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勤劳朴实的好家风》作者:宋佳鑫

黄河文化 2022-12-03 22:04:04

我家住在农村,我们全家人根根本本、实实在在、我的长辈人始终保持着勤劳朴实的家风。

在生活中,听我爷爷说,在60年代时,我们这个地方都是旱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玉米、高粱、大豆、谷子、稗子等。由于种旱田粮食产量低,到了70年代,按照上级的指示,全部实行″早改水″。不仅提高了粮食量,也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光种几亩水田,己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这样,就得另僻溪境,寻找致富门路。

家中的爷爷头脑活络、心灵手巧。他在村里第一个学起了瓦匠手艺,刚开始时,他是单枪匹马,一个人出去干活。到后来,他把村里的人组织起来,组成了一个施工队,他成了一个小小的包工头。

每年清明节过后,地也化通了。爷爷这个包工头儿忙得不已乐乎。这个时候,他带着施工队出去了。每天顶着星光出门,伴着月光回家,一天披星戴月,废寝忘食。有时为了抢活计,中午也不休息。由于常年在外面干活,经风吹日晒,皮肤晒黑了,人也累瘦了,手上也裂出了一道道的口子。到了夏天,头顶炎炎烈日,行走在跳板上,汗水湿透了衣背……一干就是一大天,晚上回到家里,腰酸背痛、十分疲乏。可他在家人面前从不叫苦、从不说累。他只是说,为了这个家,我就得这么干!自打我记事起,爷爷那一幕幕的劳动场景,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于是,我在心中这么想,现在我还小,也帮不上爷爷的忙,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等我长大了,一定像爷爷那样热爱劳动。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我家也扣了一栋大棚,长年种植应季的蔬菜:黄瓜、茄子、韮菜、芹菜……每当走进大棚,我就走进一片崭新的天地。棚顶洁白如雪,棚中翁翁郁郁,清香扑鼻,浸人心脾……

由于爷爷、父亲都在外打工,没有时间在大棚中劳动,于是,奶奶便成了大棚里的主要劳力。为了减轻奶奶的劳动量,每天放学后,我做完了作业,就去帮奶奶干一些活计。每当到了收获的季节,全家人的脸上都溢满了丰收的喜悦……

在农闲的时节,爸爸也去饭店打工。他会厨师的手艺,做得一手好饭菜。每月能挣几千块钱,一年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对于农村的家庭,也是一个不非的资金填补。由于全家人共同努力,不仅增加了资金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也改变了家庭面貌,让全家人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劳动。″每个时代,对″劳动″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合格的劳动者,应该有基本的社会责任意识,具备″工匠精神″,要树立"劳动光荣"、″敬业值得尊重"的思想。对劳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我要从小做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欣赏劳动之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奠定基础。在以前,我对"劳动″的理解也不到位,加之长辈人的宠爱,我仿佛成了一个″小皇帝″,有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几年,通过家中长辈人的引导,学校的培养,让我对″劳动"有了正确的认知,同时也增强了劳动意识。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新中国以来劳动教育的实践结晶,更是每一个儿童成长的需要。

我是一个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少年,我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以长辈人为榜样,从小树立起热爱劳动的思想,传承良好的家风,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

2020.11.29盘锦

抄袭必究,版权所有,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  者  简  介: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