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干部相比军事干部,转业后“混”得普遍要好,原因在这里

岁月如歌之间 2024-04-23 21:20:13

自2000年左右开始至今20多年来,我们团先后有近百名军转干部选择安置进了部队所在地的城市。

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政干部普遍性地比军事干部,也包括技术级别的干部,“混”得相对好一些。

具体体现在,一是安置的工作单位好,基本上都是让人非常羡慕的机关行政单位;二是职业发展的也比较好,被提拔重用,有职有权。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是由以下三种因素决定的。

一、政工干部相比军事干部(包括技术级干部),其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要强些,在转业安置工作考试时占有优势。

政工干部,在部队工作时,由于工作性质所决定,因而练就了比较扎实的文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而地方安置团以下军转干部时,都要进行笔试及面试考核,按综合考核成绩排名,优先进行挑选安置单位。

笔试及面试是绝大多数政工干部的强项。他们因此而占优势。

以我们团的军转干部为例说明。

近20多年来,我们团共有6名政工干部,在全市全体军转干部安置考核中取得了第一名,优先挑选工作单位,所挑选的工作单位都是非常理想的单位。

而军事干部和技术级干部,则无一有进入前三名的。

仅凭这一点,政工干部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二、政工干部的性格、素质,更能较好、较快地适应地方的工作环境。

政工干部,大都性格比较内向、温和,处理问题不偏激,不冲动,说话办事比较谨慎,不容易得罪人。

而军事干部,大都是外向性格的人,说话喜欢直来直去,不会弯弯绕绕,而且性子急,敢怒敢言,不善于“隐忍”。

地方上的工作环境,与部队工作环境大有天壤之别。

在部队,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单纯,注重的是令行禁止,服从执行,不用考虑过多因素;而在地方上,则注重的灵活变通,要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及工作氛围。

政工干部的性格,相比军事干部性格而言,更容易适应地方上的工作环境。

这就是适者生存的道理。

三、政工干部的特长,恰恰是地方上所需要的,有助于事业发展。

政工干部的特长,有利于自身作用的发挥和价值体现。

政工干部,也属于军地通用型的干部,大都对政策精神把握的比较准确,对领导的意图理解的比较透彻,又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因而适应工作环境比较快。

而用人单位,都是行政机关单位,非常重视出工作经验,需要“妙笔生花”的人来提炼升华,被宣传,被上级认可。

这就为政工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与平台。

而军事干部及技术干部,因与被安置的工作单位业务没有联系,或者是联系不紧密,属于是“门外汉”,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且年龄也不占优势,被“边缘化”的可能性比较大。

近20多年来,我们团转业安置到我们市行政机关单位的20名营、团职政工干部,大都在事业上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两名最高职务是副厅级,实职正处级别的有四名,副处实职的有三名,实职正科的有五名。

反观军事干部,仅有三名是实职正科;技术干部,都是非领导职务。

综上所述,政工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相比较军事干部与技术干部而言,是有一定优势的。

当然,也有一些优秀的军事干部,在地方工作也取了骄人的成绩,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也无贬低军事干部及技术干部之意。

写此文的本意,就是希望战友们要成为文武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需要,更好地实现不同阶段的人生价值!

(图片网络)

0 阅读:282

岁月如歌之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