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岛,地处中日韩三国海域中间地带,面积1850平方公里,人口69万,是韩国最大的岛屿。关于济州岛的历史,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太了解。然而,这个岛屿曾经在元朝属于中国。
济州岛在古代被称为“耽罗”,朝鲜《星主高氏家传》记载“耽罗之境,初未尝有人”。后来,不断有渔民登陆此岛,并定居于此。来到此地的渔民既有中国人,也有朝鲜人和日本人,居民之间相互通婚,融合为了一个民族。朝鲜古代称之为“州胡”。由于中国、朝鲜、日本都没有管辖这里,这里的居民享受了无政府的自由和快乐。

在唐朝时期,“耽罗”向新罗朝贡,成为了新罗的藩属国。而唐朝也对济州岛有一定的了解,其《新唐书·流鬼传》写道“俗朴陋,衣大豕皮,夏居革屋,冬窟室。地生五谷,耕不知用牛,用铁齿耙土”。这里出现桔柚、马匹等物产,所谓“家家桔柚 ,处处骅骡”。
蒙古建立后,东征西讨,将高丽王朝征服,变成了附属国。1270年,高丽爆发了反抗蒙古帝国的三别抄之乱。很快,蒙古铁蹄再次杀入高丽,将三别抄之乱被平定。而叛乱头目林衍带领一分残余势力逃亡到了耽罗。为了彻底消灭林衍叛乱势力,蒙古军队在1273年攻入耽罗,并占领了全境。此后,蒙古在济州岛设置了耽罗招讨司,并屯兵1700人。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又在济州岛设置了达鲁花赤总管府、军民安抚司,最初直辖于中书省,后来改由辽阳行省管辖。1280年,忽必烈为了东征日本,就在朝鲜设置了征东行省(军事机构,并非行政机构),而耽罗则隶属于征东行省,为东征提供后勤支援。
两次东征失败后,元朝撤销了征东行省,将济州岛纳入到直辖的范围。元朝在全国建设了14个官方的养马场,其中一个就位于济州岛。除此,元朝还将济州岛位于犯人的流放地。流放的范围要为元朝贵族养马,同时也要在济州岛进行开垦。这种流放方式,有利于加速济州岛的经济开发,也可以逐渐改变济州岛的人口结构,巩固元朝对济州岛的控制。
如果继续按照元朝的思路发展下去,那济州岛就一直是中国的土地了。但很快,明朝建立了,一切都改变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急需要大量的马匹以应对和蒙古的战争,为了补充马匹,朱元璋希望耽罗能够归顺明朝,向明朝进贡马匹。

但问题是镇守济州岛的都是蒙古人,他们是不愿意向明朝进贡的。1374年,朱元璋就派遣使者到高丽,要求高丽进贡耽罗战马2000匹。高丽就派人去济州岛通知这个事情,结果济州岛的蒙古贵族说“吾等何敢以世祖皇帝放畜之马献诸大明”。可见,济州岛的蒙古人根本不想臣服于明朝。
不过,明朝是要求高丽进献耽罗战马,那高丽想获得战马,那就必须要拿下济州岛。朱元璋的这个命令,实际上也默认高丽去占领济州岛。就在当年,高丽派遣大军对济州岛发动了战争,“遂斩贼魁三人,传首于京”,最终“耽罗归顺始此”,济州岛成为了朝鲜的一部分。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直接出兵攻占济州岛呢?朱元璋说“其耽罗之岛,昔元世祖牧马之场 ,今元子孙来归甚众,肤必不绝元嗣, 措诸王于岛上……使元之子孙复优游于海中。”
我认为,朱元璋说的这句话是借口。朱元璋一生从事于北伐,将蒙古视为最大的敌人,怎么会愿意让蒙古人在岛上发展呢?真实的原因是明朝建国初期,几乎没有水师力量,无法出海作战。朱元璋推行“海禁”政策,将沿海大量岛屿上的居民内迁,无心向海上发展。朱元璋连舟山群岛都会放弃,更别说济州岛了。朱元璋让高丽进贡耽罗战马,其目的应该是想借高丽之手来消灭济州岛的蒙古势力。

朱元璋的这个政策的确达到了消灭蒙古势力的效果,但同时也让济州岛成为了朝鲜的一部分。明朝时期的中国还缺乏海权意识,因此会推行海禁,放弃岛屿,发布“不征之国”的名单,使得中国在海洋上的进展被束缚。
如今我们再看济州岛,这里处于中国大陆、朝鲜半岛和日本岛屿的中间位置,真是“海上咽喉”。济州岛的面积很大,有1800平方公里,比香港还大(香港为1119平方公里),完全具备建设为大城市的条件。此岛如果属于中国,那完全可以打造为东北亚第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
济州岛扼守着对马海峡的国际水道,不仅经济价值极高,军事价值也不可忽视。中国渤海到达日本的船只都可以从济州岛附近经过,济州岛可以提供补给。如果中国保有济州岛,中国可以在济州岛建设海军基地、空军基地,真是“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如果中国拥有济州岛,那中国也可以在中韩海域争议中占据上风。韩国单方面宣布上海以东155公里的苏岩礁属于韩国岛屿,并在岛上修建了一些设施,此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如果济州岛属于中国,那黄海和东海的大部分都属于中国了,而中韩之间的海域划界就只能在济州岛和朝鲜半岛中间进行了,这自然对中国非常有利。

可惜,由于明朝的短视,导致中国永久地失去了济州岛,令人无限遗憾。

你是看见啥好东西多少咱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