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甲村曾是延安市延川县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不到1000人的小村子,贫困户就有189人。脱贫攻坚以来,二八甲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立合作社,吸纳农民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不到3000元,增长到了现在的13000元。
年关已近,本该农闲的二八甲村却一点也闲不下来,村民姬世录正在自家的苹果园修剪果树,虽然已经68岁,可他干劲十足。
延川县关庄镇二八甲村脱贫巩固户 姬世录:我们果树今年是第六年,明年第七年就可能大挂果了,估计卖个三四万、四五万差不多。
虽然家里有了稳定的产业,可是连续发生的几起事故又给这个家庭造成重创。几年前,先是两个儿子连续遭遇了严重的交通事故,之后,姬世录也不慎从窑顶跌落造成重伤,几笔医疗费对他们来说是天文数字。但是通过参加合疗和大病救助,报销了将近80%的费用,风雨飘摇的家保住了。
延川县关庄镇二八甲村脱贫巩固户 姬世录:三回事故就花了三十万元左右,国家报销下来大概就是二十四五万。不是共产党这个扶贫,三十多万元就根本出不起。
现在,姬世录家里有10亩果园,还养了十几头猪,自己也在村里当上了保洁员,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延川县关庄镇二八甲村脱贫巩固户 姬世录:有这么好的政策,我对以后奔小康信心还是很大。
离过年越来越近,姬世录的老伴任翠莲也开始做起了门帘,为了感谢党的好政策,她打算做好之后给村委会也送上几幅。
延川县关庄镇二八甲村脱贫巩固户 任翠莲:我们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人家领导都好,其它的我什么都不会,给党员活动室送两块门帘。
党的好政策照亮了姬世录的生活,同样也让村民王风林有了致富信心。2016年,二八甲村成立了勤丰养牛合作社,建起两个养牛棚,这给王风林带来了脱贫机遇,他第一个报名加入了进来。
延川县关庄镇二八甲村村民 王风林:这个牛犊就是夏洛莱,它品种不一样,长得又快,六个月就能卖一万一二。
养牛合作社采用“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经营,以“出租”的形式把牛分到贫困户手里,养殖一年后牛犊归贫困户,老牛归还合作社。王风林一开始借了四头牛,一年之后,不仅还完了四头牛,还挣了两万多元,现在还有六头牛在手里。
延川县关庄镇二八甲村村民 王风林:原来我们生活很艰苦,吃的不行,穿的也不行,还欠帐。养牛以后,我们吃的好了,穿的好了,欠的钱也还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了。
目前,合作社共吸引了11户脱贫巩固户发展养殖业,养牛存栏达到200多头,年收益50多万元。
延川县关庄镇二八甲村勤丰养牛合作社负责人 马树勤:像一个贫困户,他一年下来就是两万多,再加之他有时候打工或者是种地产生的这些收入,这些加起来人均收入都能达到一万多元,小康肯定就奔定了。
脱贫之后,二八甲村甩开膀子奔小康,制定了“山地苹果、沟道养殖、川道大棚”的产业发展规划,实现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
延川县关庄镇二八甲村第一书记 杨世林:我们村2015年人均收入不到四千元,现在发展到人均收入达到一万元以上。今后我想在我们村委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方面为抓手,带领全村人民奔向小康。
记者手记:在二八甲村采访时,村民的淳朴和热情让我们感动,到了下午吃饭时间,老乡看到我们还在拍摄,就一直陪着,等结束和他们一起吃饭,素未谋面却关怀备至,这样的心意让人温暖,如此善良淳朴的人应该有更美好的生活。我相信,有好政策的托底,有大家勤劳致富的干劲,二八甲村村民的日子一定会红红火火。