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是否也曾在某个刷视频的夜晚,看到日本98岁老太太在便利店忙碌的身影,评论区里“资本主义毒打”的感慨和“老了还能工作挺好”的言论吵得不可开交,而你只是默默划过,心里却泛起一丝异样的滋味?

日本老人工作照
前几天,我和老友老张在街边撸串。酒过三巡,老张开始跟我倒苦水:“你说这日子咋这么难呢,人到中年,公司动不动就搞‘裁员优化’,我这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山大啊!”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刚想安慰几句,他却又自嘲地笑了笑:“不过想想那些日本老人,九十多岁还得打工,我这好像也没那么惨了。”
可这真的是我们该有的心态吗?咱先不说日本老人打工这事儿。在日本,人家有基础养老体系,虽说不上大富大贵,但基本生活有保障。很多老人出来工作,是为了社交、打发时间,或者不想成为子女负担,甚至还有“独居老人”为了有个住处,选择小偷小摸进监狱养老。这看似“惨”的现象背后,是人家有得选。
再看看咱们身边,多少人三十多岁就面临“职业告别”,简历上写着“40岁”,HR连多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五十多岁想找份安稳工作,只能去跑外卖、开代驾,和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抢饭碗。我们每天睁开眼,就要面对养孩子、养父母、还房贷的重重压力,还得时刻提防着公司的“裁员大刀”。这样的生活,我们哪敢认真去想未来?想多了怕抑郁,想少了又成了常态。

找工作
媒体呢,就像个“挑事精”。它们知道咱们的苦,却偏偏爱讲“别人”的故事。一篇“本地打工人现状调查”可能无人问津,一条“外国老人打工艰辛”的视频却能点赞上万。为啥?因为讲自己太痛,讲别人更安全、还有流量。我们在这种“廉价的精神补偿机制”里越陷越深,看到别人更难,就获得一秒钟的心安理得。可这能解决问题吗?不能!这只会让我们越来越麻木、懒惰,陷入自我合理化的陷阱。
就像老张,他觉得自己比日本老人强,可这能改变他现在的困境吗?不能!幸福从来不是靠比烂比出来的,尊严也不是靠闭眼得来的。把别人的苦难拿来当安慰剂,就像给伤口贴上了一张创可贴,看着好像没事了,可伤口还在,还在隐隐作痛。
我们真正该反思的,是为什么有人老了还得在便利店站一整天,为什么有人年纪轻轻,就已经没有了谋生的渠道?我们不能一边嘲笑别人“活得太惨”,一边安慰自己“我还行”。真正的成长,是面对问题、承认问题、解决问题。

经历成长
所以,朋友们,别再被那些“比惨”的言论蒙蔽了双眼。让我们睁开眼睛,看清自己的生活,勇敢地去面对那些困难和挑战。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大家不妨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看法,咱们一起聊聊这生活的酸甜苦辣。
(通过网络搜索获取的图片!致力于倡导社会正能量,不存在不当宣导之情形;倘若涉及版权问题或者人物相关事宜,请予以通知!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