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资委的汽车央企重组令,犹如惊蛰春雷炸响,蛰伏八年的汽车“国家队”终于要破壳而出。
一汽、东风、长安重组合并成功之后,将超越比亚迪成为中国第一大车企,而且在全球也是第三大车企。
当然,合并重组并不等于就能创造出强大的汽车巨头,要谨防陷入大而不强的历史困境之中。
早在2017年,长安汽车和一汽集团高层对调时,坊间开始传闻三大汽车央企有望合并,做大做强共同抗衡欧美汽车巨头。
尤其是这一年年底,一汽、东风和长安三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更是加剧了外界对三大央企合并重组的期待。
2018年,网络上甚至还传出一汽、东风、长安将整合成立“中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消息。但彼时,很快就被官方辟谣。
八年过去了,“中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或将很快诞生。
日前,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明确表示:“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该言论如同惊雷,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因为这标志着2017年以来的汽车央企合并,从讨论到酝酿再到如今逐渐走向落地。
今年2月份东风与长安的重组消息,成为汽车央企合并首轮突破口,后续有望扩展到一汽,形成更大的汽车集团。
2. 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如果三大汽车央企重组成功,等于给中国汽车产业注入一剂肾上腺素。
合并后成立的中国汽车集团,将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世界级车企”。
2024年,长安和东风的营收均为1500亿左右,一汽超5500亿元。显然,合并后将诞生一个营收接近9000亿元的巨头,而比亚迪2024年的营收为7771亿元。
这意味着,三大汽车央企合并之后,将超越比亚迪,成为新的中国第一大车企。
我们再来看看销量,2024年一汽、东风、长安的销量,分别为320万辆、268万辆、248万辆。合并之后的总销量,一举超过830万辆。
而同期销量最高的中国车企为比亚迪,2024年售出427万辆。
三大汽车央企合并之后,销量等于是比亚迪的两倍,在中国汽车行业中遥遥领先。
而且,在全球也将超越韩国现代,仅次于日本丰田和德国大众,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车企,改写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3. 国家航母巨舰来了八年前三大汽车央企的动作只停留在表面,未能升级为实质性重组合并,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合并动力不足,企业缺乏危机感。
当年燃油车还是主流,三大汽车汽车央企集团,通过合资品牌赚得盆满钵满。如果单纯通过行政命令去推动合并,必然会遭遇隐性的抵抗。
但是如今新能源汽车时代,汽车产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央企面临巨大的转型和生存压力。
这种生死存亡的倒逼,让三大汽车央企重组合并成为可能。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汽车产业重组本质上是一场“休克疗法”,有利也有弊。
例如,汽车央企普遍存在创新不足、激励机制僵化、决策缓慢、效率等缺点,合并之后如何避免和减少这种国企病,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还有重组合并过程中,会面临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这可能是很大的掣肘因素。
地方政府的博弈,本质上是本质上是税收、就业、产业链控制权与经济话语权的多重争夺。
当然,也有很多人对三大汽车央企的重组合并持反对意见。
这种观点认为,汽车央企发展滞后于外界的期待,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化、全球化、电动化、智能化的竞争。
简单的重组合并,不能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提升竞争力画上等号,也不等于就是强大的汽车公司了。
三大汽车央企重组合并,关键在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而非仅仅为了扩大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否则,就会陷入大而不强的历史窠臼之中。
两个半垃圾绑在一起,成为一个巨无霸垃圾
大而不强
只是体积大,实力呢,可不强大!
吗的,打不过就搞合并,基本操作,多少年了,一直这样,垃圾
干不过比亚迪
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技术
亲生仔打唔过契仔
合并后三年之后又被比亚迪超越
不管怎么合并,换汤不换药,老一套,不好好的研发,回扣满天下,这样车企有什么用呢,
一汽 上汽 长安 东风 四家合并 中国联合汽车集团
别吹了
上汽,北汽,广汽不重组?这几个才是真的害群之马
每一次资产重组都有资产流失
也就长安有些实力
就算是十家重组,组的出自己生产电池装自己车吗?除非拿出下三滥的争段,国企和私企,要整你私企圆就圆扁就扁
最后还是要落后比亚迪,可以预想的结果
三家凑不出一款好车,一汽跟东风烂泥扶不上墙,纯代工厂。
对产品技术和质量问题不重视,是做不强大的。
就怕合并后,销售额连一半都没。公司都是因为越做越小才会合并,大了才会拆分。
就算是十家重组,组的出自己生产电池装自己车吗
三大央企正呈萎缩下降趋势,而比亚迪呈扩张上升趋势,成本上来说,央企成本高企,跟比亚迪根本无法比。可见,其规模再大,其价值并不大。
比亚迪终于可以一统天下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我只关心制造的汽车好不好,性价比高不高。你番薯再大也跟我无关。
支持
打不过就合并,有用吗?
