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逐渐带兵来到了前线,面对这种情况,东吴方面深知战争已无法避免,于是也赶忙积极地行动起来,着手为即将到来的战事做各项准备,双方之间剑拔弩张的态势愈发明显了。
孙权为防止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采取了两手策略。其一,他赶忙派出使者前往曹丕处,向其称臣示好。其二,孙权任命陆逊担当主帅之职,让其统领五万人马去迎击刘备,以此来应对当下复杂的局势。
后世对于刘备这边的兵力情况是存在着一定争议的。其先头部队兵力大约在三万人上下,若再算上从其他方向调集而来的军队,那么刘备所拥有的总兵力大致是处于五万至八万这个区间范围之内的。
因此,就兵力层面而言,在历史上发生的夷陵之战,实际上属于双方兵力不相上下的一场战争,压根就不存在所谓的以少胜多这种情况呢。
然而,在东吴那边的相关情报传至刘备集团之后,集团内的诸多人士,对于陆逊这一名字,竟感觉颇为陌生。
在后人眼中,陆逊之名可谓如雷贯耳。其影响力之大,贯穿了整个三国时期。从一定意义来讲,夷陵之战不过是陆逊的初次亮相罢了,往后,陆逊在这三国的大舞台上,还将演绎出更多精彩的戏份呢。
然而在那时蜀汉集团这些人的眼中,陆逊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罢了。在他们看来,陆逊毫无名气可言,压根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只当他是个无足轻重、不值一提的无名之辈。
那么,在讲述后续夷陵之战的作战经过以前呢,我们是很有必要先来讲一讲,陆逊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当上东吴的第四代大都督的。
与东吴集团此前的几位大都督有所不同,陆逊在最初之际,压根就并非孙权家族的拥护者。恰恰相反,一开始的时候,陆逊所在的家族,跟孙权家族可是有着解不开的深仇大恨!
陆逊乃是出身于吴郡的陆家,其出身可谓是大族无疑。自东汉后期起,吴郡便始终存在着四个声名显赫的大家族,它们分别为陆家、朱家、顾家和张家。而这四个家族,在后续的历史进程当中,还被人们赋予了一个别称,即“江东四大姓”。
相较而言,孙权一家祖籍亦是吴郡,可此前孙家的人丁却并不兴旺。虽说孙家世代都有人入朝为官,然而在孙坚突然崛起之前,把孙家与吴郡的陆顾朱张这四大家族作比较的话,孙家着实是要比它们差上许多的。
毕竟大伙都来自吴郡,说不定祖上彼此间还有过往来呢。即便没办法成为朋友,可按常理来讲,原本也不该结下那种解不开的死仇。
然而到了东汉末年时期,扬州境内竟爆发了一场极为特殊的战争。
简单来讲,在孙策初涉江湖、刚刚崭露头角之际,有过一段在袁术麾下短暂效力的经历。彼时,袁术一心想要攻占江东地区,并且出于对孙策有所压制的目的,便派遣孙策独自一人率领兵马去攻打扬州的庐江郡。
而在那时,担任庐江太守一职的人,恰恰就是陆逊的祖父,也就是陆康。
在孙策所经历的故事脉络之中,其攻略庐江的那段经历,完全可以当作是一篇爽文的经典范例。彼时的孙策,年纪轻轻便遭遇父亲离世,手中所掌控的兵力也寥寥无几。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凭借自身的聪慧与无畏,一路势如破竹地打穿了整个庐江郡,进而荣获“江东小霸王”的称号。
然而要是站在陆家的立场去看待这段故事的话,那它无疑就是一场灾祸。
孙策攻略庐江郡的那两年时间里,陆家可谓遭遇重创,全家上下人员折损大半。一部分人是在与孙策对抗的战场上丢掉了性命,还有一些人则因战争导致的饥荒而丧生。就连陆逊的爷爷,在城被攻破之后仅仅过了月余,也因病离世了。
在庐江城被攻破的那一年,陆逊仅仅只有十三岁。彼时,城破的消息传来,十三岁的陆逊便亲身经历了这般动荡的局势,年纪尚小的他,或许也在那时候开始感受到了世事的无常与残酷吧。
请把这段历史牢牢记在心中。要时刻铭记着这段历史,别让它在岁月的长河中被遗忘,让它成为我们记忆里深刻且重要的一部分,时刻提醒着我们曾经发生过的一切,永远都不要忘却这段历史所承载的意义。
