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胡润百富榜富豪,折戟地产了。
2月4日,“财信系”旗下唯一上市平台财信发展连发了两份公告。
一份是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拟分三批司法拍卖财信地产所提供质押担保的财信发展7243.46万股股份,占财信发展总股本的6.58%。

另一份公告则更为劲爆,财信发展的控股股东财信地产及其母公司财信集团,已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提交破产重整申请。

财信地产也曾是渝系地产巨头,被誉为“重庆五虎”之一,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终于还是走到了申请破产重整这一步。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件事。
1
卢生举的资本版图
作为重庆本土房企,财信地产也曾在重庆的房地产市场上风生水起。
1992年,重庆商人卢生举创立财信集团,开启了一部充满传奇的创业史。
在成立初期,财信地产专注于重庆本土市场,开发了观音桥步行街新世纪大厦、北岸江山等多个标志性项目,也奠定了其在重庆地产界的地位。
2010年,卢生举以3.24亿元成为国兴地产第二大股东,此后不断增持,最终成为公司实控人。
2015年,国兴地产更名为财信发展。同年,财信发展股价因地产业务带动上涨了60倍,市盈率高达200倍,还吸引了金科地产创始人黄红云的入股成为前十大股东。
卢生举的高光时刻在2016年,其以105亿元财富位列胡润中国富豪榜第299位。
在卢生举的带领下,财信地产也一度成为重庆地产界巨头,与龙湖、金科、东原、华宇并称为“重庆五虎”。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财信系”开始向多元化方向拓展,不仅在地产领域继续深耕,还涉足了环保产业、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业务布局。
目前财信集团还是重庆农商行第八大股东,也曾是恒大人寿第二大股东。
以重庆为大本营,“财信系”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张,一度遍布成渝、长三角、津京冀等经济圈。
2
债务危机由来已久
直到2022年,“财信系”的雷才开始爆出水面。
从2022年开始,财信地产就在不断减持财信发展的股份,持股比例从61.63%降到43%,套现超过7亿元,剩下的43%也全部处于质押状态。
2022年10月,财信地产出现商票兑付危机,旗下子公司开出的商票未按时兑付,在持票人催促下,却得到“公司已经暂停商票支付”的答复。
同年12月,京东拍卖平台发布公告,中国长城资产重庆分公司在京东拍卖平台挂牌转让持有的财信地产债权资产,债权总额6.13亿元,其中债权本金5.57亿元。
2023年4月,财信地产、财信集团、实控人卢生举因与恒丰银行重庆分行的融资协议纠纷,被重庆第一中级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涉案金额约44.4亿元。
也是在这年,“财信系”旗下华澳信托投资于世茂相关产品暴雷,9.57亿本金及利息违约,后与世茂沟通接受了其在厦门的商业地产“抵债”。当年华澳信托的营收同比下滑53.95%,净亏损4.31亿元,连续大幅亏损。
种种迹象表明,“财信系”开始出现了债务危机。
2024年10月,财信地产及财信集团申请预重整并完成备案登记。
直到2025年2月4日,财信地产及财信集团撤回预重整申请后,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提交破产重整申请。
财信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目前股价已跌至2.48元,总市值27.29亿,相较于高峰时超过200亿元的总市值,市值已经缩水超过八成。
3
连续三年亏损
财信地产申请破产重整,是多重压力下的结果。
根据数据显示,仅2024年以来,财信地产就被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等执行23次,执行总金额高达47.68亿元;母公司的财信集团情况更为严峻,2024年被执行25次,执行总金额达51.93亿元。
债务危机也蔓延到了财信发展身上,2025年1月,财信发展发布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负, 2024年全年预计亏损1.5亿元至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5%至40.03%。
在此之前财信发展已经连续三年亏损,2021年到2023年,财信发展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规模合计12.19亿元。
此外,营业收入的不断降低,也进一步加剧了财务困境。
2021到2023年,财信发展的营业收入为50.55亿、41.96亿、40.19亿;2024年前三季度,财信发展营业收入仅为7.48亿元,同比下降77.43%。
而且从2021年至今,财信发展也一直没有新增土地储备,累计土地储备资源仅余镇江尚书坊项目,剩余可开发建筑面积6.77万平方米。
“财信系”的多元化业务拓展也没能有效缓解其财务压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资源和精力。
这次申请重整程序如果可以通过,一方面可以帮助解决债务问题,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也能保障公司的持续经营和发展。
不过,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需求端乏力,而财信地产能否通过此次重整绝地求生,还是个未知数。
关于今天的分享,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