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巡逻艇在黄岩岛海域的无线电呼叫突然陷入沉寂,这场持续对峙以菲方船只悄然撤离告终。美国将亚太地区唯一部署的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紧急调往红海,导致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陷入战略孤立,中国国防部关于"美国不可靠盟友"的预判成为现实。
五角大楼航行日志显示,卡尔·文森号航母于3月22日穿越马六甲海峡,较原定计划提前11天奔赴中东。此举直接削弱了菲律宾在黄岩岛对峙中的底气——卫星监测数据显示,菲方在3月24日对峙高峰期仅维持2艘海警船和1艘补给船在场,较2月仁爱礁冲突时的6艘舰船规模缩减67%。
这种战略收缩早有预兆。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报告指出,美军在亚太地区的航母部署率已从78%降至43%,第七舰队主力舰艇维修积压量创下1991年以来新高。菲律宾国防研究院专家坦言:"当美军P-8A巡逻机不再定期出现在中业岛空域,我们就知道形势变了。
美菲《强化防务合作协议》框架下的"肩并肩"联合军演,暴露出两国军事合作的局限性。2024年度演习虽号称"史上最大规模",但参演的1.7万兵力中,美军实际作战单元仅占23%,且未出动任何航母打击群。更值得关注的是,演习区域刻意避开南海争议水域,集中在吕宋岛北部非敏感区域。
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协作模式,在黄岩岛对峙期间达到极致。菲律宾国家安全委员会解密文件显示,美方在3月25日拒绝启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第四条关于"共同应对武装攻击"的磋商机制。此举直接导致菲海岸警卫队于次日凌晨1时17分下达撤退指令。
中国海警3101舰的航迹图揭示出南海维权的技术升级。该舰在3月对峙期间,通过星链系统实现与西沙指挥中心的实时数据互通,运用毫米波雷达构建起半径90公里的监控网络。更关键的是,永暑礁新建的5000吨级码头已具备快速补给能力,使中方舰船持续值守时间提升至45天。
经济手段同步发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生效后,菲律宾对华农产品出口逆差扩大至37亿美元,蕉农群体持续向马尼拉施压。这种"军事-经济"双重压力,迫使菲律宾外交部长马纳罗在东盟外长会上转变态度,表态愿重启"南海行为准则"磋商。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研究院的民调显示,东盟国家对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认可度从2020年的48%升至2024年的61%。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加速推进与中国的海上联合勘探,柬埔寨云壤海军基地的现代化建设已完成三期工程。
这种格局演变中,菲律宾正面临战略选择困境。总统小马科斯支持率已跌破39%,前总统杜特尔特家族主导的"棉兰老岛自治运动"获得27%民众支持。分析人士指出,南海议题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菲律宾民众更关注国内通胀率(9.2%)和失业率(8.7%)等民生问题。
当美国第六舰队司令在巴林宣布"卡尔·文森号将驻守中东时,马尼拉湾的潮水正在退去。这场持续的地缘博弈印证了中国国防部的判断:依靠外部势力终究难以维系,唯有秉持共同安全理念,方能实现南海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