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脱贫了】新春走基层 • 产业兴环境美 百姓生活有奔头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子长市各级领导干部把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变为行动自觉,积极投身扶贫一线。下冯家庄村由之前的贫困村变为了如今的美丽乡村,全村于2018年实现脱贫,走上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快车道。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政策的引领,下冯家庄村村民由过去的靠天吃饭,以粮谋生转为多措并举发展多效产业。说起如今的变化,脱贫巩固户白平滔滔不绝。
子长市瓦窑堡街道下冯家庄村村民 白平:我们养了13头猪,十一头差不多(能出栏),按现在的市场价,能收入三四万块钱。
白平的老伴患有慢性病,常年看病吃药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负债累累。在包扶干部的帮助下,白平不仅种起了大棚,还养了猪,日子逐渐好了起来。
子长市瓦窑堡街道下冯家庄村村民 白平:下一步,把养猪再扩大,最少养三四十头猪。靠种地,养猪,就能顾住家了。
采访中,瓦窑堡街道办副主任魏渤告诉我们,如今下冯家庄村村民们一改过去的等靠要思想,一心想着发展产业。村委会主任贺生瑞就是一个从贫困户变身村干部的典型。
子长市瓦窑堡街道办副主任 魏渤:到了,马上就到了,上面的这一户,就是原来的贫困户,现在成了村主任了。
以前贺生瑞一直在外打零工,过着勉强糊口的日子,2014年回乡种大棚,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第二年就摘掉了穷帽子。2018年在村委换届选举时,贺生瑞还当选了村委会主任。2019年他又率先养了60头猪,成了村上的致富能手。
子长市瓦窑堡街道办下冯家庄村村委会主任 贺生瑞:咱们今年可以,今年猪价本身高,春上卖了20来头,剩下30来头猪,如果不跌价,就要卖下七八万块钱。
子长市瓦窑堡街道办下冯家庄村村委会主任 贺生瑞:选上之后,我就跟农民说,好好发展,要靠自己的勤劳致富。
近年来,下冯家庄村结合全村实际,借鉴周边发展较好村子的做法,根据每户村民现有劳动力情况,除了发展养殖业,还制定了详细的棚栽产业发展规划。
记者 钞雄:因为下冯家庄村距离城区比较近,依据这样独特的地理优势,村上准备发展特色采摘观光旅游业。现在搬运的这些樱桃树苗,下一步将会调运到大棚里进行栽植培育。
今年63岁的张静国,以前种过大棚蔬菜,如今的他更看好大棚樱桃这一产业。
子长市瓦窑堡街道办下冯家庄村村民 张静国:我觉得这个东西现在市场上少,价格以后肯定比黄瓜要好。
子长市瓦窑堡街道办下冯家庄村第一书记 冯朝生:拉了七车,有150多株。下一步,我们把樱桃树发展成村集体产业,进一步增加群众的收入。
目前,下冯家庄村先后建成300亩的山地苹果示范园2处、蔬菜大棚14座,拱棚9座,特色蔬菜种植试验示范田30亩;完成治沟造地400亩;建成大型杂交野猪养殖场1座,秦川肉牛养殖场1座;通过发展多项产业,为村民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手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入,节庆有活动,为人有模范,处事有规则,未来有奔头……”,我们在下冯家庄村采访中,村民谈到全村变化时如数家珍。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当地干部和村民一家亲,大家心往一处想,同心协力奔小康。尽管下冯家庄村脱了贫,但干部和村民的奋斗热情却丝毫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