中国人真聪明,1十1十1=1
不会真以为三个臭皮匠能顶个诸葛亮吧?在电车这一块,这三个废物跟比亚迪比,就好像三个幼儿园小朋友去跟一个博士生去参加高考,不行就是不行,技术上的东西靠人头来凑?
胡扯八道!乘用车总部放在武汉,毕竟武汉方便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一切!重卡商用车集中到一汽,微卡商用车总部归属重庆。合资车欧美系在上海,日韩系在广州,皮卡车待定(保定的长城皮卡年销量占全国百分之六七十)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再多合并几个,那不是全宇宙第一了!丢
我关心的第一个是中国汽车集团这个“车标”!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车标!我已经思索好[得瑟]”
继续买办,继续被市场抛弃?
几年后,再拆开,折腾也是一种不错的工作
只是想延口气,要不两年就撑不住了,大国企你们知道的。
混饭吃的多。
标致,雪铁龙,和菲亚特就是这样慢慢把自己玩的半死不活的!
三个臭皮匠,到底能不能顶个诸葛亮呢[笑着哭]
规模经济,也有规模不经济。国企尤其决策管理对市场反应
搞不出什么大名堂来
过几年又会被超过的。一汽有多少补贴,有多少是国家给的订单……
这个就没必要炫耀了。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这些民企真的是大国企的镜子,好好照照吧。
可以集体涨价了
有本事把每一个都发展成比亚迪,合一起算啥本事?大而不强!还平白无故少了2家车企。
合并重组之后,亏损,裁员,减产纷至沓来,拭目以待。
三个垃圾整合成一个大垃圾[点赞][点赞][点赞]
搞一个好车标先
不好意思哦,全球销量里面合资车只算外企的头上,不算你们头上哦
技术在哪里
今年一二长合并,明年北上广合并
就算是十家重组,组的出自己生产电池装自己车吗?除非拿出下三滥的手段,国企和私企,要整你私企圆就圆扁就扁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笑着哭]卖不动就卖不动别说什么蛰伏八年那么委婉的话!要是单个拿出来他们撑得住都不会选择合并!
不把安全性,质量当回事,在怎么重组倒闭也是迟早的事
合资车全面退出,六大车企再不重组重点拓展新能源赛道自主品牌,必然各自走到死路一条
三只西方的代产户,不值得吹牛[鼓掌][鼓掌]
瞎搞
这可不是简单的1+1+1=3的问题啊,企业可以重组,结构和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才是难点甚至是深水区
贝莱德是比亚迪股东[滑稽笑]原来背后是犹太人,还天天讲爱国情怀?原来是给美国送子弹。
重组后至少有3个内部派队,相互都不服,最后倒闭[点赞][点赞][点赞]
希望不是下一个巨婴
汽车国企再过几年就被淘汰了,再折腾也没啥用
干到最后,能存活下来五个大品牌就很好了。
放弃油车就是没有技术的垃圾
不要脸的虚名
弱弱弱联合
少它吗天天出来吹、不吹你会死吗、
长安主导不了的话就是5年有期
在国内,打得过笛子的汽车公司还没有出现。不是因为它有多厉害,而是因为它有成熟的供应链,而且还有垂直整合的供应链。
我比较关心的是重组后用谁家车标。[笑着哭]
长安自主在这三家中最强,其它两家靠合资品牌,可这几年合资品牌不断下滑,所以还是最看好长安
典型的攒鸡毛凑胆子!
大而不强是必然 东风真的是呵呵啦
大家没留意:“将”字?[得瑟]
这样???
合并成一堆大lj
一汽二汽要不是政府订单,早就资不扺债了,完全就是想抱长安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