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大妈”这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是超级特价区拥挤的人群?还是广场上起舞的身影?
又或是在油菜花田里,围着色彩鲜艳丝巾的姐妹团?
在以往的印象里,大妈总是一副扯着大嗓门,毫无素质的泼辣形象,但凡事都逃不过“真香定律”;
近几年,大妈身上的一些精神,逐渐被大家看见:
“买东西被多算了钱,据理力争,勇敢捍卫自己的权益”;
“公共场所,大妈既能古道热肠,热心助人,又能路见不平,仗义执言”;
“穿衣服色彩鲜艳,拍照姿势老土?大妈才不为别人的眼光买单”。
有人还总结了“大妈精神”:向外发泄,不精神内耗。
于是,我们从质疑大妈、理解大妈到成为大妈,跟随大妈走出了一条通往自由之路。
质疑大妈:来源于刻板印象
最近金价上涨,让人们回忆起11年前,因为买黄金被套牢而出圈的“中国大妈”。
那是2013年五一期间,国际黄金价格迎来一次暴跌,无数中国散户开始抢购黄金,其中大部分都是中老年女性。
1000亿人民币,300吨黄金瞬间被扫,大妈一战成名,荣登年度热词。
《华尔街日报》还专创了英文单词“dama”来形容“中国大妈”。
网友对大妈的评价是“有钱、豪横”。
但更多人认为,大妈们出手阔绰的背后,是并不理智的盲目和跟风。
也是这一年,广场舞的风靡,让大妈进一步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但每当夜幕来临之际,“大妈”们便自发地聚集到公园、广场,舞动身体,挥洒汗水。
这些平时用打太极、散步或者打篮球、玩滑板的公共空间,也加入了大妈们广场舞的身影。
可大家似乎并不买账,“音乐扰民”等一些反对的声音层出不穷。
面对各种投诉、争吵,大妈们并没有就此妥协,她们去居委会沟通,去社区办公室协调:
自己在合适的时间、公共的空间活动,何错之有?
一则“南京有居民往大妈的广场舞活动区域泼粪”的新闻,更是把大妈送上了风口浪尖。
给大众呈现了一个素质堪忧,举止粗鲁的负面形象。
不仅如此,大妈们的审美和行为也是频频被吐槽。
“坐火车带煎饼卷大葱,上不了台面;”
“衣服搭配花花绿绿,一把年纪了还穿那么鲜艳”;
“买东西疯狂讲价,真的是很‘丢脸’”;
甚至,在知乎“为什么我们讨厌大妈”的问题下,无数人大倒苦水,诉说大妈的罪状:
爱占小便宜,爱管闲事、嚼舌根,发生矛盾时善用撒泼解决问题……
这些负面新闻,让大妈成了笑料,更加深了大众对于中老年女性的刻板印象。
甚至有一个很鲜明的对比是,“你大爷就是你大爷”听起来满含佩服,但你要是用“大妈”去称呼年轻女孩,就完全变了味。
“大妈”,长久以来都是一个贬义词,充斥着对中老年女性的偏见。
理解大妈:行为背后的处世智慧
随着近几年女性主义的发展,我们对大妈的行为,逐渐有了新的认识。
#“54岁考上理想大学是种什么体验”,在这个话题下,是一个70后阿姨分享自己读大学的故事。
在一片“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大学有意义吗”的质疑声中,阿姨是这么回复的。
“……人活一世,即使活不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也要活成自己可以接受的样子。”
想做就去做,保持对生活的好奇,不放弃对人生任何可能性的探索,是大妈精神的新一层理解。
除此之外,在大妈的行为准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内核强大、充满力量感的女性的日常。
有人在菜市场买菜被加称,支支吾吾不敢拒绝,同样买菜的大妈为她和老板交涉,避免了吃亏;
有人在过马路时差点被一辆车撞到,一位大妈突然出现帮她呵斥了对方,委屈的心瞬间被理解;
有人乘坐的火车突然停车下,列车员只给了一个“暴雨封路”的模糊理由。
直到三小时过去,旁边的车都一一发车,车厢里两个阿姨终于忍不住,找到列车长质问和争取,在5分钟后火车重新发动了。
爱管闲事的背后藏着大妈的古道热肠;不怕麻烦的背后是大妈捍卫自己权益的勇敢。
“着装得体、搭配协调才可以出门,不能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许多女性为了精致生活,舍弃舒适的时候,大妈早已放弃了“服美役”。
出门随手装一个塑料袋,方便又省事;衣服自己怎么舒服怎么穿,别人的评价无所谓。
这种“大妈精神”的背后,是一种活出自信,不在意别人评价的松弛和洒脱。
当我们开始正视大妈,才发现,原来生活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为自己:
“男人爱不爱我,不重要,我只要热爱生活,生活自然越来越好;”
“孩子有没有出息,不重要,父母修好自己,孩子自然能活出自己;”
“别人怎么看我,不重要,我只要自己内心的愉悦和平静;”
“年老色衰,不重要,生活阅历会滋养我的内心,富足我的精神”。
大妈们清醒地争取着自己的利益,又自在地为自己而活。
大妈是如何活出松弛感?
李嘉诚说: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里做配角,我不会因为你的态度改变自己的想法,因为这是我的人生。
学会做自己的主人,那么外在的一切评价都无法影响你的生活。
那么大妈是如何活出自己的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不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
德芬老师曾说:“你那么在意别人的想法,最终受苦的是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太在意别人的想法而受苦,这是一种思维模式,也是一种情绪习惯。
但别人的脑袋里想的是什么,你永远无法了解清楚:
有人对着你皱眉,并不表示他不喜欢你;
有人看到你不打招呼,可能他没戴眼镜,根本没有注意到你;
有人看到你时脸色不好,可能他正在肚子痛。
但是,我们常常会掉入一个“TA是不是不喜欢我”的陷阱,一旦感觉到不被爱、不受重视、被批判,就会判定对方的言行是“针对我的”。
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会让我们深陷焦虑,而一旦我们跳出这个陷阱,就会发现人生豁然开朗。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找回内心的力量,可以跟随德芬空间的卢熠翎老师的《3天勇敢做自己体验营》,链接自我,活出自我。
二、勇敢捍卫自己的权益
我们从小接受的传统美德告诉我们待人处事要“温良恭俭让”,为了体面,我们总是隐忍和压抑自己的情绪。
在夜深人静时,又不断内耗和纠结,“凭什么我要退让?”
而“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这恰恰是大妈最珍贵的品质。
不纠结、不内耗、不委屈自己,合理范围内,多为自己着想,更是一种爱自己的表现。
三、热爱生活,保持好奇心
对生活有着持续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大妈们总是对新鲜事物有着浓烈的兴趣。
不论是买黄金还是炒股票,又或者是50多岁考大学,大妈们永远在探索生活更多的可能性。
当许多人在躺不平又卷不赢的焦虑中左右摇摆,大妈们对生活目标明确、态度积极,让她们在岁月的洗礼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质疑大妈、理解大妈、成为大妈,年轻人挖掘出所谓的“大妈精神”并向其靠拢,就像是一场迟来的反叛。
想要跃过的规训和束缚,跃向能面对生活真相和本质的底气。
可必须承认,最终“成为大妈”才是多数人的现实常态,甚至是奢望。
毕竟,面对真实的生活才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课题。
*本文由张德芬空间主笔团成员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李小豆
编辑丨李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