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影响力——管理者如何影响别人?

职场大师哥 2020-09-21 12:06:02

—1—

你有没有发现,和某个领导在一起久了,会不自觉得模仿他说话的口头禅,或者是他的眼神和动作。

为什么会有“夫妻相”的说法?两个人生活越久,彼此越来越“像”,无论是面容还是神情。

读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你是不是想当大侠?而琼瑶的小说则会让你想成为白马王子或者公主?

我们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慢慢被这个世界影响,渐渐形成自己的“三观”。从父母,到老师,到各种信息源(书、电视、网络等),再到社会上你遇的没遇到的每个人。总有人在不断努力修正自己的“三观”,期待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就是成长。

几乎每个人都要进入职场。职场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一生中很大一部分时间、精力花在职场上,与各色人等交道,是重要的舞台。

职场,是指一切可以就职的场所,是人工作的地方。职场是人组成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力场”或者“气场”,如果划成以人为中心的圆的话,有的半径大,有的半径小;有的“信号”强,有的“信号”弱。

我们如果把这个力场称为职场人的“影响力”,或者叫做“气势”。“势”越大越不可挡,越能凝聚“人气”,越能得到追随者,越能提高执行力。

那么,有哪些因素在改变职场人的影响力呢?换句话讲,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去改善我们的影响力呢?

—2—

第一是权力。

这和你在组织中的岗位(或者层级)有密切关系。你在组织中的岗位是经过公司“法定”的程序正式授予的,有对应的责任和权利。在行使职责过程中,会影响到权力覆盖的人群,岗位层次越高,影响半径越大,影响的人越多——主要就是你的下属。当然也会影响到组织的利益相关者,比如项目分包者、材料供应商等等。

在职场上,岗位及其对应的权力对下属的影响力最大,因为在组织内具有一定强制性。但从影响力的稳定和长久来讲则未必,阳奉阴违的下属并不鲜见,很多时候下属是迫于上级权力作暂时的“屈服”其实内心仍然有很强的对抗。并且,这种权力随着岗位走而不是随着人走,换句话说,下属是受岗位的影响而不是人的影响。

权力也有非正式的。比如我们讲领导的秘书,老板的司机,或者老板特别信任的某个人。可能他的职务并不高,但是与老板的特别关系、老板的另眼相看,让他有了与正式岗位不同的影响力。这有点像是身价的“溢价”,实际影响力与标定影响力(法定授予)不一致,其中有一种人可以称为所谓“意见领袖”。

如果把职场人的影响力量化一个数值,比如100分,那么权力一定占比50分。

—3—

第二是能力。

不管你在什么岗位,你的能力在上级、下属眼中其实都是透明可见的。能力是装不出来的,无论哪个行业、什么公司,你可以装一天,也可以装一个月,但很快你的真实水平就显漏无遗。只不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人会奉承你、不戳破你而已。

对于管理者来讲,要掌握很多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对于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来讲,最直接的能力是沟通能力,包括“想清楚、说清楚和写清楚”,或者可以叫“表达能力”——“行家一出口,就知有没有”。

一味地通过岗位权力去压制和驱动下属,显然会带来许多阻力——起码没有让下属产生同向的自驱力。但是,通过沟通、说服听众“身心合一”——让他们由衷里赞成你的想法并付之于行动,起到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通常,果断的决策、临危不乱的素质、逻辑有条理的表达,都会让下属产生信赖感,他会逐渐被你影响。

能力在影响力中的占比,我个人认为应该是20分。

—4—

第三是实力。

为什么一线部门(比如生产和销售)经理比所谓二线部门(比如后勤等)经理的影响力更大呢?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一线部门对组织的价值更大。或者可以认为一线部门在组织中更有实力——可不可以讲成实际的影响力呢?!

个人实力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是一个人的财富、颜值等等,软实力是一个人的社会关系、人脉资源等等。如果部门经理搞不定的事情,你一个电话找个熟人就搞定了,相信所有人都会对你刮目相看、另眼相待。

在职场上,实力是可以“真真假假”、“逢场作戏”的。职场人要善于“展现实力”——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就像很多私人老板宁愿贷款也要买一辆豪车一样——有时候不妨“打肿脸充胖子”——把自己的实力稍稍提高一个维度,可以与相对高一维度的人脉建立联系。

有些实力是组织赋予的——比如一线部门的影响力更大,有些是天生的——比如“我爸是XX”,还有的是自己打造出来的——比如化妆的你之于邋遢的你。。

实力之于影响力,我认为可以打15分。

—5—

第四是形象力。

我经常讲,你如果想成为领导、成为你的上司或者上上司,那你先去看看你的上司怎么穿衣服的,怎么留发型的、戴的什么眼镜。如果你的上司不好这一口,那你可以去看看身边的领导,专门的书籍,或者看看电视上那些职场领导的形象——按他们的样子来打扮自己,先从形象上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形象很重要,大家都这么说。好马配好鞍,大家都这么认为,结果现在一看到漂亮的“马鞍”,大家都以为这是一匹好马。因为没有时间来不及过细接触了解,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嘛。

一个胡子拉碴的领导,一个衣着得体的领导,他们在布置工作的时候你更愿意听谁的?大多数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你更愿意听后者的,因为他更符合我们的普遍的对权威、领导、素质等词的认知。

工作这么多年后,我慢慢接受一个观点:身在职场的你,假设只有100块,大胆地用90块来买一套好点的衣服,10块买方便面。有时候,形象并非简单的“消费”,而是一种“投资”。

形象力之于影响力的占比,我觉得是10分。

—6—

第五是人格魅力。

把魅力列在最后,实在是因为职场太现实,现代社会是商业社会,讲的是价值的等价交换,魅力可以促进交易,但绝不是关键因素。

在不涉及较大利益或者竞争的前提下,很多人会考虑个人品质问题,但是,在物质化的今天,在利益交织的职场,个人魅力之于他人确实敌不过现实的考量。

我们都想追随一个人有正能量的领导——其实内心主要是希望领导对自己“另眼相看”甚至“宠爱有加”——如果是这样哪怕领导自私、狭隘、刻薄也不是问题。

我只给个人魅力留了5分。

当然,影响力要素的权重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不同性质的企业(国企、私企或外企),在不同的行业是,在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或不同的发展环境下,这些都是要素权重的修正系数。

—7—

我小时候在农村,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一群男孩在那里推、抱、摔、撞,大人们在旁边评价谁的“力气”大。这个“力气”,我想应该是指“力量”和“气势”两个意思。前者是真实的“力”,后者则是一种“声势”。

两者组合,形成“力场”,搬到职场上来,就是我刚才谈的“影响力”。所以职场上的影响力一是真实的“力量”,如正式授权的权力、个人能力,也是营造的“气势”,如实力、形象力等。

那么,要想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我们是不是该从这几方面着手呢?不妨谈谈你的意见吧!

2 阅读: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