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望京博格(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5开年就大跌,1月份最多亏损近20万(收益率-5%)。当时能做的就是,按纪律把去年10月初与11月初减仓的资金再度咬牙加仓回去。
春节前后AI概念大涨,尤其春节后三天盈利20万,收益率5%;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账户收益率从-5%到5%,经历如此之大的波动,心中感慨万千。
PS:考虑到2022-2023年亏损100万,2024年盈利30万,2025目前浮盈20万,账户距离2021年净值高点还差50万,不是回本差50万。
2月份(其实也就是这三天)赚钱最多的基金:
嘉实信息产业A,游戏ETF联接、恒生科技、恒生互联网、人工智能这些是我核心的信创仓位一直持有。
中证机床名义上机床,实际上跟机器人高度重合,这个也算是机器人概念的核心仓位吧。
恒生医疗是我的医药核心仓位,刚才看了一组数据:“国际大药企从外购(Licensed in)的研发药,已经有31%来自中国生物医药团队了”,这个数据很厉害了。
另外年前跟某医院研究员聊了一下,她觉得2025年是创新药企业盈利转正的大年,芯片我们能搞了,DeepSeek我们也能搞了,创新药我们也可以的,期待创新药在2025年表现。
再聊聊最近几笔交易:
2025年1月10日,还抄底一些嘉实信息产业C,准备做一些波段,现在已经盈利15%。
2024年11月15日,卖出中证软件买入人工智能,两个交易同时进行,算是一笔对冲交易吧。
这样做的理由:当初买入中证软件也是看好AI,没想到之后中证软件的权重股从普通软件服务商变为了炒股软件,虽然也赚钱了但背离配置的初衷,索性就直接切换到人工智能这样比较纯的AI指数来,现在看这次对冲交易还是有超额收益的。
2024年11月6日,减仓20万家电。去年11月初也算是高点之一了,家电这个行业盈利增速放缓了,即便有家电补贴也就这样了,索性卖出了转向配置更有潜力的其他基金了。
昨天很多人问博格:
“市场温度计到50度了吗?”
按历史经验“50度之上开始减仓,30度之下开始买入”,而且最近半年这个经验非常准,所以越来越多聪明投资者开始使用博格的市场温度计了。
最新市场温度为45.15度。
本周基本上AI、汽车、机器人领涨,此外国防军工涨的也不错。
2月7日,A股走了一个V型走势,成交额为1.99万亿,都如此大成交额了,A股也没上热搜,普通人似乎对于A股没有之前热情了。
反正2万亿的成交额摆在那里了,如果不是散户买的,那只能说有场外机构资金入场了。
这个仅是我的猜测,北上资金不公开实时数据了,但是成交额相比之前放大20-30%左右,除了外资,应该还有险资入场,这些都需要事后数据来验证。
后续市场展望:
之前的叙事逻辑是:
“2022年底ChatGPT发布,叠加美国对华高端芯片禁运趋严,市场认为由于算力受限,本轮GenAI产业革命浪潮和中美科技竞赛中,中国将以跟随和防守为主,技术水平与美国存在代际之间的差距,甚至会被不断拉大。”
资本市场的表现是:
中国科技类资产估值水平相比美国同行也出现明显的折让,2022年末至2024年末,纳斯达克100指数的PE从24倍上升至37倍,而同期恒生科技的PE从48倍下降至21倍。
现在叙事逻辑变了,我们不光新能车领先,也能造芯片了,先进AI大模型也搞出来了,创新药也在追赶美国,资本市场的表现就是恒生科技领涨全球:
今年以来恒生科技涨幅为15.27%,同时上证指数跌为1.43%。
同时哪吒2票房打破历史纪录,这些都证明了消费者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未来更多资本会投向优质内容生产与核心技术创新,这些对于我们市场长期都是有利的。
最后,若市场温度计触及50度之后,博格依旧会进行减仓。
会把近期抄底(原本打算做波段)的仓位减仓,减仓部分资金会择时加仓到红利资产。
周报就到这里,大家点赞支持。
风险提示:以上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也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