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最强的师是一师,这个毫无疑问,但不能离开粟裕的加持

轮回历史 2025-04-17 08:42:47

新四军一共有7个师,战斗力的第一梯队肯定是1师和3师,这两个师的歼敌人数占新四军总战绩的绝大部分,此外,他们还承担机动作战任务,哪里困难,就往哪里打。

1师的来源是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整编而来,3师的来源构成是老牌的红25军的老底子,改编自八路军第五纵队,到东北以后,改称东野二纵,一下子成为了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尤其后期的辽沈战役,四野开始进行了一批大规模的战役,如锦州战役、天津战役,二纵(39军)一直是主力部队,二纵军在四野已是不争的第一号主力。

全国现存的13个集团军,来自东野的血脉就占有其五,分别是:74集团军:前身第42军,原四野五纵;75集团军:前身第41军,原四野四纵;79集团军,前身第39军,原四野二纵;82集团军,前身第38军,原四野一纵;83集团军,前身第54军,原四野七纵。可以说,新四军第3师的血脉延续至今。

但3师虽然出身好,要论战斗力是不如1师,1师累计歼敌6.6万,位列新四军各师之首。刘少奇曾经高度评价粟裕领导的新四军第一师:“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中以粟裕的第一师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后续,1师也发展成华野一、四、六这三个纵队,这三个纵队又是华野最强的战斗力部队,而3师只发展为东野二纵。

因此,1师的战斗力强于3师,应该是毫无疑问。

但仔细观察历史,我们会发现,新四军是否有粟裕的加持,对于一师以及后续发展的一、四、六纵队的影响力非常大。

新四军一师,一直是粟裕坐镇,总体来说打得很好。

但似乎没有粟裕的一、四、六纵队,在打仗方面总是有一些缺憾。‌

1946年10月以前,叶飞(一纵)带着2万多原一师精锐跟着陈毅在山东,经过六战五败,这期间叶飞和他的部队也没有打出很耀眼的战绩!

1947年7月“七月分兵”后,叶飞和陶勇(四纵)带着6万精锐离开了粟裕,被中央划入中野接受刘邓指挥,表现有些失常,邱清泉指挥整编第五军对叶陶兵团形成合围,两纵队陷入困境,差点全军覆没,最终损失了2万人。直到9月中央命令粟裕前往重新领导,叶飞(1纵)、陶勇(4纵)又勇猛起来了,这才取得了“沙土集”大捷,反过来差点歼灭邱清泉。

1949年金门战役,叶飞在没有粟裕的指挥下,造成了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损失,这是三野战史永远的疼。

有粟裕,就代表强悍战斗力;没粟裕,战场发挥要打一些折扣。

可以说,没有粟裕的一师,和有粟裕的一师,是截然不同的。

5 阅读:591
评论列表
  • 2025-04-17 09:27

    这话说的。。。这不摆明了说,101把三师练成了我军顶级,而在粟大将这里,却是。。。岂不是说明了101就该为帅,粟只能做将了,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