往后数十年的三国岁月里,此前的那段旧事,会对诸多事宜的发展趋向起到决定性作用。要知道,不单单陆氏一族与孙氏结有仇怨,其他好些江东的世家大族,和孙氏的关系亦是错综复杂。然而,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双方又不得不携手合作。如此一来,便致使后期的东吴集团,其内部关系变得极为繁杂。
就陆家而言,因着孙策的缘故,家中不少人都已离世,可日子总归还得接着过下去。待到孙策将江东统一之后,陆家整个家族,全都身处孙策所掌控的地域范围当中,如此情形下,也只能是看人脸色、仰仗他人鼻息而生存了。
常言说得好,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陆家当下的处境便是如此,他们可不敢再去琢磨找孙策报仇的事儿了。不过呢,他们心里也不情愿和孙策携手合作,对于孙策治理江东的事儿,那也是持不支持的态度。
孙策在世期间,其平定江东一事虽说进展颇为顺利,然而地方上却屡屡有叛乱发生,而这其中的缘由实际上便在于此。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江东的那些大族,打心底里是不待见孙策的。他们对孙策并没有什么好感,这种不喜欢的态度维持了许久呢。
然而,在孙策离世之后,情形便有了明显的不同。
公元200年,孙策外出打猎期间,不幸遭遇刺客袭击,最终因伤重而离世。紧接着,年纪尚轻的孙权继承了兄长的事业,就此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了新一任统领江东的主人,开启了属于他的江东治理之路。
在孙权登上高位后,就摒弃了孙策此前对江东豪族采取的压制之策,转而与这些江东豪族携手合作,还大量征辟他们家族的人入朝为官。加之孙权年少便开始执掌大权,其在内部的根基尚显薄弱,故而他迫切需要擢升一批人,使其成为自己的心腹,以助力自己更妥善地经营这份家业。
公元203年,彼时的背景是孙策已被刺杀过去三年了。就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年仅二十一岁的陆逊直接踏入了孙权的幕府,由此开启了在孙权帐下担任幕僚的生涯。
在之后的十多年时间当中,东吴这边的主要发展脉络基本是这样的:孙权一步步地在江东地区站稳了脚跟,根基稳固之后呢,便采取了联合刘备的策略,以此来共同对抗势力强大的曹操。
赤壁之战获胜之后,孙权耗费数年时光,挥师南下平定了交州。待将交州完全掌控在手中,孙权继而把目光投向了荆州,开始谋划对荆州的行动,如此一来,原本的孙刘联盟便渐渐出现了裂痕,关系也随之走向破裂……
在这段主线剧情里面,陆逊压根就没多少戏份可言!可以说在其发展过程中,陆逊几乎全程处于一种没有什么参与度的状态,基本在这段主线相关情节里找不到他多少发挥作用或者有重要表现的地方呢。
在这一时期,陆逊起初是一直跟随在孙权身旁的,主要负责幕僚以及文秘方面的事务。待赢得孙权的信赖后,他便被派遣到如今的浙江海宁那一带去开展屯田事宜。在负责地方政务期间,陆逊不仅把屯田工作完成得相当出色,还踊跃组织当地的百姓一同抵御旱灾。
后来,陆逊又被调往会稽,继续打理地方上的诸多政务。而会稽这地方存在着一伙山贼,多年来都未能将其解决,其势力颇为庞大。陆逊抵达会稽之后,当即就在当地招募士兵,全力展开对这伙山贼的清剿行动。
然而,恰恰是在对山贼展开清剿行动的这个过程里,陆逊慢慢将其极为出色的军事才华展露了出来。
在那之后,陆逊接连受命去处理鄱阳、丹阳等地方的盗匪事宜,并且每一次都能取得极大的胜利。凭借着这一次次剿灭山贼水匪所立下的功绩,陆逊慢慢从原本所在的文官体系之中,成功地转入到了东吴的军事领域当中。
总而言之,在吕蒙实施白衣渡江行动之前,陆逊是从未打过一场硬仗的。从他踏入仕途起,东吴就陆续经历了诸如江夏之战、赤壁之战、合肥之战等诸多大型战役,然而这些战事,陆逊均未参与其中,一场都不曾参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