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弊不在萧墙,而在樽俎之间。”——《晏子春秋》
菲律宾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伊梅・马科斯 3 月 18 日发表声明称:“我呼吁就逮捕前总统杜特尔特一事进行紧急调查,该问题已导致国家严重分裂。”(来源:《环球网》)3 月 20 日,菲律宾参议院启动紧急调查,伊梅强调:“菲律宾的主权和法律程序必须始终处于首要地位。”

3月14日,ICC首次视频庭审中,79岁老杜再无菲律宾“狠人”光芒,身体虚弱,仅确认身份信息……
就当亲弟要大获全胜之时,为何伊梅要紧急调查“反噬”亲弟?
原因就在于一个月前某国际大国一招“手滑”?

据《底线思维》3月18日报道,特朗普签署一项备受关注的决定,即于2025年2月6日对ICC检察官卡里姆·汗实施制裁,并签署了针对ICC本身的金融制裁令,理由是ICC“实施了非法且无理的行动”。

美官方解释称,ICC启动了针对美国及其部分盟友(包括以色列)人员的初步调查,还进一步滥用权力,发布了针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前国防部长加兰特的无理逮捕令。
文件还指出,ICC对美和以色列没有管辖权,这两个国家“并非《罗马规约》的缔约方”……
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条约仅对缔约方具有约束力。
老杜从3月11日被逮捕到3月14日首次开庭,ICC效率何其之高!

相比之下,从2009年起,ICC拖延处理巴勒斯坦和其他国家关于以色列军队根据《罗马规约》犯下的罪行的申诉,直到15年后,当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种族灭绝行动再也无法遮掩时,ICC才被迫开启案件的调查。
更惊人的是,据《底线思维》报道,ICC的分摊会费,欧美国家占比极高,其中ICC特别调查组约60%运作资金直接来自美欧国家,ICC活动资金大多来自欧美非政府组织捐赠,尽管美不是缔约国,但仍能通过间接渠道影响ICC资金流向。
可问题是:菲律宾也是美条约盟友,菲律宾也是非《罗马规约》的缔约方。
这下,进了自家球门,却是哑巴吃黄连……


近年来,ICC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渐衰落。
2025年3月11日,ICC抓了拥有1.17亿人口的中等国家前首脑。

却塑造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将所谓的“国际司法权”凌驾于国家主权至上……
正中老杜下怀。
“不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其法律团队就只咬定“法外绑架”。
这下,迎接小马的可是1.17亿菲律宾人民的怒火。
根据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官方账号《强武堂》3月17日援引菲律宾民调数据,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民调支持率从73%暴跌到了20%,而副总统莎拉支持率则飙涨到了54%。
面对小马科斯支持率的“自由落体式暴跌”,老杜劝女儿莎拉不要浪费时间在海牙,赶紧回菲律宾主持大局。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17日报道,参议院定于3月20日召开听证会,将邀请警察、司法部、外交部、国家安全委员会、民航局等机构的官员及证人出席听证。
一边是闺蜜,一边是亲弟。
不过,魔鬼在细节。
就在杜特尔特阵营委派资深国际法专家考夫曼(Nicholas Kaufman)加入辩护团队后,伊梅就展开紧急调查。
那么,伊梅直到3月20日才开始启动调查,5月中期选举马上就到了,留给伊梅时间也就1个月多一点。
期间还需传唤警方、外交部等多部门官员及证人,因此,从技术层面来看,伊梅很难来得及公布调查结论。
此外,伊梅本就是2022年选上的参议员,无需经历本次换届选举,伊梅无需为自己支持率而战。
那么,经过以上逻辑推理,伊梅无短期利益冲动,本次调查也难赶上中期选举这个民意杠杆关口,伊梅仅仅是为了闺蜜吗?
若是如此,应在3月11日老杜被逮捕当天就展开紧急调查,而不是仅仅口头抗议“我无法接受他们(对杜特尔特)的所作所为”。


那么,在“两虎相争”还未发展到军方下场之前,在中期选举临近之前,伊梅此举更显战略意图,有着“四重动机”:
第一,争取中间选民。预感力量格局变化,提前莎拉出手,通过质疑 ICC 程序,塑造 “维护主权” 形象,吸引渴望稳定的中间派;
第二,缓和与杜特尔特家族关系。为未来与莎拉合作保留空间;
第三,家族内部权力重组可能。为儿子马修在家族第三代继承人之争上赚取砝码;
第四,对冲政治风险。若能帮助莎拉6月份保住副总统位置,或可再续前缘,两大家族再度合作也不是没有可能,只不过话事人可能换做“伊梅”或者“马修”。
若小马科斯不能保住中期选举,那么,未来总统大选很可能是“莎拉——伊梅配”“莎拉——马修配”。

莎拉6月份要保住副总统大位,闺蜜伊梅是关键一票;莎拉要争总统宝座,也需来自伊梅等有识之士的加持,但正如那句名言:“海燕,你可长点心吧!”
朋友越多,你不一定越成功,但你越成功,朋友一定越多。
莎拉,你要加油!
看见更大的世界,认知更真的世界!
老规矩,点赞转发分享就是支持诗一世界!

信息来源丨《环球网》《底线思维》《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