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征文|《陕北榆林的春节:秧歌欢腾,三鲜饺香里的年味儿》北陕—023号

大豫出版 2025-02-11 20:43:44

陕北榆林的春节:秧歌欢腾,三鲜饺香里的年味儿

文/北陕

在广袤的陕北大地上,榆林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尤其是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榆林被赋予了别样的风情与韵味。每当岁末年初,这片黄土地便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之中,秧歌的欢腾、三鲜饺子的香气,交织成一首首动人的年味儿之歌。

秧歌:舞动黄土高原的激情

春节的榆林,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那热闹非凡的秧歌舞。从除夕夜的灯火阑珊到正月十五的月圆之夜,街头巷尾,村村落落,无处不洋溢着秧歌的旋律。那是一种源自心底的欢乐,是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祈愿。

记得儿时,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跟着爷爷穿梭在人群中,寻找最佳的观赏位置。秧歌队伍里,有年轻力壮的小伙,也有精神矍铄的老者,他们身着彩衣,手持彩扇或绸带,随着鼓点的节奏,步伐矫健,舞姿翩翩。那旋转、跳跃、甩绸的动作,每一个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仿佛要将一年的辛劳与疲惫全部释放,只留下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最让我兴奋的是,每当秧歌队伍经过,周围的群众都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进来,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跟着节奏扭动起来,那一刻,整个榆林仿佛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汗水的混合气息,那是大地母亲最真实的味道,也是陕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

三鲜饺子:舌尖上的年味记忆

春节的餐桌,自然少不了一道道寓意吉祥的传统美食,而在榆林,三鲜饺子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所谓三鲜,通常是指猪肉、虾仁和韭菜的组合,这三种食材的巧妙搭配,不仅色彩诱人,味道鲜美,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猪肉象征着富足,虾仁寓意着顺利,韭菜则代表着长久。

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成了必不可少的仪式感。大人们一边聊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一边熟练地擀皮、调馅、包饺子,孩子们则在一旁帮忙,虽然手法笨拙,但那份参与的快乐却是无法比拟的。当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全家人围坐一堂,共享这顿意义非凡的年夜饭,那份温馨与满足,足以驱散冬日的严寒,温暖每一个人的心房。

吃饺子的过程中,长辈们还会讲述家族的传统故事,那些关于勤劳、善良、团结的故事,如同一股股暖流,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激励着年轻一代继续传承这份宝贵的家族精神。

个人经历: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寻自我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开始意识到,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作为年轻一代的我,在享受春节带来的欢乐与温馨的同时,也开始思考如何在传承中融入创新,让这份年味儿更加鲜活、多元。

有一年春节,我决定尝试将陕北的秧歌元素与现代舞蹈相结合,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春秧歌秀”。这个想法起初遭到了不少质疑,但当我看到表演现场,那些原本对传统文化不太感兴趣的年轻人也被深深吸引,甚至自发加入进来,那一刻,我知道我做对了。这不仅是对传统的一次致敬,更是对自我表达与创新的一次勇敢尝试。

而在美食方面,我也开始尝试在传统三鲜饺子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新的食材和调味方式,比如添加少量的香菇或木耳,既保留了原有的鲜美,又增添了几分清新与层次感。这样的创新,让家人在品尝传统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丝新意,让年味儿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情感感悟:黄土高原上的年味儿,是根,也是魂

每一次春节的归来,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站在榆林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我深刻感受到,这里的年味儿,不仅仅是一种习俗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根脉,一种精神的寄托。它让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秧歌的欢腾,是陕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不屈;三鲜饺子的香气,是家人间情感的纽带与传承。每一次的相聚与别离,每一次的欢笑与泪水,都在这片黄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我们心中最宝贵的记忆。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但那份源自心底的年味儿,却如同黄土高原上的千年古树,根深叶茂,生生不息。它提醒着我们,无论世界如何变化,那份对家的依恋,对传统的尊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不会改变。

在陕北榆林的春节里,秧歌与三鲜饺子,不仅仅是节日的象征,更是这片土地上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情感与文化的完美融合。让我们带着这份年味儿,继续前行,在新的一年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