族荣辱,他唯利是图,周旋在不同阵营之中,一切只为个人利益最大化。

因此抗战胜利后,没了靠山、站错队伍的孙殿英又急得团团转。

而此时窝在重庆的蒋介石也正在谋划“反共建国”的大计,二者狼狈为奸,一拍即合。

老蒋马上把华北地区的伪军改编成国民党“先遣部队”,不但替孙殿英等人摘去了汉奸的帽子,还为他们积极正名,说他们是曲线救国的功臣。

于是摇身一变的孙殿英马上归于老蒋麾下,成为反共内战的先锋军。

同年9月,国民党十一战区的孙连仲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准备率军驻扎新乡,计划伺机再北上进攻中共解放区。

生性多疑摇摆不定的孙殿英,以为蒋介石要解决他的部队,连夜坐火车来到胡宗南面前,拍着胸脯表示,自己要坚决贯彻蒋委员长的战略意图,马上把部队拉到汤阴,堵住八路军下太行山,配合剿共作战方案。

为了以防万一,孙殿英一转手就送了胡宗南三万两黄金获取庇佑。

果然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胡宗南非常支持孙殿英的换防策略。

尝到甜头的孙殿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贿赂国民党各路官员,很快又荣升为国民党整编第三纵队司令员。

在当时的孙殿英看来,只要自己抱紧“国民党”这棵大树,前途必定一片光明。

等自己渐渐羽翼丰满,有了同蒋介石讨价还价的能力,将来鹿死谁手也暂未可知。

正当孙殿英沉溺于“春秋大梦”之时,刘邓大军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1947年3月下旬,解放军挺进豫北,攻克了豫北大部分国统区,灭掉了驰援的国民党精锐第二机械化快纵队后,孙殿英已然成了瓮中之鳖,大势所去的他只能乖乖向解放军缴械投降。

四、最后

虽然孙殿英追随过蒋介石,积极反共,但他过去在抗日初期有过贡献,和帮助过八路军的事情,刘伯承没有忘记。

所以关键时刻,刘伯承不但留其性命,还亲自替他松绑,招待了一下。

席间大家谈笑风生,惜旧叹今,孙殿英面对我党的不杀之恩,感激涕零。

随后,作为战俘的孙殿英先是来到河北武安县的冶陶镇,刘伯承多次与他谈话,希望他真正反思,走向新生。

孙殿英剧照

起初,生性多疑的孙殿英在战俘营内,面对每一次优待餐,都吃得心惊胆战,生怕自己吃的是“断头饭”,十分担心自己的侥幸留存,只是宣传作用。

我党组织了解到他的心理状态后,专门安排了一批汤阴之战里被俘虏的国民党高级军官前去慰问,孙殿英眼见为实后,也彻底折服了,他也不由得赞道:

“人民解放军才是真正的仁义之师。”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孙殿英有几十年吸食鸦片的习惯,被俘后常常被烟瘾所困,发作时整个人奄奄一息,气若游丝,躺在炕上好几天一动不动。

党组织了解情况后,为了挽救孙殿英的性命,想方设法慢慢帮助他戒除毒瘾,终于不知不觉间,孙殿英完全戒除成功。

当他偶然得知真相时,当即跪地失声痛哭:“解放军才是我的救命恩人。”

虽然孙殿英在组织的帮助下,思想重获新生,但是他的身体早就因各种恶习浸透了底子。

1947年秋天,年过花甲的孙殿英,怀揣着对往日所作所为的真诚懊悔,结束了他复杂多变的一生。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