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相比往年,最大的不同是鞭炮多了起来(喜欢的人认为年味回来了,不喜欢的人则坐立难安)
2025年春节,大年初一上午,小编出去转了一圈,整体感觉是城市很安静,大街上虽然也挂有灯笼,但春节的气氛并不怎么浓厚,初一,许多商店就开了门,街上也能看到外卖小哥忙碌的身影
按照咱们武汉的传统,初一到初三,是完全的休息时间,主要流程就是走亲戚、大吃大喝、打牌等,但如今这种习俗很少有人遵守了(房贷和车贷,压得人不敢喘息),于是许多人感叹说年味越来越淡
网上,对此的看法如下
当代社会中,许多人感受到春节的“年味”逐渐淡化,这一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
社会变迁与人际关系疏远经济条件改善科技发展与交流方式变化文化多元化与个人选择快节奏生活与情感淡漠下图拍摄于大年初一上午,外卖小哥就开始工作了
大家对春节不再憧憬,或许是因为缺少了期盼吧20多年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7亿农民外出打工的人不多,那个时候中国的农村还处于农业社会之中
那个时候,农民的生活水平很低,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春节都提供了一个吃好东西的机会(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难以理解,30多年前,许多人一个月都难喝到一顿肉汤),孩子们还有新衣服穿,平常严厉的父母,过年的时候也会和善许多
虽然那个时候中国也有许多节日,但五一、元旦和国庆节对农民没有意义,农村里基本没有过这些节日的氛围(那个年代的农民,每年只农忙的时候忙1、2个月,其余时间都没事可干,五一放假对他们来说没啥感觉)
传统三节中,端午和中秋需要去老丈人家送礼,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是一个负担(许多人连孩子的学费都筹不出来),礼物差了,老丈人在村里没面子,礼物好了,自己肉疼,相对来说,春节虽然也需要送礼(也可以收礼),但持续的时间长(农村从初一到十五,都是过年),这对于一年到头没有娱乐的村民来说,过年可以名正言顺地打牌、看戏、玩灯,当然吸引力极大
没有了期盼,过年也就越来越失去了吸引力如今,农村的劳动力大多去了城里打工,一年365天,也只有节假日才能休息,五一国庆节对他们的意义越来越大(上班族,能有几天休息,确实来之不易),自然春节对他们的吸引力越来越低(平常都有娱乐活动,不会特别期盼过年有牌可打)
其次,春节的内涵越来越单纯,小孩子都不盼望有新衣服可穿的情况下,大人自然也不会盼望着大吃大喝,春节,越来越成为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有网友说,如果不走亲戚的话,春节的意义就更加纯粹了)
像下图这样,一家老小等着看春晚的场景如今基本不存在了
总结过去的春节,是老百姓一年里盼望的最重大节日,可以吃好的,穿新衣,有文娱活动,家庭里不吵架,还有亲戚可以联络感情(过去交通不发达,很多亲戚一年都难见一次面,打一次电话),可以放鞭炮,所以当然年味浓厚
但如今,过去春节里的许多功能,都可以在其他节日里找到(如今农民工也过国庆节了),春节越来越单纯的情况下,自然所谓的年味越来越淡(很多年轻人,过春节,主要目的是回老家看父母,其他的根本不在意)
所以,不是年味越来越淡,而是大家过春节的目的越来越单纯了,对此,各位有何看法呢,欢迎在文章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